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總編在線 > 正文
 
財經時報總編楊大明作客新浪聊天(實錄一)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1日 17:00 新浪財經

  

財經時報總編楊大明作客新浪

  作為新媒體、新經濟的代表,新浪網特制作《總編在線》版塊,希望通過與各大主流媒體總編輯與網友、讀者的近距離交流,為記錄中國媒體的發展軌跡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在這個特別系列訪談中,我們邀請的總編,將通過作客新浪嘉賓聊天室的方式,與我們的受眾共同探討傳媒業的發展、問題,以及最新的標志性事件與現象。

  2003年1月21日,第十三期《總編在線》,我們邀請了財經時報總編楊大明作客新浪嘉賓聊天室,以下為本次嘉賓聊天的實錄全文: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我們的《總編在線》,今天我們請到的嘉賓是《財經時報》的總編輯楊大明先生。現在我先介紹一下楊先生的個人經歷,他是非常資深的報人,尤其在財經媒體領域有卓著成就。楊先生198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他曾經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當過記者,也任過新聞編輯組的組長,1989年的時候,參與創辦了當時非常轟動的《中華工商時報》,在那個媒體擔任了副總編輯,1989年春創辦了《財經》雜志,任聯合主編,2000年末任《財經時報》的總編輯,從大明的經歷來看,他在財經媒體領域參與創辦了幾個有歷史轉折點的媒體,我們現在請大明跟大家打個招呼。

  楊大明: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跟大家聊聊天。今天的話題可能是從財經媒體的發展談起來,我想可能有一些不是咱們新聞業內的人對報紙的發展非常感興趣,特別是財經新聞,無論從投資、辦報記者的職業,包括發行廣告都是非常熱鬧的市場。

  主持人:大明,你怎么準確的描述《財經時報》這個媒體的特征呢?

  楊大明:《財經時報》的創辦時間是1999年的6月。當時從主辦單位來說,已經有了《證券市場周刊》和《財經》雜志。這兩本雜志都已經比較成熟和成功。當時《財經時報》的主辦人是想最終要做成一份日報。設計《財經時報》基本是按照所謂《華爾街日報》的口號或者追求進行的,第二年就擴版到了周四刊。經過兩年多時間,到了2001年夏天的時候,我們對當時國內財經報刊的市場做了一個分析,根據內容、發行、廣告的判斷,覺得在當前中國的財經報刊的市場上,周報可能更適合實際資源的情況,或者說資源的優勢,和廣告、讀者的需求相匹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開始做改版的準備。到2002年的春天,就是去年3月份,做了正式的改版,在這期間報紙還在出。

  剛才你談到定位的問題,或者報紙的特性、追求,我們把它概括為“中國人關注海內外經濟話題的首選周報”,這里面包含量幾個意思:首先是辦給中國人看的,第二是海內外經濟新聞,第三是首選,第四是周報。應該是這樣的特性。

  主持人:財經媒體這么多,你怎么做到《財經時報》成為首選呢?
  楊大明:這是一個追求,或者是對自己大定位的一個把握。我認為,大家看報紙有首選、次選和第三選擇。從辦報的人來說,未必說“首選”就是發行量最大和廣告收入最多;但是從讀者來說,每天要穩定地獲得新聞和信息,這就是“首選”,同時他也要“必讀”;補充另外方面的是“次選”。我們提出的口號就是,只要買一份《財經時報》,這一周的重要的新聞,我們會非常精心地通過編輯處理,把重要的、次要的,深度的、動態的信息,作出覆蓋面很全的安排;一年52周,讀下來,我們會滿足你一年對形勢完整了解的需要。

  網友:我們都知道《財經時報》現在的狀態肯定不是你預期的一個理想的狀態,你對它預期的理想狀態是怎樣的媒體呢?
  楊大明:從兩個方面來說吧。第一,剛才我描述了報紙的形態,還是要有一個定位,或者說我們要給讀者提供什么東西。從內容上來說,我們的想法是提供“真實、扎實的商業新聞,讓經濟簡單明了”,就是這么兩句話。這顯然是一個目標。
首先,“真實、扎實的財經新聞”。從對財經報刊的分析市場來看,我個人認為還離這個目標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大家都有很明顯的感覺。因為財經媒體在國內的報刊這兩年才剛剛形成這樣市場的環境;另外,客觀地說,中國的報紙市場或者說市場化的取向也剛剛開始,這肯定要經過一定的過程,這里有制度的變革、政策的突破,同時也有采編隊伍的成熟和成長的過程。
  再有一個,就是說我們要“讓經濟簡單明了”,這是我們的第二句話。《財經時報》最后辦報的目的還是讓讀者比較輕松地、快捷地、不用太費勁地了解財經新聞。財經新聞本身的特點是專業、枯燥,讓人覺得缺乏人性的特點。現在大家也都在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讓經濟簡單明了”是一個最高的境界,財經新聞應當是這樣的。
  通過我們的報道和解釋,使讀者得到這樣的滿足,這是我們在內容方面的一個質量要求。所以,從改版一年的時間看,我們一直也在向這方面努力。比如說周報要有深度,就意味著可能要長一些,一個版面可能有二三篇文章,但最終的報紙不應該是這樣的。比如要使用圖表和圖片;對《財經時報》來說,圖表、圖片、設計比時政新聞的要求更高。再比如,我們談政策、談金融工具,談股市的動蕩,談公司內部的股權變化等等,這些事情都是非常繁瑣的,都充滿了大量的術語和需要解釋的東西。我想整個財經報刊都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我認為最好的報紙就是要解釋清楚,讓讀者了解。

左起:新浪副總裁、總編室總召集人陳彤與財經時報總編楊大明

  主持人:原來很多的財經媒體處于孤芳自賞的狀態?
  楊大明:因為大家都想努力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態。比如在北京可以看到的定位于面向全國發行的財經類的報紙,我想大約也就是五六家。其實大家在辦報中都沒有重復,都在尋求達到自己的市場影響、達到一定的讀者的閱讀份額、達到一定的廣告收入的目標。
“孤芳自賞”也許意味著一種執著或者目標,因為肯定要有競爭的。從競爭的意義我補充一點,就是現在財經媒體的主辦者和投資者背景都不太一樣,有的是專門的報業集團作為支柱,有一些是公司、產業投資,還有一些可能是二者兼有之;有的是1999年創辦的,還有2000年創辦的。我認為每一年,創辦者的思路就會有一種變化。我們想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才能看出市場最終的格局,大家都有一定的理想和追求,認為自己可能成功。

左起:新浪網財經中心主編劉書、財經時報總編楊大明

  主持人:財經的媒體目前遭遇媒體知情權的困惑,比如即使是有些上市公司的真實信息也很難得到,怎么看待這種事情?媒體遇到的知情權的困惑是否導致公眾對信息知情權的傷害?
  楊大明:對財經報刊來說,這個問題比較苦惱。這跟市場的信息環境有密切的關系。過去在計劃經濟的情況下,人們并不需要了解什么內幕。現在隨著向市場經濟的變化,意味著大家選擇的多樣性,或者意味著制度發生變革的過程。從公眾來說是知情權,從媒體來說是報道權,這二者是一致的,但要做到,其中有很多的障礙。其實萬變不離其宗,作為媒體來說應該追求事實的真相,應該以一種責任感和記者的職業素質,盡可能地把事情的本來面目告訴公眾。但這還需要一個過程。

  網友:你以前在《財經》雜志,對媒體知情權方面的探索是走在前面的,你能否講講這其中的風險的問題呢?
  楊大明:《財經》雜志在創刊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定位:一是推進市場經濟的發展,還有一個是推進新聞制度的改革,一開始的信念就是這樣定位的。1998年《財經》創刊的時候,正是本屆政府剛剛開始執政的時候。當時朱總理提出了幾大改革和幾大任務。我們當時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中國在未來五年推進改革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困難和變革的故事,出現政策的調整、重要人物的變化;只要我們真實地、客觀地、獨立地把這些報道出來,我們想讀者一定會對《財經》感興趣,我們也會形成一個自己的品牌。
  再補充一點。很多人覺得《財經》雜志只揭黑幕,我其實并不認可這樣的說法。因為“黑幕”說明了我們面臨的現實和存在的弊端,從報道來說,我們只不過是調查事實的真相。其實說到“基金黑幕”,大家都說有多大的震動和影響,當時《財經》雜志做這樣一個報道,只是讓大家知道股市的一種真實情況。再比如“銀廣廈陷阱”的報道,記者認為那家公司一定是有問題的,她要做的只是拿到事實和證據,拿到以后,就可以發稿子出來了;但是這恰恰是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才產生了“轟動效應”。這始終是按照記者的新聞原則來操作大。我經常被人問到黑幕的報道怎樣,我說只要是真實的、公眾應該有知情權的,我們就應該有勇氣報道出來。

  主持人:你認為中國大部分媒體在窮追事實方面做得怎樣?
  楊大明:我不太滿意,盡管我是從業人員。我想提出一個觀點,就是財經新聞和社會新聞、娛樂新聞有非常大的差別。我覺得娛樂新聞會實現你精神上、感覺上的愉悅和滿足,但是經濟新聞直接關系到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一個公司的命運。而且這些數字、人物、事實的變化比娛樂新聞、社會新聞更復雜一些,因為經濟新聞有揭示性的報道,需要漫長的、艱苦的采訪。剛才談到了一種制度環境和隊伍本身成長方面的壓力,有些報道應該做得更扎實一些,更觸及到事實的本身。
第二,財經新聞在設計上和提供內容的新聞背景上的難度更大一些,肯定不能單靠圖片和標題來滿足讀者的要求。讀者很挑剔,是需要通過對你的品牌的認同來達到一種信任的。而且財經新聞內容比較枯燥,不太好讀,我們的編輯如果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讀者閱讀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客觀上也影響了事實的豐富。
第三,可能也是財經報紙的現實問題,我一直想強調一點,就是我們的報紙一定要強調人性,就是說要有“為讀者提供服務”這樣一種強烈的愿望。比如說我們談報道要有“人情味”,一般理解就是要有場景、有對話,我覺得這是很表面的。其實最主要的是要想辦法讓讀者看得輕松、愉快。過去我做電臺記者,我們常說記者、編輯要有一種“話筒感”,就是要寫文章時,要感覺是面對面在對一個人說話,一邊念一邊寫。現在是互聯網、是電視的時代,“讀圖時代”,對財經報紙來說更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網友:現在財經類媒體充斥著大量的偽服務,不是真正貼身的服務,財經時報在這方面有沒有特別的舉措,改變這種狀態?
  楊大明:從《財經時報》來說,是按照新聞的采訪原則,首先是盡可能尋找一個新聞事件或者變化,在時效上跟讀者結合得更密切一些;第二,一定要有事件的背景,可能我們報道的是一個金融產品,就要介紹操作大過程;如果是一項政策,就要解釋政策的前后變化。我們也會配一些訪談性的文章。總之,讓讀者看到標題就獲得信息,接著,有興趣看一些小的提要或者圖表。我們極力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讀了這份報紙有收獲。你剛才談到的記者的情況,我認為職業記者應該有職業的精神,應該有公正的良心,這主要是提高綜合水準的過程。

  網友:《財經時報》在北京乃至同類的財經媒體中有怎樣的市場定位?
  楊大明:從兩個方面來談。第一,我剛才談到一個觀點,就是說現在這幾家主要的財經媒體,大家都在想辦法創新,都在試圖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我個人估算,全國性的財經類報刊的純發行量,大概有五六十萬份;如果一份報紙三個人讀,有一百五十多萬讀者;一百五十萬的讀者是很小很小一個群體。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幾家財經報紙現在爭奪的讀者——或者說對象基本是一個群體。就是說,幾家報紙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讓讀者來認同,最終達到一種選擇。
  我個人認為,《財經時報》在重要的金融新聞、行業新聞方面還是有很多獨家新聞。舉個例子,比如有很多金融政策方面的報道會得到一些中央經濟部門的重視;我們的報道在海外一些權威、嚴肅的媒體的轉載率是相當高的,這說明了對我們的財經新聞比較獨特的、深入的、權威的一種認同。在發行量方面,我們還要做大量的努力。現在我們先做高端這一塊讀者——或者說決策部門、影響決策的人,先得到他們認同,這非常重要。第二,我一直在編輯部門,強調要有長期心態。我舉一個例子,比如對《紐約時報100年》這本書,大家有什么評價?我們報紙有哪個做到100年呢?我覺得穩定的、長期發展的報紙是讀者最終信任的,或者最終選擇信息的渠道,我認為這是最終的,所以要有一點耐心。
  另外還有一點,我覺得財經新聞要稍微保守一點。什么意思呢?它和社會新聞、體育新聞、文化新聞相比要做得更嚴謹一些。這是我們的要求,對整個編輯部采編人員的要求。我相信看了《財經時報》的人,會認為其中有一些信息是非常有價值的。按照這種標準,我認為《財經時報》將會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網絡新聞?

  楊大明:我現在覺得網絡媒體前途無量。可我原來是非常反感網絡的,因為我不喜歡論壇里到處在罵人,打口水仗。當時我的同事王爍就反問我:“難道這不是最好的反映公眾聲音的平臺嗎?”他說服了我。還有就是現在的網絡媒體形成了時間和空間的優勢,從來沒有一種媒體能有如此巨大、迅捷的信息傳遞的平臺。

  財經時報總編楊大明作客新浪聊天(實錄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免費注冊上網開店啦

  笑話段子、整蠱短語精彩無限 難以形容的開心感覺
  新浪郵箱雄踞市場第一 真誠回饋用戶全面擴容
  新概念英語 口語 出國考試 考研暑期限時優惠
  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境界,親密接觸,激烈搏殺,包你爽上“天堂”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search Esprit 皇馬 小靈通
 
新浪精彩短信
兩性學堂
心靈溝通是妻子了解丈夫性秘密的關鍵。夫妻坦誠……
非常笑話
飛機起飛時間一拖再拖,終于通知旅客們可以登機了…
圖片
鈴聲
·[張信哲] 太想愛你
·[古巨基] 好想好想
·[孫燕姿] 開始懂了
鈴聲搜索


企 業 服 務


青島網上招商會招商
新浪企業郵箱—免費嘍
搜索引擎溝通無限
與新浪結盟共享收益


分 類 信 息
:全國名牌高校招生
   新浪分類全新改版
   夏季旅游-心的承諾
京車消費,此處為家!
 京腔京韻京商京息
分類信息刊登熱線>>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