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進與退之三:一場關于民間銀行的江湖與廟堂之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29日 22:0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從年初的“國有股減持”的空前論戰到歲尾愈演愈烈的“民間銀行”交鋒,2002年中國經濟界好不熱鬧。這種百家爭鳴、社會各階層充分搏弈的熱烈景象,在開明進步的十六大的大背景下,尤其彰顯這個東方古國煥發出的青春朝氣。 民間主將長城金融研究所所長徐滇慶和帶官方色彩的王自力(貨幣銀行學博士,人行廣州分行副行長),迄今雖素未謀面,卻交鋒數回合,現在再把《21世紀經濟報道》當作新擂 論戰越深入,共識越來越多,而分歧也越集中,突顯在民營銀行的路徑上。如王自力所言,民營銀行當主要從現有銀行股權轉讓私人而來,穩定危房和發展民營應兩全其美。而徐滇慶則認為醫治重病者談何容易,建新房才現實有效。 表象似乎是中國工商改革“盤活存量”與“發展增量”爭論的翻版,背后卻是官方和民間金融博弈的序曲。官方希望拿金燦燦的“準入”換取民營企業對昔日金融壞賬的買單,而民間則更愿意從一張白紙畫起。 江湖與廟堂之爭絕非壞事,孰是孰非市場決定。但不能讓兩種“極端”浪費改革時間:一是類似股市“國有股減持”被束之高閣的冷場,二是對民營銀行的瘋狂投機的悲劇。 中國官方和民間的共同利益在于,盡快建立抗拒金融開放壓力的支撐性結構。覆巢之下無完卵,為什么不多幾個柱子一起撐起來?時不我待,為什么不能兩條腿一起跑起來?(庭賓) 徐滇慶:“壟斷是塊冰馬上就化沒了” 本報記者 范君 北京報道 民營銀行:沒有別的選擇 《21世紀》:徐教授,你為什么力推“民營銀行”? 徐滇慶(以下簡稱徐):民營銀行不是簡單的所有制問題。它應該是一種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金融機構,有良好的監管機構和內部治理機構。全世界85%的銀行都是民營銀行,大多數在發達國家;15%是國有銀行,主要在貧窮、落后國家。從這個比例,你就可以看出為什么我們要辦民營銀行。 現在,國有銀行的弊病太多,內部形成官僚體制很難改革。民營銀行當然不能完全解決金融界的問題,但是它可以催生法規和市場監管機制。帶動整個金融環境好轉。 中國現在的經濟形勢很好,是塊肥肉,外匯儲備達到2600億美元。國際金融投機商早就盯上了我們。恰恰我們的金融領域最爛最差改革最不見效。如果遭遇襲擊,中國就會發生金融風暴,亡黨亡國亦未可知。改革的最終動因是危機意識,路很難、很艱辛,還會出事。但是我們別無選擇。 《21世紀》:那誰更適合成為民營銀行的主體?是新辦“純”民營銀行;還是希望民間資本參股并改造現有金融機構?官方似乎傾向后者。 徐:究竟誰來做民營銀行的主體,要根據當地經濟環境和經濟形態來決定。我提倡適合怎么做就怎么做。我還要呼吁:一定要相信群眾的創造力,中國改革成功的大政策都不是官員、學者關起門來在辦公室里設計的。真正的創新源泉在于基層。政府只要做好監管工作保持穩定就行了,剩下的就是放開手腳讓人民自下而上摸索。 至于政府希望外資和民間資本買單的心理,我很體諒。戴相龍曾說過2001年中國有25.7%的呆壞賬,5.7%自有資本。這已經遠遠超過了金融經營底線。如果外資和民間資本愿意買單當然好,但是平心靜氣地說,這純屬一廂情愿。現在,民間企業家還希望能重新設立銀行。 《21世紀》:那你更傾向于民營企業家自建民營銀行? 徐:有人說滇慶呀,你只想建新房,但是現在老板的舊房都著火了,不能不救火呀。別人認為我倡導新建反對改組。錯了,我從來沒這樣說。只要朝著金融改革這個方向走,我建議能改組就改組,不能改組就新建。 要害問題在于是制度創新,我們需要一套好的法規。 人大常委會不能忽略 《21世紀》:那么應該由誰來制定監管民營銀行的游戲規則? 徐:你所說“游戲規則”其實就是立法,通過法律來規定準入、監管、退出三個機制。這都需要到實踐中探索。學者們只是做了紙面的研究,接下來還需要選擇成熟地區進行沙盤操作。 真正的規則絕對不是學者說了算的。這是一個建設法規的系統工程。國家體改委、國務院、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中國人民銀行監管司、研究局、貨幣政策委員會都要參加制定規則,要形成專門辦公室負責。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部門大家都忽略了,那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我幾次呼吁他們參與這件事,因為立法權在他們手里。目前我們的《商業銀行法》太滯后了。 《21世紀》:你多次提到“制度創新”。在目前的金融體系中,制度創新遇到了什么障礙? 徐:阻礙制度創新的是今天中國金融體系內部有的人頭腦中還認為“壟斷是好的”。他們沒有任何動力改革。事實上最終還是逃不過激進改革或漸進改革。 推進民營銀行是漸進改革。民營銀行創立初期資本金很小,只有1-5億。他們需要時間成長,慢慢挑戰金融體制;而外資銀行個個是巨無霸,放他們進來壟斷一下就沒有了,是激進改革。與其被人家打破壟斷還不如自己打破。不要迷戀于現有的壟斷。我們應該先練練兵,立好競爭的規矩。壟斷是手里的一塊冰,馬上就要化沒了。 《21世紀》:據說在臺灣對民間資本開放金融業后,目前民營銀行的經營狀況都比較差,規模也偏小,這有何借鑒? 徐:臺灣的教訓就是,如果沒有法規,出來的一定是混蛋。我現在正在寫一本書,名字就叫做《臺灣銀行的教訓》。臺灣的民營銀行在1990年代由中央銀行總裁謝森中組織開放的。當時沒有做好準入和退出法規。現在謝老80多歲,拍著我的手說如果能從頭再來,臺灣的金融不會這么差。沒有法規的教訓太深刻了。 《21世紀》:1980年代中期,內地曾開放農村信用社,結果造成金融混亂的慘痛局面,如何防范民營銀行開放再次成為貪婪者的盛宴? 徐:1980年代完全是搞運動的方式搞信用社,缺乏專業金融人才和法規,開放本身沒有做好準備。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只要做好法規,加強監管,就有防范的可能。最大的風險,就是因為畏懼風險裹足不前。 全世界各國在開放金融界過程中都伴隨著各種弊病。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一旦放開,一定會有大批投機分子乘機進來撈一筆,這是毫無疑問的。無論怎么防范都會發生問題。如何區別投機分子和金融家是一項嚴峻的挑戰,需要很長時間摸索。肯定還會有部分政府官員因為金融開放而踉蹌入獄,甚至殺頭。因為這個領域的利潤太高了。 《21世紀》:現在相當多想進軍民營銀行的企業家,抱著把民營銀行當作自己發展實業的一種金融工具的想法。 徐:國際慣例有規定,企業家不能在自己參股的民營銀行中為關聯業務進行借貸。民營銀行的最終作用是增強企業知名度,獲取金融業務利潤。很多企業家的確存在著偏差認識。除了制定法規、完善監管機制,還需要對他們進行培訓。這個工作我來做最合適。 王自力:“不能亂鋪新一輪金融攤子” 本報記者 孫瑩 廣州報道 《21世紀》:你曾強調“民營銀行應當緩行”不是你的完整觀點? 王自力(以下簡稱王):我多次聲明那篇文章不是我的原文,我的觀點是根據現階段的條件,民營銀行“準入”應當緩行。不是反對,而是緩行。可能二十年以后我國私有經濟占了相當大比重,也許會有為數不少的私有銀行存在,但現在還不能搞。 徐滇慶和我一再商榷,他說最后跟我的差異是:應不應該搞研究。我們從來都不反對搞研究。我反對把“研究”和“試點”混淆起來,誤導人們對試點的理解。前兩年媒體報道全國有10多家民營銀行試點,其中廣州有一家,作為主管機關都不知道,難道搞試點不需主管當局批準嗎?這是不是在炒作?徐在辯論的時候總在變換概念。他就是想達到一個目的——新辦民營銀行。 《21世紀》:那你只是反對民營銀行“目前”的新“準入”? 王:是的。也許以后我們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都改造成了民營銀行呢?難道只有新搞的才算民營銀行嗎?國有銀行萬一以后上市,或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公眾私人持有大部分股份,難道它就不是民營的嗎?只要達到條件,新開辦商業銀行也是可以的.人民銀行在9月份已經有個大力發展中小銀行的研究報告.我認為金融管理當局要在維護金融穩定的前提下,有重點有次序推進銀行業的改革和發展.我們現有的銀行風險大,重點決不是搞新銀行,是要消除金融隱患。 《21世紀》:盤活和改造現有銀行是你認為的金融改革主戰線?改造危樓比建新樓更迫切? 王:因為金融體系是高負債經營,高負債決定了金融體系本身的脆弱性,其風險發生具有快速傳染和擴散性,如果你是現有銀行有有“危房”就要趕快扶正它,不能讓它倒了就完了,因為它倒了可能會影響整個國民經濟,帶來一場浩劫。 我的觀點首先是扶正它,然后鞏固它,進行制度創新。難道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不是制度創新嗎?10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完成公司治理結構不是制度創新嗎?城市商業銀行引進民間資本甚至外資不是制度創新嗎?難道只有搞新的民營銀行才是制度創新嗎? 不能亂鋪新一輪銀行攤子 《21世紀》:搞新的民營銀行,你覺得風險何在? 王:要把目前最急切的問題解決后,不能亂鋪新的一輪金融攤子,這個教訓我們已經非常深刻了,1980-1990年代大上信用社,到現在遺留問題都沒有解決。 我要問為什么一個民營企業家會有那么大的沖動要去辦銀行?動機是什么?一是可能感覺金融業有壟斷利潤;二是可能是方便為自己融資;三當然也有職業的銀行家,但真正的銀行家是沒有這個資本金來辦銀行的。 《21世紀》:假如產權明晰的新民營銀行出現,它會有競爭力嗎? 王:現在金融的供給不是少了而是多了,競爭很激烈,如果放開,不得了。徐滇慶說美國有9000多家銀行,可我們光農村信用社就有4萬多家。新開銀行怎么競爭?要想把存款拉到自己的新辦銀行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如果工商銀行給客戶送一把雨傘,你得送一個手機做紀念品。徐不明白,如果現在在中國搞新銀行,恐怕得采取“非常手段”,才有所謂的競爭力。但這些“非常手段”就是“違規”手段,你只有給有關人員明顯的好處,才能把別的銀行的存款搬過來。 《21世紀》:徐認為可以通過監管來控制風險,比如10億本金,壞賬到8億,關門清算。 王:銀行退出果真這樣痛快淋漓,那當今世界各國行業管理費花費極高的金融監管,豈不失卻存在的意義?實際上,銀行的經營監管,要看的東西很多,不只是資本充足率。同樣,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考慮的因素也很綜合,還不至于抽象或“創新”到“只看資本充足率,別的不看”的程度。 《21世紀》:有些學者希望辦幾家民營銀行成功示范,就可以大量吸引金融家。 王:現在這么多搞銀行的同事,難道就沒有銀行家?一個銀行家是不斷在市場上摸爬滾打鍛煉出來的,因為他們是國有銀行的行長,就不是銀行家了? 現在國內從事銀行業的行長們,1990年代以來大多數都是大學培養出來的,經過一代代的大浪淘沙,大家對道德風險意識都有很大提高。國外回來的同志也許不錯,但沒有國內市場的實踐經驗.恐怕還得走一段彎路。 《21世紀》:民營銀行的準入標準由誰制定?學者們有建議權嗎? 王:肯定是監管部門來定,當然學者們都有建議權。 草根金融的謹慎實驗:“中國第一民營銀行雛形”探秘 本報記者 李小寧 實習記者劉明娟 臺州報道 2002年對臺州″草根金融″一族來說是在高開低走的震蕩中度過的。 臺州銀座城市信用社,這個與泰隆城市信用社被譽為“雙龍”的“民營銀行”,今年3月合并其他七家城信社成立了臺州市商業銀行;隨后金融高層頻頻光臨浙江,但是臨近年底,董事長挪用存款的“林芊案”在臺州市黃巖區法院開庭。 “林芊案”給臺州金融圈高漲的民間熱情潑了一盆冷水。 這一切都讓被譽為“中國第一民營銀行雛形”的泰隆城市信用社的董事長王鈞謹小慎微。 被長城金融研究所所長徐滇慶認為是“給民營銀行信心”的泰隆將會怎樣?記者到臺州進行了實地調查。 十年生聚:“撿干凈垃圾” 在泰隆城市信用社21層的大廈里,董事長秘書尤定海向記者介紹情況:“截至2002年6月底存款余額達到18.1億,貸款余額11.1億,不良資產率只有2.33%。”而資料顯示,1993年6月泰隆剛剛成立時在當地糖煙酒公司租賃了兩間小屋,注冊資金只有100萬。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關于泰隆的發展和定位,董事長王均說,“我們是靠撿干凈垃圾發展起來的。” 據統計:臺州有10萬家民營企業,自然人企業和合伙制企業占臺州企業數的95%以上。泰隆的所在地路橋即義烏、紹興后的全國第三大日用品市場,此外,路橋還有60多個如鋼材之類的專業市場。 “如果沒有臺州這方得天獨厚的水土,泰隆只能是‘無水之魚,無土之木’,難以有如此令人側目的發展。”臺州市經營管理研究會的副秘書長陳力如是說。他進一步分析了泰隆等臺州準民間銀行的定位。中小企業借貸難是各方關心、卻久拖未決的問題,關鍵在于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特點:“短、頻、小”,即周期短、頻率高、數額小。對于國有大銀行來說,做這樣的小額貸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陳力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筆1000萬元的貸款和1筆1萬元的貸款,假設回報率都是10%,那么前者的利潤是100萬元,后者只有1000元,相差1000倍,但對銀行來說,兩筆業務的經營管理卻沒有多大差異。國有大銀行只好把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小額貸款當作“垃圾”掃地出門。而泰隆的定位就是這些別人不要的“垃圾”。 但是“撿垃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董事長秘書尤定海說,為了給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個人提供更好的服務,泰隆一年365天全年無休,而且每天的上班時間是早上7點半到晚上7點半。 不過泰隆撿垃圾也形成了自己的口碑。記者拿到臺州市人民銀行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泰隆已擁有占路橋人口四分之一的客戶群,其中90%以上的貸款是投向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中小企業,1萬至50萬元的小額貸款占85%,而且一年期以下短期貸款占87.3%。 記者在泰隆大廈的大廳里遇到一個正在結算的做賣糖生意的張姓小老板。他說:“零票太多,以前國有銀行跑了一個又一個,都說鈔票面額太小,不要!但泰隆就很客氣,而且還不用等。” 臺州市經營管理研究會辦公室主任金志剛為記者講了他所了解的一件事:“南洋化工的顧老板,因為有急事晚上6點想開匯票,別的銀行都已經下班了,但是一個電話打給泰隆,6點10分就辦好了。” 為了更好地撿垃圾,王均和泰隆在十年磨劍的同時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制度建設。在泰隆的職工食堂里,張貼了一張正負激勵榜,每月按照業績、資產質量和出錯率列出正、負激勵人員。 用人制度一直是泰隆被媒體夸贊的地方,而數字也顯示了這一點:每年人員淘汰率達10%。1998年度,泰隆共組織了三次招工,招收了60名職工,淘汰了24人。目前,泰隆從業務第一線職工中選拔上來的中層干部所占比重達60%。 2000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檢查組到臺州巡檢,對泰隆的市場準入及成立以來的變化,各項業務開展的合法合規性、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情況進行現場全面檢查。結果在產權結構、信貸管理、內部治理、內控制度建設、財務收支管理以及企業文化建設方面,檢查組全部打了優。 回首十年磨劍,37歲的王鈞說,“臺州市路橋歷來是商貿重鎮,個體、私營、股份合作企業相當發達,而當時的金融政策,卻對中、小、個體私營企業及個體私營工商戶缺乏必要的支持,我們就瞄準這一空當。” 風險控制 2000年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檢查組對泰隆內部稽核制度的評價是一行字:“嚴格程度堪與美國花旗銀行媲美。” 但是對泰隆2.33%的不良資產率,,徐滇慶認為泰隆不止是內部稽核制度好,更重要的是泰隆的客戶經理制度和客戶信用檔案系統。 按照尤定海的說法,信貸運作的中心環節是客戶經理,他提供的服務是全方位的,所負信貸責任也是完全的。 目前泰隆有127名客戶經理,占了全部員工的36%,而當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客戶經理總數僅62人。泰隆的客戶經理有五級:見習、初級、中級、高級和資深,一名優秀的客戶經理需要多年磨練才能造就,現有最優秀客戶經理月收入可達萬元,客戶經理的選拔、培養和有效激勵是泰隆發展的工作重點:客戶經理的收入是與業績掛鉤的,平均相當于柜員的3倍。但如果發生不良貸款,就要扣獎金、降級。不過據尤定海講,泰隆很多客戶經理都是“三無”客戶經理,有的甚至自從業以來,從未發生過一筆逾期貸款。 臺州市路橋區法院執行庭庭長羅永勝很奇怪為什么泰隆對客戶的情況了如指掌,實際上泰隆有自己的完善的客戶信用檔案系統。 王鈞如是評價他的客戶信用檔案:“我們對客戶信用關心的不僅是他的企業、攤位、經營狀況,還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客戶的服務對象、家庭結構、人品、社會信譽、不良嗜好等等,并對其發生的每一筆貸款都做信用記錄,從而形成信用等級體系。” 據羅永勝講,泰隆一旦出現逾期貸款,一定會到法院立案追索,而且泰隆方面有專人負責。臺州政府、法院成立了“打擊逃債辦公室”,一有銀行報案,就會進入執行程序,如果債務人拒絕還款或無力償還,法院將通過拘留、封存、拍賣資產等形式強制執行。 參與過打債的一位姓元的客戶經理對記者說了執行的過程:“了解到債務人的詳細情況后,在半夜12點到1點之間,打債小組一起出發,將債務人拘留。” 而羅永勝為記者提供了一個泰隆最大的打債案例。一位姓殷的女士欠泰隆300萬左右的貸款,到期后稱無力償還。法院執行庭在接到消息后查封了殷女士在當地的兩處房產,并拍賣抵債。但是還有200多萬的欠款。法院經過調查發現,殷女士在杭州還有幾處房產,馬上到杭州予以執行查封,并準備拍賣。走投無路的殷女士只能選擇還款。 泰隆前景 泰隆目前發展顯然遇到瓶頸。 面對記者,王鈞表現相當謹慎:民營銀行現在八字還沒有一撇,說得太多會把正常的事變成不正常。 現在的泰隆規模上已近天花板,王鈞曾說:如果局限在路橋一隅,不能向區外發展,以后路很難走。由于貸款規模有限,一些泰隆伴隨成長的大客戶開始另攀高技。陳力評價說,臺州雙龍的銀座走的是彎路,而泰隆走的是直路,但很難說誰會更快一些。 臺州雙龍之一的銀座走了一條另外的道路——“招安”。據稱,以銀座為主組建的這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臺州市商業銀行,其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其存款余額今年11月是48.49億,規模已經上了一個檔次。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家商業銀行,它的經營觸角可以延伸至整個臺州市,它有40多個網點,而泰隆作為信用社,只能在臺州的路橋地區經營,只有10個網點。2003年1月1日,臺商的信用卡——大唐卡正式啟用、全國聯網,而泰隆卻沒有這樣的政策條件。 泰隆目前只能眼睛向內。龍定海說:以前泰隆的銀行結算就自動化,現在還要完成辦公業務信息一體化。泰隆還在考慮開發自己擁有的客戶信用資料的潛在價值。 泰隆和銀座各自選擇了兩條不同的道路,民營這出中國金融大戲將怎樣唱? 2002年12月30日 21世紀經濟報道 第23版 新浪編者注:“激情燃燒的財經歲月-《21世紀經濟報道》歲末專輯”專題系《21世紀經濟報道》與新浪財經聯袂制作。本文為《21世紀經濟報道》2002年終特刊(1-60版)系列文章之一,該年終特刊(完全版)為《21世紀經濟報道》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21世紀經濟報道》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欲轉載本專題相關內容、或對本專題有任何建議,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5361聯系。值此新年即將到來之際,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在本年度對新浪財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