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劉姝威、張宏偉、吳惠君、黃仕靈、高嚴的200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30日 11:35 經濟觀察報 | ||
劉曉光:首創=產業+金融 擺在上市公司管理層面前的,似乎只剩下一條路:加強治理,夯實基礎,提升業績。退市或是讓位,別無選擇 本報記者孫斌北京報道 2002年,在國內的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首創集團的表現令人矚目。 從年初首創與荷蘭保險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合資人壽保險公司,到有意分拆首創房地產業務赴海外上市籌備,到今年將首創所有金融類業務全部統一劃轉到了新注冊的“北京首創證融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旗下,再到首創旗艦——首創股份巨資介入水務市場,首創正在走一條由分散到集中、從投資公司向產業+金融的戰略轉移之路。 劉曉光的思路很明確,就是集中資金,發展首創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地產三大主業。 “大投行”雛形 劉曉光一直在醞釀著一個“大投行”概念,即以產業為主導,以資本為載體,將兩者有機結合。 轉折點出現在1997年。 當時首創走了三大步。第一是清產核資,把每一筆資產都打出來,看看到底有什么?一共有180多個項目,就是這180多個項目沉淀了90多億的資產,“太散了”,劉曉光這樣形容。首創走的第二步是盤活。“首創總部成立了一個盤活領導小組,總經理掛帥,所有的公司都成立了盤活小組。先從法律上界定,到底我們的產權是不是清楚,然后能賣就賣,能合作就合作,能收回的欠款就及時回收。”這一步是首創能夠走到今天的首要條件。最后一步就是定位,首創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定位:在充分利用首創的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條件下,形成以投資銀行業務為主導,以實業投資為基礎,兩個輪子一塊轉的大投行企業。用投資銀行業務銜接資本市場,帶來的資金輸入產業之中,用產業形成的利潤再支持投資銀行業務,這就是劉曉光所說的“大投行”概念。 首創做了兩件事,結果是讓上述兩個輪子轉了起來: 一是重構了自己的金融體系。首創一舉收購了佛山證券,參股了南方證券,發起成立了第一創業證券、首創證券、首創資產管理公司、銀華基金和首創信保公司,最新的動作是首創與荷蘭ING集團成立了合資壽險公司。 二是建立了產業平臺。現在首創集團分為六大產業,金融(包括證券、期貨、擔保、基金、保險)、基礎設施(地鐵、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和環保產業)和房地產是三個主要的產業;另外,酒店管理、科技和商業貿易也占有相當的比重。 沒有融資渠道,首創就在資本市場中想辦法。從陽光股份借殼上市開始,首創直接或間接收購了廣西虎威、寧波中百和前鋒股份等三家上市公司,2000年,首創股份實現IPO,并成為當時市場中募集資金量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目前,首創旗下國內的4家上市公司的成績還不錯,但首創和包括劉曉光在內的首創領導人并不滿足,他們希望和高手過招。 和高手過招 在未來,首創集團將致力于金融、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等產業的發展,并以世界500強為自己的目標。 目前,金融、基礎設施和地產三塊業務在集團的利潤里,各占2:4:3的比例。“強大的投資銀行背景,使首創的產業投資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劉曉光這樣評價首創的產業結構。同時,他也強調一定要跟國際接軌。第一,產業方面,要努力縮小與國外的差距;第二,管理機制、經營機制和觀念要接軌;第三,要跟大公司接軌,跟頂級的國際商人做生意,和高手過招才會提高自己。 通過與荷蘭ING的合作,首創集團打開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道,不僅可以在資本上尋找到合作的機會,并且有助于企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擴展營銷渠道。 對于首創股份,劉曉光表示,水務領域將是首創股份的投資重點,水務運營(主要包括污水處理、上水供應)將是該領域的核心主業。他明確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強化首創股份在水務領域的專業化、規模化運作和市場開拓能力,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為近期的投資目標,與國際著名公司如法國威望迪水務全面合作,加大水務市場的拓力度,逐步確立首創股份在全國水務行業的市場地位。 現在,劉曉光的愿望就是使旗下的幾個行業能夠在國內能處于領先地位,這個思路越來越明確了。 劉姝威:股市的良知 這是一間沒有燈的屋子。出于對房主的威懾,所有進去的人都在稱贊這間屋子的華麗、漂亮。直到有一天,當劉姝威走進去的時候,在不經意間踩到了電門,燈亮了,以前華麗、漂亮的屋子原來是一副破陋不堪的樣子。 一切源于在《金融內參》上發表的《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的600字文稿,這擊碎了藍田神話,把曾經創造中國股市長盛不衰績優神話的藍田股份拉下了馬。 用藍田總公司瞿兆玉的話,劉的文章讓所有銀行停止對藍田貸款,資金鏈斷了,藍田快死了。他把所有的怨氣全部集中到劉姝威身上。為了作最后的掙扎,藍田向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起訴劉姝威侵害名譽權。 “我是一名學術研究者,可現在我變成了一個巨大勢力集團的對立面。我沒有選擇,只能以死相拼。”劉姝威起初并不懼怕。 而使劉姝威感到緊張的卻是身邊的變化。《金融內參》也受到巨大的壓力,不得不發表聲明:劉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編輯部。在金融界,一些與劉相交甚好的朋友在面對劉的求助時開始變得躲躲閃閃,劉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 “實事求是地說,我當時一點都不怕。我怕也沒有用。只是現在想起來后怕。我想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我絕對不會說我這篇文章是錯的。”孤家寡人一個的劉姝威除了親人外并沒有任何負擔。 藍田的問題可以說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當中發生的事情,隨著國家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發展,中國股市將逐步規范。 張宏偉:快樂的東方之旅 盡管在錦州港事件上,夢想進入電信領域的張宏偉失策了,但在海通證券上的成功還是讓張在今年有所收獲。 為了獲得海通證券的大股東地位,張宏偉至少斥資5億元以上,這不僅超過了其對民生銀行、新華人壽的投資,也超過了其對民族證券的投資,是“東方系”迄今為止在金融證券業內的最大一筆投資。海通是國內盈利狀況最好的證券公司之一,參股海通證券使東方實業分享了證券業的成長果實,而一旦海通上市,如今的投資轉眼就會獲得數倍升值。先投資后上市的甜頭,東方集團在錦州港和民生銀行身上已經嘗到了不少。 今年與海通證券的資本聯姻,對矢志建立“金融控股集團”的張宏偉而言,無疑是“快樂的東方之旅”。 吳惠君:妙筆改寫渝汰白 成功試點渝汰白,使其他同類上市公司看到了再生的希望。而這一妙筆則出自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銀行部上市輔導處副處長吳惠君之手。渝鈦白重組成功的案例顯示出資產管理公司入主對上市公司重組成功的積極影響。1999年秋天,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入主渝鈦白時這是一個總負債接近20億元、瀕臨破產的爛攤子但經過3年的股權、債權和債務重組后渝鈦白不僅扭轉了虧損的局面而且生產經營也完全走上了正軌并恢復了上市資格。 黃仕靈:賠了夫人又折兵 “打死都不說”的黃仕靈,這次栽在了酒桌上。在通海高科的慶功酒會上,黃仕靈酒后吐真言,講出江門高路華積極參與通海高科上市,目的是尋找資金以挽救黃仕靈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一場涉嫌欺詐上市案也就此開始,不僅通海高科沒能上市,連黃在香港的兩家上市公司“東寧高科”和“中華數碼”在其后也被清盤。黃仕靈“賠了夫人又折兵”。 高嚴:下落不明 雖然原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高嚴下落不明并沒有給電力體制改革帶來重大影響,但他卻讓下屬上市公司國電電力本身市值損失達到了24億元。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定好了相關的人事更替安排。根據過去的計劃,國家電力公司解體后,以柴松岳為首的電力監管委員會領導班子已經上臺。2002年,又一個壟斷行業被最終打破。 (本報記者孫兵、郭宏超、冉學東采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