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中國經濟大亮點 大連種草薄熙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16日 09:20 《新世紀》雜志 | ||
注:本文為《新世紀》2003年第1期--“2002年中國社會大盤點”專輯之一,全文共五十回。撰稿/王安 對于微觀經濟,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對中國經濟的宏觀形勢,許多人說的“一枝獨秀”,倒也不算夸張。 11月6日,世界銀行發布了《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和《中國宏觀經濟半年報》兩大報告。世界銀行已把對美國、日本和歐盟等高收入國家2003年的增長預測從2002年早些時候的3.3%調低到2.1%。世界銀行稱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估計中國2002年的經濟增長率為7.7%左右,2003年將保持在7.5%左右。 經濟增速也不是越快越好,比如鋼產量。中國鋼產量在2001年突破1.5億噸后,2002年鋼產量可能超過1.7億噸。中國鋼產量自1996年突破1億噸后,產量逐年增長,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但實現利潤卻大幅下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鋼材市場供求嚴重失衡,庫存積壓急劇增加。另一方面,中國的高檔次、高品質鋼材在數量和質量上無法滿足需求,不得不大量依靠進口。據海關統計,2001年中國出口鋼材474萬噸,創匯18億美元,而進口鋼材1722萬噸,支出外匯89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70多億美元。 與鋼產量壓不住的同時,是價格下降的時間過長,商品零售價格已連續下降58個月。長時期的價格下降會影響企業的投資積極性,居民消費也會由于買漲不買落的心理和家庭資產縮水、收入預期下降等而趨于萎縮,這又會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最終影響經濟發展,形成惡性循環。 百年以來,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經濟亦有大發展,但按經濟學家胡祖六的說法,中國的GDP在世界上的水平還不如上個世紀初:根據上個世紀30年代費正清的研究結果,1900年中國的GDP應該占了世界GDP總量的6%~7%。但是在1799年的時候中國占了全球GDP的44%,比今天的美國還強大。這些數字說明從1800年的頂峰以后中國一直在下滑,民族的積弱和落伍已經有200年。 胡祖六說:這主要是中國完全錯過了西方的工業革命,在鴉片戰爭之后也沒有及時地維新和富強。當全球GDP的餅越做越大的時候,中國還在不斷地萎縮,比重越來越小。現在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快于全球水平,比重達到3.5%。但是中國的人均GDP水平跟一些50年前還在刀耕火種的非洲國家為伍。再過15到20年,中國應該達到6%到8%,達到清末、民國初年的水平。 中國不可能恢復到19世紀的水平,但起碼要和美國平分秋色,美國是22%。中國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是經濟環境差,“用1美元在世界平均狀況下可辦到的事,在中國就需花費1.25美元!边@是中科院《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公布的最新發展成本。研究人員所說的“發展成本”是指國家為支持經濟起飛必須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所花費的成本,它被視作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 狹義的發展成本主要包括建路、郵電、排水管線、網絡、教育等建設的成本。中國的自然條件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有較大嚴酷性,中國的內地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自然災害也較多;由于經濟欠發達,單位面積上所積累的公共財富也少,這都導致發展成本高。 在35個指標中,中國在世界上國土面積超過70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中(中、美、巴西、俄羅斯等國)排名靠后,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指標排在最后。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評論:如果中國都實現了可持續性發展,那么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說“不能”。近10年來中國的發展成本已有所下降,雖然從樓價看來,北京和上海遠高于其他省市,但專家卻認為,發展成本最低的還是北京和上海。 經濟發展與政府的決策和官員的素質關系甚大,在中國這一點尤為明顯。“找市場不要找市長”,那是理想主義。 《經濟學消息報》日前發表李剛的文章《薄熙來為何種草不種樹》:外地人初到大連,無不為大面積的芳草綠地所傾倒,但大連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卻很少有人想到。相對而言種草比種樹成本高得多,為什么薄熙來這樣一個好領導,也犯了“種草不種樹”這樣一個錯誤呢?關鍵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們低效的干部考評與選拔制度,對一名領導干部來說最重要的是讓上級看到自己的政績。 文章說:薄熙來上任伊始,提出要把大連建設成為北方香港,其建設目標中包括2010年城市綠化覆蓋率增加至43.8%,人均公共綠地增至12.5平方米。但大連所處緯度高,如果選擇種樹,恐怕上述目標要到2050年才能實現。中國的干部任期一般為五年,可連任一次,這就決定了不可能是“前市長栽樹,后市長乘涼”。薄熙來的前任市長,80年代興建了碧流河水庫,現在看來,如果沒有這么水庫,整個大連可能因缺水而無法生存。但在當時卻被人認為是勞民傷財,這位市長因此而丟官。作為他的后任,薄熙來不能不從中吸取教訓的。 每個官員都很看重自己的政績,朱镕基總理是怎么看的?且聽下回分解。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新世紀》授權新浪網獨家 刊登之作品。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231、5173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