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地區:尋求跨越式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02日 17:14 南風窗 | ||
本刊記者歐陽覓劍 劉志明 所謂跨越式發展,是指借鑒和吸收先進地區的經驗和資源,通過超常規的增長,快速縮小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差距。 因此,除了要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四省兩市”,一般省(市、區)都提出要跨越式發展 天津:實現跨越式發展 天津市市委書記張立昌,1939年7月生,河北南皮人。1997年8月起,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天津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京師門戶,又是連接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天津還是北方十幾個省市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擁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 2001年,天津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26.67億元,增幅12%,位居全國第一。 天津具有好的基礎,應該率先實現現代化,但張立昌以學習的態度,提出天津要“跨越式發展”。 張立昌提出要使天津盡快成為國際性現代物流中心。他很重視利用外資,多次與三資企業會談,并指出天津與摩托羅拉合作是一個成功的典范。 張立昌常看望普通工人和市民,提出要帶著深厚感情,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渠道。 福建:建“三條戰略通道”,積極推進“三通” 福建省省委書記宋德福,1946年2月生,河北鹽山人。 福建與臺灣省隔海相望;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有大小島嶼1202個,擁有許多天然良港,居于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 福建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57.3%,居全國首位。水利資源豐富,居華東之首。 宋德福說:加快福建發展,必須著力構建山海協作、對內聯接、對外開放三條戰略通道。對于福建在發展兩岸關系中的重要作用,宋德福說,福建將推進沿海部分地區與金門、馬祖、澎湖地區直接往來,開設定期航班,推動建材和農副產品等貨物直接往來,舉辦商展和招商活動,互設經貿機構,密切與金馬澎以至臺灣本島的經貿合作,為“三通”做好準備。 遼寧: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進老工業基地的快速發展 遼寧省省委書記聞世震,1940年1月生。遼寧海城人。 遼寧是東北經濟的重心,國民生產總值2001年為5033億元,占全東北的61%;還是東北地區的重要門戶,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東部地區80%以上的進出口貨物,要通過遼寧的海港口岸;也是中國的交通樞紐,鐵路網密度及其貨運量居全國首位,沈陽大連高速公路是目前大陸最長的一條高速公路。 聞世震所說的經濟結構調整,包括產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第一產業是調整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比重,發展農村的二、三產業;工業方面,鞏固和發展石化、鋼鐵、裝備制造,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兩個優勢產業,使其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所有制結構方面,繼續加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同時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造,發展非國有經濟。他表示,“十五”期間,民營經濟的平均增長率要在20%以上。 遼寧省的國有企業職工最多,離崗、下崗職工最多,離退休職工最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職工最多,實現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與脫困是遼寧的階段性目標,遼寧也是全國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惟一試點省,因此聞世震特別關注重視社保工作和再就業工作。 吉林:老工業基地、農業大省的跨越式發展 吉林省省委書記王云坤,男,1942年12月生,江蘇溧陽人,工程師。 汽車、石化是兩大傳統支柱產業。山地資源豐富,是中國六大林區之一,尤以長白山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為最。吉林和遼寧有著很多相似性,也要進行結構調整和解決就業和社保問題。 王云坤指出,吉林要改造提升汽車、石化、電子、食品、醫藥等支柱和優勢產業。要積極推進城市化,以加快發展長春、吉林等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同時加快中小城市的發展,有選擇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 吉林還是農業大省,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由種植向加工的轉化。并把相當部分農民轉變為市民,加快農村就業結構調整。 黑龍江:二次創業、富民強省 黑龍江省省委書記徐有芳,1939年12月生,安徽廣德人。高級工程師。曾任林業部部長。 黑龍江礦產資源豐富,10種礦產的儲量居全國之首,累計向國家提供石油16.5億噸,占全國產量的50.1%。黑龍江省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人均耕地和農民人均經營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該省是最重要的國有林區和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占全國木材產量的40.3%。 徐有芳指出,黑龍江要建成具有先進水平的重大裝備工業基地、石油化工和煤炭化工基地、食品工業基地,重振老工業基地雄風。還要努力建成獨具特色的旅游大省和北藥生產基地。 在對外開放上,黑龍江要建成聯結內地、面向俄羅斯和東北亞的沿邊開放大省。黑龍江也是農業大省,徐有芳很關注三農問題和稅費改革,他強調稅費改革總的原則是“減負、規范、穩定”,并由局部試點轉為全面實行。 山西: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 山西省省委書記田成平,1945年生,河北大名人。清華大學土木建筑系畢業。曾任青海省委書記。 山西已探明煤炭儲量達2612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1/3。山西是全國擁有裝機百萬千瓦以上電廠最多的省份,北京1/4的電力來自山西。 經濟結構調整是田成平工作的重心。他說,山西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最突出最集中地表現在第二產業,能源、原材料等資源性工業產值占到工業總產值的70%,工業調產是山西結構調整的“重頭戲”。 山西要推動煤炭工業由挖原煤為主轉向地面綜合開發利用為主,建成全國最大的潔凈煤和優質焦炭生產基地,同時還要結合國家“西電東送”的戰略,增加用于發電煤炭的比重。 田成平近日和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會談,希望推動山西能源、化工等企業向高新技術產業化方向發展。他會見日本企業家,討論利用日本企業在生產和環境治理技術方面的優勢。 對安全生產,田成平極為重視,他多次前往事故現場,痛斥瞞報行為。 河北:推進京津冀的全面合作 河北省省委書記白克明,1943年10月生,陜西省靖邊縣人。曾任《人民日報》社社長、海南省省委書記。 2001年,河北省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578億元,在31個省(市、區)中列第六。河北與北京、天津共同構成的京津冀經濟區內擁有近1.2億消費群體,市場容量占全國大陸總量的10%以上,是全國市場容量最大的地區之一。 白克明到河北的時間不長,暫時還沒有針對河北的具體情況提出特殊的發展戰略。但有一點他應該會繼續前任的做法,那就是推進京津冀的全面合作。 河南:把河南的形象樹起來 河南省省委書記陳奎元,1941年1月生,遼寧省康平人。曾任西藏自治區區委書記。 河南省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達到5645億元,居全國第五。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2000年底,全省總人口為9555萬人。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最大的糧食批發市場和首家規范化的糧食期貨市場,“鄭州價格”是全國糧油交易的指導價。 陳奎元說,把河南的形象樹起來,是對河南人民最大的貢獻。基于此,河南省整頓市場環境,將2002年定為“優化環境年”,對鄭州、開封、洛陽進行整治。對于非公有制經濟,他將其看作實現超常規發展的希望所在。 他對稅費改革十分關注,多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調研。還抽調大批機關干部駐村工作。 湖北:落實稅費改革政策 湖北省省委書記俞正聲,1945年4月生,浙江紹興人。曾任建設部部長。 湖北已形成十堰-襄樊-武漢汽車工業走廊,重、中、輕有機結合,改裝車與零配件配套,汽車產量居全國第一位。 俞正聲花了很多時間在農村,對減輕農民負擔非常重視。他走村串戶,廣泛聽取意見,要求把違反政策規定多收的資金退還給農民。湖北國有企業數量多,再就業壓力大,擴大就業也是俞正聲關注的問題。他還著手整頓干部工作作風,研究怎么用硬措施來改善軟環境。 湖南:成為廣東的“四大基地” 湖南省省委書記楊正午,1941年生,湖南龍山人,土家族。 十六大期間,楊正午說,農民全面實現了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才能實現。湖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楊正午希望湖南成為廣東的“四大基地”:農副產品的重要供應基地;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向內地推進的基地;廣東人才和勞務輸出的基地;廣東人休閑度假、旅游消費的基地。 安徽:承東啟西抓住機遇 安徽省省委書記王太華,1945年生,江西興國人。曾任江西省省委副書記。 安徽省緊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安徽省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的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 王太華認為,特殊的地域位置,決定了安徽能夠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獨特作用。安徽既可以梯度轉移東部資金、技術,又可以拓展西部市場,形成東部向西部開發的縱深地。 他還提出要振興縣域經濟,在蒙城、宣城調研時,鼓勵他們利用各自的優勢,發展特色經濟。 江西:做上海的后花園 江西省省委書記孟建柱,1947年7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上海市委副書記。江西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的腹地,古稱江西省為“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 孟建柱說,江西緊靠東、南部發達地區,區位優勢在中部地區獨一無二。相對東部發達地區,江西又具有生產要素成本低的優勢。 孟建柱提出江西的具體發展目標,成為沿海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基地、優質農副產品的供應基地,勞務輸出基地,成為上海市民觀光旅游的后花園。 海南:一步一個腳印 海南省省委書記王岐山,1948年7月生于青島,山西天鎮人。高級經濟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學院研究生部兼職教授。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廣東省副省長、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 海南位于中國最南端,是我國最大的“熱帶寶地”,土地總面積344.2萬公頃,占全國熱帶土地面積約42.5%。海南土地后備資源較豐富,開發潛力較大。 王岐山剛到海南,就到博鰲調研。他說,博鰲不僅是海南的臉面,也是中國的臉面,一定要樹立海南的美好形象。王岐山告誡各級官員,海南的經濟發展以前“發燒”過,現在要一步一個腳印。既要樹立自信的海南,也要樹立信用的海南。 本文章屬于南風窗2003年第一期系列專題文章之一,這一期的主題是“財富涌流”,從宏觀層面全面透視和解析中國的經濟和社會變遷。《南風窗》雜志社授權新浪財經在72小時內獨家使用,其他任何媒體轉載必須征得新浪財經同意。聯系電話:010-82628888-5382 finance@staff.sina.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