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李昌鎬身上的沉靜領導之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14日 14:33 新浪財經 | ||
楊斌 現實中的榜樣總是很重要的,所謂“行勝于言”。發現再實用的領導模式,你仍然會覺得有些無措,著眼入手都難。 讀了《沉靜領導》,你還是忍不住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位身體力行者,去更深入 還是發現了若干的,比如我所敬重的一位老師,他長期領導著一所國內知名的教育機構,組織很成功有效,個人卻低調謙遜;不過他很反對我以他為例,我想也該尊重他的意愿。再者,有時候大家都知道名字的人,可能說起來比較容易引起共同的興趣,你即使不同意,也能夠說出一二來。 于是,就想到了韓國棋手李昌鎬。最初的那個念頭是從一個傳說而起的。說有一場圍棋比賽中,一位日本攝影師一連為李昌鎬拍了30多張照片,當時挑中了一張,但臨到洗片子的時候,他就找不到哪張是該洗的了。因為仔細地看,李昌鎬在那30多張照片里的表情幾乎是一樣的,沒有什么變化。所以,又有人說,為李昌鎬拍1000張照片,如果不是姿勢有別,從表情上看是找不出變化來的。所以,就去找找人家對于李昌鎬的評價。結果發現了有位作家胡廷楣先生的描寫相當生動,我如實摘錄下若干段落與大家分享: --李昌鎬在對局中,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他的“石佛”的外號,既可以看作是在對局中,在臉上一點表情也沒有;也可認為,他在比賽中,心里一直是穩定的,不會左右搖擺。這就是許多棋手一直在追求而一直沒能夠追求到的良好的對局心理。對于一個職業棋手來講,韌性不僅僅指精力和體力的持久性;它還包括對誘惑、過分自信以及輕率的時時警醒,是明察天下大勢的胸懷與寸土不讓的決心的有機結合。另外,韌性與慎重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謙遜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在說一個人有韌性或很慎重通常也是指他很含蓄,不外露,于不聲不響中增長自己的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這的確是個可怕的少年。象他這樣的“天才”,本來可以在棋盤上盡情地淋漓地表現出他的才華來的,然而他給對手的感覺就好象面對一座沉默的冰山,表面上好象并不會給你多大的威脅,而你也很難從他那兒找到一舉確立勝勢的機會。所以說,完敗于李昌鎬手下的人很多,失敗后痛心疾首、懊悔不迭的卻很少。在圍棋發展的一切華麗的文章,在李昌鎬面前黯然失色。李昌鎬是天才的墳墓。 --中國已故棋評家趙之云在評述李昌鎬的棋風時,說:“李昌鎬有句名言:‘棋局如人生,下棋時,布局越華麗,就越容易遭到對手的攻擊,生活中,少犯錯誤的人,要比華而不實的人更容易成功。’由此可見,李昌鎬其人其藝已渾然一體,在他的棋中,表現出他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一般說,李昌鎬的棋風樸實無華,是一種本身不出錯并耐心等待對方出錯的‘后發制人’的棋。他有極強的實力,但又不輕易動武。他的思路,看來與古代軍事家‘先為己之不勝,以待敵之可勝’是一脈相承。當然,棋要下得‘幾無破綻’,難度極高。如果一名棋手沒有扎實的基本功與長距離作戰的耐力,就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但對李昌鎬來說。這一切他早已具備。” --李昌鎬的棋風,李昌鎬的世界觀,之所以在圍棋上會有這樣特別的成功,這不能不說,是圍棋的特點所造成的。圍棋在一開始就不是一種逞強好勝之道。中國早在南北朝時代的圍棋“九品”,將“斗力”放在較低的第七品;將“用智”,放在中間的第五品。雖然在最前面的四品“入神”、“坐照”、“具體”、“通幽”,都比較抽象,但是強調要有一種境界,有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居高臨下的勢能,在最高的境界中,一切全部變成了平易,返樸歸真。一般來說,樸實無華的棋手,是最難對付的。 --圍棋是一種忍耐性極強的游戲,對手出錯是棋手的勝因之一。試想,在長達幾個小時或幾天的比賽中,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在規則上都是公平的,你我輪流下子,如果雙方都不出錯,那么最后總是平手。而這是不可能的事。這樣,下棋的每一方,在下每一著棋的時候,就有另一種意義,那就是都在用自己的棋,為對手準備出錯的機會。進攻的棋,是在威脅對手出錯;而防守的棋,是在靜中觀動,是不變應萬變,懷著希望等待對手出錯。李昌鎬的棋就有這種防守的味道。 --這就象是老子以柔克剛的哲學。相傳這位偉大的哲學家,在臨終時,問他的門徒,是牙齒硬還時舌頭硬。他自己回答說,是舌頭。他張開嘴,嘴里已經沒有幾顆牙齒,但是,舌頭依然完好無損。他強調人的低調,強調后發制人。他說,有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老子解釋說,只有慈才能勇,只有儉才能廣,不為天下先才能受到人們的尊敬,成為人們的領導。他強調,只有地位的低下,才能成其大,如海洋,如山谷,都是在最下面的。李昌鎬的勝利觀,是同老子一樣的。他在棋盤上,總是一副慢慢吞吞的樣子,走得很厚,他好象永遠走在對手的后面,但是對手所走的每一步,他都看得很清,他了解對手在想什么,他也知道,自己在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能夠趕上去。他就象山谷,象海洋,首先是一種低姿態。那么他就有一種接受的可能,有一種等待的可能。胡廷楣先生是《解放日報》的著名圍棋記者,對于圍棋與文化體味很深。讀他的文字,真是一種享受。事實上,從他對于李昌鎬的這些評論中,我們已經活脫脫地看到了一個沉靜領導者的形象。而對于老子哲學的分析那一段,幾乎可以直接翻譯成英文加在《沉靜領導》這本書的某個章節中,因為她們是如此的和諧。還有個有趣的細節是,盡管李昌鎬是名人,但他仍然有著一種靦腆。李昌鎬在人們圍著他,要他簽名的時候,也會臉紅、出汗,有時還會找個理由躲到廁所里去,過上好長時間才出來。這細節讓我們不由想起《From Good To Great》的第二章中所描寫的第五級領導的那樣一種情態——謙虛而執著,羞怯而無畏——也許,沉靜的性格就是這樣奇妙地整合在一起的吧。 說到這兒,想起了那位當下在美國最為紅火的中國人姚明,在這位籃球明星的性格中,也頗有些李昌鎬的影子在閃現。而這對于真心喜愛姚明的球迷來說,真可以算是件大好事,因為這樣一種沉靜的性格,是戰勝媒體與公眾、有心或無意地“捧殺”和“棒殺”的最佳武器。 當記者請李昌鎬預測下一盤棋的勝負時,常常遇到李昌鎬無聲低頭以不語作答,這當然不會令到喜歡新聞花絮的人們滿意,但這,正是具備沉靜領導之道的他,最恰當、最自然的表達。沉靜領導者知道他們的意愿、理想和能力只是決定事態發展的若干力量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他們傾向于用一種非常實際的、著眼當下的方式來迎接挑戰。正如英國散文家托馬斯·卡萊爾所說:“我們應專注眼前的工作,不要只顧遠眺模糊的未來。” 從李昌鎬身上,我們看到一個沉靜領導之道的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