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0億資金的來路與出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07日 14:37 今日東方 | ||
文/本刊記者 顏杰 企業實施MBO最需要的是錢,上億的錢。對此,所有相關企業都有深刻體驗。所以業內有這樣一個說法:想用MBO撬動13200億國資,首先必須解決撬動MBO的資金問題。而提供這種資金的“MBO基金”正是解決13200億國資來路與出路的一個“杠桿”。 為解決MBO資金問題,現在國內與MBO熱不相上下的就是“MBO基金公司熱”了。在上海,就有兩個背景相似的MBO中介機構,幾乎同時組建了兩個功能相似的MBO基金公司,但令人稱奇的是,它們不僅運做模式迥異,還相互“攻訐”。 “我不是主角,我是導演。” --榮正這樣定位自己 兩三年前,榮正就想做一個自己的MBO基金,但鄭培敏發現作為一個咨詢公司,榮正的項目是不斷的。“如果做一個2-3億元的所謂MBO基金,一個項目就用完了。所以我們做了一個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自己不做MBO基金,而是發動境內外的熱錢一起流向MBO。” 榮正建立的利寶資本俱樂部的會員,都是各種境內外的MBO基金和機構投資人。在榮正接到MBO項目之后就向這些會員進行推介,現在榮正左手是非常優質的MBO項目,右手是利寶資本俱樂部具有大量資金的會員。根據行業規模,在系統內進行配對,這樣效率非常高。“我不是主角,我是導演。”鄭培敏這樣給榮正定位。 與此同時,亞商企業咨詢正在策劃成立一個杠桿投資機構——泛亞策略投資公司,鄭培敏認為亞商的泛亞策略投資如果只是搞投資,那有意義;如果配合亞商搞咨詢中介,那也沒意義——一個項目就做完了。“我知道他們現在在做伊利的MBO項目,而伊利第一大股東就需要將近3個億!泛亞11月2號宣布搞這么一個投資公司,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他們注冊。而榮正最近找到一個機構投資者,它剛從股市變現了15個億,馬上承諾拿出20%來做MBO,3個億就這樣到位了!所以說,錢在不在我手上,對做MBO是都沒關系。” 榮正做導演的夢想現在一步到位了——利寶資本俱樂部的十幾個會員的基金加在一起已經超過50個億。“我們現在缺項目,不是缺資金,倒過來了。”鄭培敏非常樂觀地說。 “利寶成功的幾率很低” --亞商預言 上海亞商企業咨詢公司的研究開發中心主任余穎是管理學博士,十二年前就在專業財經刊物發表有關MBO的文章。他認為,亞商即將成立的泛亞策略投資公司將比榮正的利寶資本俱樂部層次要高——“利寶只是一個像房產中介一樣的中介機構。” 關于鄭培敏說的“因為MBO項目需要資金量大,2-3億一個項目就用完了”的問題,余穎解釋說,像泛亞兩個億的資金只是一個平臺,不是做MBO項目的時候都是泛亞投,一般泛亞會投20%,這樣符合權益法,股東價值體現比較明顯。另外泛亞外圍還有一圈人,他們會一起參與這個項目。 “如果我們投了錢,就不擔心別人會不投。盡管像任何其他公司的重大決策要取決于董事會一樣,泛亞決定投哪個項目也要各大股東認可,但在選擇什么樣的公司、什么樣的項目方面,泛亞更有自主權。我們這個泛亞策略投資公司就像橋頭堡,有我們亞商公司在背后支撐,就有一大批公司支持,因為我們彼此信任。” 余穎認為,利寶資本俱樂部從事MBO項目時,需要一個個投資者做工作,讓別人投錢,效率是很低的;真讓別人拿一個億出來,不是這里出問題就是那里出問題,別人會猶豫再三。而利寶作為中介機構的主導性就會很弱,能否成功完成MBO項目,就要取決于別人是否肯投錢。“所以(像利寶資本俱樂部)這樣,成功的機率會很低,我可以肯定。” “警惕有人借MBO熱圈錢炒股票”--榮正提醒 “榮正和亞商不一樣,亞商管過錢,在過去的股市中,亞商管過的錢數以十億計”。鄭培敏說:“我們公司沒做過股票,所以即使現在有人哭著喊著給我錢,我也不會接,因為我沒做過投資。” 因為亞商此前主要投資股票,沒做過產業項目,所以,鄭培敏對泛亞的資金未來流向表示擔憂。他說:“如果泛亞只是做一個投資公司,具體到某一個專業的投資公司或MBO基金公司,做組合投資,那是好事情;如果錢到手之后,被‘掛羊頭賣狗肉’轉移去做股票了,幫它解套套牢的股票,那就值得關注了——是不是又有人借MBO熱圈錢炒股票?要警惕哦。” 盈利模式比拼 相比榮正“目前的收益來自咨詢和中介”,亞商的泛亞策略投資公司的盈利模式目前尚未浮出水面——“如果這個模式像銀行一樣,那就是不成功的;如果不像銀行,又存在一個問題,管理層為什么要你呢?” 余穎坦言,“沒有找到好的贏利模式是泛亞現在面臨的一個困難,但我們的收益肯定來源于所投資的公司未來的增值,這是毫無疑問的。” 泛亞目前寄望,亞商的咨詢能力和所投資的公司管理層的管理能力形成合力,使企業增值。因為作為咨詢顧問公司,亞商自認為其在本土顧問公司中是一流的,和管理層一起成立一個公司去受讓股份,或者和管理層一起去買斷股份,然后以更高的價格賣出或實現海外上市,是泛亞認定的操作的手法。但現在這種做法還有一點試水的味道,“一旦成功,我們就會增資擴股。”余穎很是自信。但問題是,目前MBO的三種利潤來源——為投資者提供貸款獲得利息,泛亞不屑;分紅收益,得看未來,不確定性很大;最有利可圖的股權增值,由于非上市公司受配額限制難以上市,上市公司目前所出讓的國有股、法人股又不能全流通,所以溢價不會太高,泛亞究竟如何盈利看來只有“試水待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