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態心理”與管理激勵 動物故事所蘊涵的管理意義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8日 07:21 中華工商時報 |
|
2003-1-286:53:29□陳捷
在某個村頭的中午時段,有兩只黃尾雀從某個時間開始老是襲擊路人,奇怪的是受攻擊的總是騎摩托車的
人。這對夫妻黃尾雀,一個出去覓食,一個守在路口等待襲擊路人,天天如此從不錯過,搞得那些騎摩托車的人很不安寧。村
里的人搞不清楚是怎么了,村里的黃尾雀很多,以前從來沒聽說攻擊人類。后來才知道,有個人曾經貪食野味,在中午時
間取
了黃尾雀的蛋,因為他是騎著摩托車去的。黃尾雀無法辨別騎摩托車的是誰,于是看見這類人路過就開始報復。報紙上也做過
類似報道。去年8月下旬,天津郊區的一個小女孩在田間發現一只外形奇大、翅膀布滿花紋和斑點的蝴蝶,于是把它帶回家玩
。半個多小時后她推開自家房門,發現院內到處落滿了各種五顏六色的蝴蝶,起碼數百只之多。小女孩急忙叫出父親,父親也
不知所措,趕緊讓女兒把蝴蝶放了。救駕成功,眾蝴蝶這才慢慢散去。倘若小女孩要了那只大蝴蝶的命,不知結局會怎樣。這
兩則故事都是從報復角度講的,其實動物世界中也有很多報答人類愛心的事。比如前段時間報紙上還報道了這么一則故事:2
000年冬陜西長安縣有一對老夫妻在雪地里救了一只小猴的命,由于小家伙特別能吃,老夫妻就在它恢復后把它送回了山里
。哪知道它自己跑回來了。小猴并不白吃,為了報恩,就天天跟著主人去牧羊,期間自己也在山上找一些野果吃。有一次遇見
黑熊襲擊羊群,小猴利用自己的靈活性冒死與大黑熊搏斗,最后趕走了黑熊。于是老夫妻留下了小猴,它成了他們牧羊的得力
助手。有小猴幫忙,老夫妻盡可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情。有羊跑遠了,小猴馬上去把它攔回來;要是誰不聽話,它就跳到羊背上
用巴掌狠狠地打屁股。羊跑不過它,也沒它機靈,只好聽它的指揮。這樣,老夫妻就比以前養了更多的羊。可見,所謂“同態
心理”就是指以對方的態度來確定怎樣對待對方,以對方的行為作為自己行動的基本原則。說簡單一點就是“對等”,你對我
如何,我就對你怎樣。人類歷史的初期所普遍存在的“以牙還牙”、“血親復仇”,都是“同態心理”的表現。雖然人類社會
已經進化到更加文明的程度,但這種基本的“同態心理”似乎是難以超越甚至是無法改變的人性特征。大到國家之間的關系,
如果一方宣布某某是不受歡迎的人,另一方也會相應地趕走對方的一個外交官;你試射一顆中程導彈,我就回敬你一顆表明態
度。小到個人,你接受邀請吃酒席,下次我一定記著還你人情;你給我面子,我加倍感謝;你讓我不舒服,我也會讓你難受。
從某種意義上講,“同態心理”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潛意識的重要部分,由此形成了最基本的生活準則和最簡單明了的人際應
對,既反映了人性善的一面,也暴露了人類本身的一些弱點。中國社會數千年來所追求的道德境界和倫理法則,始終崇尚“知
恩圖報”,反對“以怨還怨”。這樣的文化價值取向必然使大多數中國人對“恩”而不是對“怨”更加敏感,使中國民眾的“
同態心理”更多地具有了積極意義,不少的研究者已經證實了這點。這一現象給管理者的啟示是,“同態心理”是員工激勵的
重要源泉。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管理情景為什么常常強調管理者要“關懷”、“尊重”、“幫助”、“給予”下屬,要主動同
下屬“以心換心”和“以誠換誠”,其根本目的是旨在通過誘發和調動對方積極的“同態心理”換來良好的人際合作。中國人
特別容易感激,感激而生回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就很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社會心理特征。給予、扶助、善待,將換來
“滴水之恩”之回報;尊重、認同、授權、任用,將換來“知遇之恩”之回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