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劍橋緣何淡出閩福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16日 06:53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福州牛津-劍橋的"當家人"華生曾宣稱:"我們不僅不會走,還要把閩福發搞得更好。"但昨日閩福發的一則股權 轉讓公告,卻結束了福州牛津-劍橋對閩福發的控制權。 其實自華生辭去閩福發董事長開始,有關福州牛津-劍橋將淡出閩福發的說法就開始流傳。到了去年11月26日, 福州牛津-劍橋向福建國力民生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轉讓1830萬股閩福發的股權,轉讓價格為6400萬元。在此之前,福 州牛津劍橋因欠福建國力民生6400萬元而把 主營柴油發電機組制造的閩福發于1993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當時第一大股東為福州市財政局。由于經營業務 單一,隨著柴油發電機市場份額逐年減少,經濟效益出現大幅滑坡,1998年凈利潤僅為259萬元。1999年,閩福發 迎來了新主人------英國劍橋科學院院士華生執掌的福州牛津-劍橋。 閩福發是華生在國內資本市場上的第一塊實驗田。入主閩福發當年,福州牛津-劍橋即通過合資將主要從事質量體系 認證業務的福州尤卡斯公司注入了上市公司,使閩福發當年每股收益達到了0.519元。尤卡斯公司也由于較高的毛利率而 受到市場各方的質疑,在此后的兩年里,尤卡斯公司的收入急劇下降,閩福發業績也節節下滑。 在重組閩福發的過程中,福州牛津-劍橋先是碰到了原第一大股東配股出資不實的問題,這不僅連累上市公司先后為 其償還各種債務,而且還引發了有關方面對閩福發的調查。與此同時,隨著閩福發業績的下降,福州牛津-劍橋重組閩福發的 真實意圖也受到一些中小投資者的猜疑。 然而,重組閩福發的不盡如人意并沒有打消福州牛津-劍橋對資本市場的熱情。2000年7月,福州牛津-劍橋閃 電般入主了ST海洋。不過此次重組比預想的更糟,公司陷入了ST海洋的"黑洞"中,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后,ST海洋還是 被終止上市。 華生曾以提出物價改革"雙軌制"而名噪一時,但"雙軌制"卻在國內迅速催生了一批"官倒"。華生當時面對眾多 責罵無奈苦笑:"我播下的是龍種,沒料到收獲的竟是跳蚤。"對于重組閩福發和ST海洋,華生是否也會發出類似的感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