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一個蕪雜時代的浮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30日 12:4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戴佩良北京報道 2002年,曾六次獲得“金雞”和“百花”獎的51歲的劉曉慶因稅案鋃鐺入獄。 劉曉慶的名氣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一直貫穿至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劉曉慶是中國從文革后一直持續至今的惟一的明星。其個人命運與時代潮流交錯摻雜,身體力行地見證著 1979年,28歲的劉曉慶,一口氣主演了《小花》、《婚禮》、《瞧這一家子》這三部電影,這預示著她在文革之后的中國的走紅將不可避免地到來。而此時麥當娜還只是一個不斷變化主意、寂寂無名的小人物,這一年,麥當娜剛剛從幾百名應試者中被法國著名歌星帕特里克選中,隨帕特里克來到巴黎學習歌唱技巧。四年后當25歲的麥當娜出版了首張以她名字命名的專輯——《麥當娜》時,已經32歲的劉曉慶則在這一年因為主演《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中的慈禧,成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女人。而劉曉慶借慈禧的嘴說出一句著名的臺詞,“從來都是龍在上,鳳在下。將來我要鳳在上,龍在下。” 然而古往今來,在中國歷史上惟一真正顛覆了男性政權的卻只有武曌。公元683年,武曌在步步為營28年后,當上了皇太后,再苦心孤詣7年,終于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 夢想著扮演包括武則天在內所有中國名女人的劉曉慶當然不會想到,她的一本宣揚個人奮斗改變命運的自傳《我的路》,引起了全國諸多媒體的討伐和批判,成為當時意識形態下的反面典型。 劉曉慶并沒有就此止步,隨之而來的80年代“走穴”大潮,劉曉慶不但走穴遍及全國,更成了人稱“大貓”的穴頭。她所試圖顛覆的,正是中國士大夫階層精心構造了幾千年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堡壘。“每一分鐘都要用來掙名掙利。”這句話幾乎成了處處想成為中國女演員之“最”的劉曉慶語錄中最鋒利和最為人詬病的一句。 此時在遙遠的大洋彼岸,麥當娜已經成為現代美國青年理想的人物,成為整個美國80年代的偶像。“盡情盡性,名與利,我向世界索求!”麥當娜用性作為武器,向全世界發起了猛烈的沖鋒。 然而,劉曉慶畢竟不同于麥當娜,也不同于武曌。與后兩者相比,她遠沒有那么放蕩。她的獨特在于,她并沒有把男人當成自己的墊腳石,相反,倒是很多男人由劉曉慶通向了成功。然而區別在于,封建皇權的武曌最終改變了游戲規則,并得到了名與利的最高形式——政權;不擇手段的麥當娜,在浮華世界中追逐名利,卻依然謹守著她所處世界的游戲邊界;劉曉慶無法改變法律和游戲的規則,卻一直在鋼絲上跳舞,心存僥幸。 隨著新經濟的到來,商人成為新的寵兒,甚至超過電影明星。處處希望處于人上的劉曉慶,當然不甘于年華的流逝和地位的下滑。她要永無休止地證明自己,演戲、寫書、走穴、開公司,劉曉慶走在了每一次潮流的前面,然而她投入的,卻并非她擅長的游戲。正如她自己所說,“原則上來說,一個好的演員、一個好的藝術家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生意人,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而武曌和麥當娜卻一直從事著她們彼此最擅長和游刃有余的游戲,心無旁騖。 對于劉曉慶的行為,法律自然會給她以公正的評判,然而,對于一個歷史人物來說,從來不是以善惡正非來作為她躋身歷史的標準。劉曉慶是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人夢想、騷動、迷惑、性欲和堅毅的反映,她如一面鏡子,映射出中國光怪陸離、蕪雜凌亂又飛速向前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