《非理性繁榮》 序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15日 09:57 新浪財經 | ||
本書是根據許多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和歷史事實,對當今股市空前繁榮現象所作的全面研究。盡管本書是以目前的市場情況為基本出發點的,但它是把這一市場情況僅僅作為整個股市繁榮現象的一部分來進行研究的。同時,本書也就針對這些繁榮現象的政策調整問題提出了具體建議。 鑒于目前對股市的看法有著根本性的分歧,且這些分歧廣泛存在,因而出版此類書籍 為什么處于世紀之交的美國股市會達到這么高的水平?哪些變化因素導致了股價如此飛漲?這些變化對新千年伊始的股市前景會有哪些影響?即使存在回調的可能,那些影響較大的因素會立足于保持股市的現有水平呢,還是進一步推動股市的高漲?或者,股市的高漲會不會僅僅只是因為一些非理性繁榮──法看到股市實際情況的投資者單方面的美好愿望呢? 以上這些問題無論是對私有企業還是公有企業都是同樣重要和關鍵的。如何評價當前和未來的股市關系到主要經濟和社會政策的制定,不僅僅影響到投資者,還包括全社會乃至整個世界。如果對當前和未來的股市價值評價過高,那么全社會會過多地對商業建設和擴張進行投資,而忽視對基礎設施、教育以及其他形式人力資源的投資。如果我們認為股市被高估了,那么我們會滿足于注資于養老金計劃、維持目前的儲蓄率、立法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其他形式的社會保險,也就不會利用擴張的財政手段尋找新的方法,以解決我們面臨的真正挑戰──來自家庭、城市和生活環境的挑戰。 為了回答以上有關當前股市的問題,本書從許多不同的甚至是與股市關系甚遠的領域搜集了大量信息。許多市場研究人員往往會忽視從這些領域獲得的認識,但事實證明,這些認識對于研究股市歷史中的相似時期以及世界上的其他股市都十分關鍵,這些領域包括經濟學、心理學、人口統計學、社會學以及歷史學。除了較傳統的金融分析方式外,我們還從中獲得了一些對當今問題的深刻有效的認識,其中許多事例是從當前新興的行為金融學中獲得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行為金融學似乎再也不是金融學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分支,而漸漸成為嚴肅金融理論的中心支柱。 我對這些領域研究者的重要觀點進行了整理。總的來說,他們認為當今股市顯示出一個典型特點,即投機性泡沫:暫時的高價得以維持主要是由于投資者的熱情而非與實際價值相一致的評估。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里,股市的總體前景將會非常慘淡,甚至十分危險,盡管它有可能維持現有水平甚至大幅上漲。 在此,我并不是要提出一個全新的金融市場行為的概念。本書并非一本經濟學理論或數量經濟學著作,雖然這兩個方面在書中都有所涉及。事實上,本書嘗試著對當今股市的復雜本質進行分析,并由此考察股市是否依照我們的預期和模式發展。通過搜集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其他方面與股市狀況密切相關的事實,我希望能夠有助于立法者和經濟決策者及時修改正在實施的在我看來十分危險的政策。鮮明的事實表明,價格水平絕不是像如今人們廣泛認為的那樣僅僅是垂手可得的經濟信息的總和。因此,我希望金融學者能夠根據上述事實檢驗其金融理論,并使其有所發展。 在過去的一代人里,似乎有這么一種觀點,認為人人都是既理性又精明的。由該觀點得出的金融理論如今已經成為指導我們認識股市最有影響力的分析工具。這些認為市場價格能夠準確有效地反映金融信息的理論家,對于系統管理世界財富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一般股民者或美聯儲都是如此。然而,這些金融學者和經濟學家大都回避在公眾場合談論股市水平問題(盡管他們在吃午飯或者喝啤酒時常常會漏嘴發表一下觀點),這是因為他們不敢在公開場合說一些無法證明的話。這些金融學者和經濟學家常用學者的“漠然”為自己開脫,而為了證實自己擁有專家地位,他們不得不重提市場有效性這一簡單而迷人的模型。 可是,過多地依賴這些原始的說法并把它們作為政策討論的基礎是十分冒險的行為,因為這些說法只適用于那些能夠用精確的科學方法解決的問題。如果過多地茍求精確,就有可能因過于狹隘而出現離題的危險。以下幾章列舉的事實表明了,當今股市的現實絕不是用于臨床研究的試管。如果金融理論因其有用才得以發展的,那么所有的經濟學家最終都將不得不設法對付股市現實中這些更糟糕的方面。與此同時,參與公開辯論和經濟政策制定的經濟學家也必須盡早地解決市場的混亂局面。 數以千萬計的股票投資者在投資時似乎都認為股價只會按目前的速度持續穩定上漲,作為當今投資文化的后果之一,這是始料不及的。盡管從許多方面來看,股市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投資者仍不斷擴大投資,似乎股市怎么升也不會太高,即使下跌也會很快得到支撐。為什么會這樣呢?很明顯,他們的邏輯就是“搭便車理論”:既然上百萬研究人員和投資者都在研究股價并且對其價格予以了肯定,那么還有必要浪費時間試圖找出合理價格嗎?因此,人人都認為,其他細心的投資者已經仔細研究過股價了,所以干脆學他們的:買進! 然而,大多數投資者并不知道,當前正在進行的股市研究,其質量毫無保障;而在民眾中流傳的研究結果,其透明度和準確性就更值得懷疑了。這種所謂的研究看來并不比有關茶葉的研究文章嚴密多少,認為道·瓊斯指數會升到36,000或40,000甚至100,000的論斷不得不讓人懷疑。當然,的確有某些研究人員對市場的前景在進行比較現實的思考并且對股市未來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但這些都沒能成為頭條新聞進而左右大眾的態度。 相反。從頭條新聞就可以看出,新聞媒體一向重視瑣碎的傳聞以及“名人”對股市價格水平的看法。在競爭壓力下,為了爭取讀者,新聞報道變得越來越膚淺,使得有關股市的基本謬論有機可乘。新聞報道里已經開始出現那種所謂的“傳統智慧”即鼓吹股票具有近乎永恒的持續性的觀點。人們已經學會了接受這一傳統的而在我看來膚淺的智慧。對于那些在媒體發表觀點的華爾街專家們,說句公道話,他們很難糾正這種傳統智慧,因為他們被周圍看似可靠的模糊假象限制了。因此需要有人寫書把這一切都指出來,而本書恰恰如此。 正如前面提到的,“傳統智慧”者認為,總的看來,股市一直都是利于投資的,而且將來也一直會是這樣,甚至即使股市價格超過了歷史標準也不例外。少數以為生的一些投資者把越來越多甚至全部退休金都投入股市,這種做法越來越時髦,他們將積蓄投向(They put their moneyswherestheir mantra is.)。這種想法助長了一些公司對員工的剝削行為,這些公司總有賣不完的股票。“您想要股票嗎?我們可以給賣給您。” 大多數投資者同時也認為,股市似乎是靠一種自然力量推動的。他們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整體才是決定股市水平的因素。他們還低估了自己的認識與其他投資者認識的相似性。許多個人投資者認為,股市是由那些機構大戶操縱的,而這些精明的大戶們肯定掌握了不少深奧的知識和高深莫測的價格分析理論。他們一點也不知道,其實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對市場所處的水平也同樣摸不著頭腦。簡而言之,當前的股價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是由自我滿足的市場預測引起的。這種自我滿足的預測是以眾多投資者相似的預感為基礎的。新聞媒體因為常常樂于支持產生于投資者的“傳統智慧”而擴大了這種預測的影響。 1999年3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第一次沖破10,000點大關時,美林股票在報紙上推出一頁整版廣告,上面的標題寫著“即使那些像我們一樣嚴格遵守長線投資策略的人也會禁不住大吃一驚,為此大喝一聲‘哇’”。該版左下角的股票曲線圖是以10,1000結束的,旁邊標著這樣幾個字:“人類的功績”。如果連這也算得上值得慶賀的功績,那么是不是就連員工向上級遞交了一份輝煌的自我鑒定報告,也值得向他表示慶賀了? 目前,股市所呈現的即使不是非理性繁榮,也至少是人們對股市的過高預期。人們對股市持樂觀態度,而對它的另一面以及其不良后果缺乏清醒的認識。一旦道·瓊斯指數跌至6,000點,其損失可能相當于美國整個房地產股票的總價值,必然會對個人以及退休基金、大學捐款和慈善機構產生不利影響。 正如作為個人,我們有必要知道自己銀行帳戶上的存款數目,我們也有必要弄清楚股市今天、明天或者任何一天的價格水平是否靈敏地反映了經濟現實。這一評估關系著未來的衣食住行,也影響著現在我們所化的每一分錢。我們必須對影響股市長遠趨勢的因素作一個更好的了解——而本書的意圖正是在于幫助人們了解這些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