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裂變之年 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的職業經理人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劇:吳士宏離開TCL,李漢生離職北大方正,陸強華脫離創維集團和高路華……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30日 07:05 中華工商時報 |
|
2003-1-303:40:43□本報記者李富永
人才資源尤其是職業經理人資源,一直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盡管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慘烈的國際競爭已經迫近家門口,然而,家族式管理以及“子承父業”這種現象,在一些民營企業中極為普遍。人們不禁要
問:因襲家族經營這種現象,究竟是潮流還是逆流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的民營企業圍繞職業經理人的任用去留問題,上
演了
一幕幕的悲喜劇:吳士宏離開TCL;李漢生離職北大方正;陸強華先后脫離創維集團和高路華,最終選擇自己創業;姚吉慶
辭去華帝集團總經理職務;黃驍儉空降金蝶不到兩年,又重返原來的SAP;此外,榮事達的陳榮珍、美菱的張巨聲等人相繼
落馬……更有甚者,職業經理人觸及法律:先是仰融出走,然后是楊斌被捕,再就是李經緯入獄。這么多的人物紛紛“落馬”
或“下馬”,令人在扼腕嘆息之余,心頭浮起疑問:職業經理人到底怎么了?為什么中國的私營企業不接納他們?為什么有的
人竟然身陷囹圄?與紛紛“落馬”相應的是,民營企業轉而采用家族式管理;一旦老的創業者精力不濟,就傳位給自己的兒子
。比如,魯冠球之子魯偉鼎成為萬向集團的總裁;周耀庭之子周海紅擔任紅豆集團董事局第一副主席;吳仁寶之子吳協東出任
華西集團的總經理,徐文榮之子徐永安擔當了橫店集團的董事長,格蘭仕集團董事長梁慶德之子梁昭賢任CEO,茅理翔之子
茅忠群成為方太廚具的總裁……一人才資源尤其是職業經理人資源,一直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盡管中國已經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慘烈的國際競爭已經迫近家門口,然而,家族式管理以及“子承父業”這種現象,在一些民營企業中極為普遍
。人們不禁要問:因襲家族經營這種現象,究竟是潮流還是逆流?為什么要將家業傳給兒子?方太廚具的創業者茅理翔的想法
是:現在還不到完全否定家族制的時候。他認為,目前中國法治環境還不完善,很多職業經理人的技術素質和道德素質并沒有
經過考驗,在一個信用缺失的環境中,讓創業者把經過多年拼搏創造出來的財富交給別人去打理,沒有幾個人能夠放心得下。
既然我的兒子具備條件,我肯定要選擇我的兒子做接班人。然而,與茅理翔的想法相反,哈慈集團的創業者郭立文則體會到了
家族經營的苦澀。去年11月初,由于股價急劇下滑,哈慈集團的擁有者———郭立文父子三人決定將整個哈慈集團拱手轉讓
,郭立文同時宣布,自己辭去哈慈股份(600752)董事長職務。哈慈集團是哈慈股份最大股東,處于對哈慈股份絕對控
股地位。盡管郭立文在哈慈保留了首席科學家的頭銜,但由于沒有任何資本關系,這意味著郭立文將從自己奮斗了15年的企
業中淡出。業界分析人士指出,哈慈走向衰落,直接原因是決策錯誤導致多元出擊。而決策錯誤的背后卻是家族經營的弊端。
去年年初,哈慈內部發生了一次高層動蕩。兩位負責營銷和宣傳的副總一起離開,帶走了十幾名骨干。另起爐灶的原副總何坊
表示,雖然自己的薪酬在哈慈是最高的,但是仍然難以體現自身的價值。他說:“郭立文的一句話,在哈慈內沒有人可以反駁
,這導致重大決策缺乏科學性、周密性。哈慈脫離主業,在農業等領域的盲目投資就是證明。投資綠色豬肉項目需要龐大的物
流體系跟進,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而哈慈哪兒來這些資金?這樣決策肯定是錯的。金字塔式等級森嚴的核心文化價值,已經
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郭立文也有反思。他承認,家族式的經營確實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家族式的管理有利有弊。好的一
面是,企業的領導層能同甘共苦,不好的一面在于企業沒有活力,決策出現失誤時不能立刻得到改正。”他認為,自己的股份
徹底退出可以解除家族制管理對公司的影響。研究家族企業史的學者也發現,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完結,只
有13%的家族生意成功地被第三代繼承。最近不幸遇難的山西省海鑫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倉認為,中國大多數民營企業
難以超越自我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局限在家族化這一怪圈當中。他告訴記者,在資產不超過一個億的企業當中進行家族化
管理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模式,它可以減少許多制約機構、機制,可以提高決策水平。但是當企業做大了,資產到了10億元、
20億元甚至更大的話,家族式管理就會增加成本、降低效率,弱化決策。此時,就需要實現兩權分離,由董事長掌管決策、
總經理把握經營,這樣才是正確的管理辦法。二縱觀目前中國職業經理人的現狀,可以說兩方面的情況都存在:一是在雇主和
職業經理人之間沒有建立起科學的評價和約束機制,雇主對職業經理人缺乏信任;二是職業經理人隊伍本身尚未成熟,還存在
許多缺陷,如能力缺陷甚至道德缺陷,難以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經營需求。無論如何,信任是前提。中國的民營企業很多從家
族企業發展而來,企業主對經理人不能信任。經理人不能安心為企業服務,從而限制了經理人在這個舞臺上充分體現價值、發
揮才干。與外資企業相比,國內民營企業在這方面比較明顯。比如,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唐駿所擁有的權力之大,遠非
國內家族企業的經理人所能比擬。而唐駿上任以來為微軟做出的業績也是有目共睹的。信任,將是我們中國企業面臨的必須解
決的問題。英國經濟學家科斯對很多公司企業研究后提出:企業之所以誕生和存在,是因為企業內部的信任關系造成內部交易
成本降低,低于市場上的交易成本。因為中間有了成本上的差別,企業才能生存。華新集團董事長盧鏗說,“信任”帶給商人
的是一種它所能得到東西的基礎,無論精神的還是物質的財富,沒有信任你將一事無成。新華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傅軍指出,
被信任和讓人信任對于公司來說關鍵在于權責明確,新華聯有了今天的成功,正在于我們樹立了每個人的責任觀。吉利集團董
事長李書福則重視人情味。他說,信任有兩個層次,對法律的信任才是有生命力的信任;但無論是法律框架下還是其他形式下
的信任,都離不開感情這個因素。然而,究竟怎樣理解信任,怎樣做才叫信任?不同的老板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北京當代集
團董事長兼總裁張雷認為,信任不能只建立在“關系”和品德之上,信任來自嚴密的企業管理體系。已退局的職業經理人、曾
任科龍電器副總裁屈云波說,第一就是要有合約,有一個制度上的東西來約束,當制度也有不完美的時候,就需要事后考核評
估,事后的評估也不可能非常完美,這個時候需要相互理解,需要彼此之間能夠換位理解。百龍集團老板孫寅貴認為,信任是
相對的,不信任是絕對的。他曾當著自己的經理人的面,對他說:“我并不信任你。”孫寅貴在老板和經理人之間建立了一種
制度,變人際關系為制度關系。孫寅貴的做法是:每年從利潤里面給職業經理人提成,把他的提成固化,所謂的固化就是法制
化,就是通過一個董事會的決議,把它具體地做到股權里面去,甚至是通過工商變更。但是不能馬上變更,按期權變更。比如
說孫寅貴提了一個方案:從今年開始,如果你在這里干足了三年,你所拿到的提成50%固化成了永久性股份,如果你在這里
干了六年,那50%也把它固化成了永久性股份,如果你第七年還是在這里干,那么我們重新談提成。三毋庸諱言,中國經理
人市場的不成熟,其中也包括經理人隊伍自身還不夠成熟。中國剛剛開始市場經濟,經理人才歷練時間不長。因此有許多企業
發出“找不到我們所需要的CEO”的感慨。華潤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寧高寧說,經理人的職業來自信任和委托,別人的錢
財,你來看管,你來點算,這首先要有一種態度,不要把經理人與所有人搞混了。不過,僅僅根據一些經理人紛紛“落馬”的
現象,就斷言中國沒有職業經理人的結論,似乎太過于武斷。事實上,市場經濟發達的歐美國家經理人“落馬”的現象也同樣
屢見不鮮:僅在2002年,據統計,平均每天就有兩個CEO落馬。安然的雷肯、安達信的貝拉迪諾、世通的伯納·愛伯斯
、凱馬特的查爾斯·康納威、泰科國際的柯茲洛斯基、菲亞特的坎塔雷拉、維旺迪的梅西耶、德國電訊的佐默、貝塔斯曼的托
馬斯·米德爾霍夫、麥當勞的杰克·格林伯格……一個個“腕級”CEO紛紛“中箭落馬”。其實,這些現象說來也很簡單,
老板對經理人提出的要求過高,這是他的本能,隨時換人并不奇怪。不變的永遠是老板。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前CEO韋爾奇,
被認為是“經營之神”;但是,韋爾奇自己曾說過,通用公司有耐心,幸虧他是在通用公司,要是在別的公司,他早就被炒掉
了。仔細研究國內成功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可以發現,怎樣使用職業經理人,不同的老板和企業有不同的做法,但這些老
板又都是成功的。因此,與職業經理人的關系,又反映出不同的企業文化。方大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熊建明說,人才很重要
,但關鍵的是領導要以人為本,要有識才的本領,要有惜才之心,要有容才之量,懂得優化配置、協調溝通。摩托羅拉(中國
)電子有限公司在選擇經理人的時候,往往先從公司內部選起。他們認為,自己的人才不用,對內部員工的進取心是一個打擊
。選好人才以后,如何用才,也是一門學問。麥伯良從1991年任中集集團董事兼總裁,在其任內,麥伯良將中集由一個業
內小廠帶領成為世界集裝箱制造業的龍頭,成為中國上市公司100強。談到經驗,麥伯良說,中集的董事會只就重大問題做
出決策,日常經營放手讓經營者去做,并給予支持,不多做干預;還建立了以經營效益為核心的考核制度,并嚴格執行。(3
0E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