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日本經濟:美國咳嗽東瀛感冒結構改革說多做少 在低迷的怪圈里徘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24日 06:42 中華工商時報 | ||
2002-12-242:30:16□本報東京特約記者馬玉安 縱觀2002年的日本經濟,景氣回升的勢頭依然乏力。前三個季度雖然分別比上一季度增長了0.2% 、1%和0.8%,但諸多因素制約著日本經濟的復蘇。從實體經濟來看,第一季度雖然出現(xiàn)了短暫而脆弱的復蘇,但是,隨 著出口這一作為經濟牽引動力出現(xiàn)下滑的趨勢,國內的生產開始減速,市場對于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大。從金融運行方面來看, 金融機 出口持續(xù)減速日本經濟從今年年初以來曾出現(xiàn)過一些復蘇的征兆。這主要得益于日元貶值的增值效果。日元貶值帶動 出口增加,進口貨物的價格上升,間接地引進了通貨膨脹,使日本的通貨緊縮稍微有所緩解。日元貶值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日 本的出口競爭能力,但同時也是經濟活力較弱的表現(xiàn)。隨著美國經濟增長的停頓,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面向美歐的出 口開始出現(xiàn)減緩的勢頭,消費者心理、企業(yè)心理逐漸趨向惡化,加大了市場對于經濟前景的擔憂,給日本經濟前景增添了許多 不確定的因素。出口增勢的下滑將不可避免,主要原因在于:1.隨著美國庫存調整的恢復,進口將會增加;2.日本國內對 汽車的需求旺盛,而這是對美出口的主導產品;3.亞洲地區(qū)需求穩(wěn)定。從年初起,隨著人們心理稍有改善,日本國內需求有 所好轉,但是,要改善就業(yè)、收入環(huán)境尚有待時日,企業(yè)依然面臨著降低勞動力成本的巨大壓力,同時隱含著個人消費下滑的 風險。企業(yè)背負著削減過度債務的重壓,設備投資回升的步伐受到牽制。加上日本政府實施緊縮型財政政策的影響,在貨幣政 策方面也沒有突破性的舉措,經濟回升的幅度極為有限,整體仍然維持現(xiàn)狀。不良債權激增日本的不良債權問題早已成為影響 日本經濟復蘇的一個重要因素。盡管日本政府一直把加快處理不良債權作為經濟對策的主要內容,但不良債權仍然是有增無減 。據日本大銀行上半年的決算結果顯示,七大銀行集團共13家大銀行的不良債權額為26.78萬億日元,比上一年度增加 了48.5%,而各大銀行為處理不良貸款已承擔了近8萬億日元損失。由于銀行處理不良債權的資金不足,大量的不良債權 的存在,降低了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損害了銀行的市場信譽,對金融體系的穩(wěn)健運行產生了不利影響。針對銀行不良債權處理 所面臨的困難,日本政府相繼采取必要的措施。9月18日,日本銀行公布了令人震驚的決定———購買日本十幾家大銀行持 有的股票。9月30日小泉首相改組內閣,罷免了不贊成投入公共資金的金融擔當大臣柳澤伯夫,由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竹 中平藏兼任,并宣布努力克服通貨緊縮,于2004年底將不良債權處理完畢。但是,由于注入資本金時涉及到銀行更換經營 領導層以及銀行國有化等敏感問題,自民黨以擔心金融動蕩“死灰復燃”為由表示反對,日本政府內部也表示出不滿。近期出 臺的反通貨緊縮綜合對策和金融再生工程表,無論在內容上還是規(guī)模上,均不具備應有的力度。雖然不良債權的處理工作一直 都未停止,但在通貨緊縮的經濟形勢下,新生不良債權大大超過了不良債權處理的數額,因此,應通過對大銀行注入公共資金 來加速不良債權的處理。與此同時,減少不良債權余額在加速對于通貨緊縮型不良債權處理的過程中,有必要對新生不良債權 的產生根源———通貨緊縮進行根治。股市波動下行由于受全球經濟恢復放緩和出口增速減慢的影響,日本經濟年初開始的緩 慢復蘇遭遇阻力,再加上金融改革增添的不確定性,日本股市波動下行,特別是進入9月份以來,連創(chuàng)泡沫經濟后的新低。從 景氣循環(huán)要素來看,由于美國經濟回升速度的放緩,日本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加上日本政府有關景氣對策不對路 等方面的原因,人們開始擔心,景氣復蘇不僅短命,而且?guī)砭薮蟮娘L險。從結構要素來看,股市的急劇下滑,是市場對于不 良債權處理和結構改革過于遲緩所發(fā)出的警告。不良債權作為影響金融體系穩(wěn)定的最大的課題,在通貨緊縮的狀態(tài)下不會取得 太大的進展。而相繼曝光的日本大型上市企業(yè)造假丑聞以及做假賬等傳聞,使上市公司的誠信問題受到了質疑,致使廣大投資 者紛紛逃離股市。由于日本的銀行可以買賣股票進行投資,所以,股市的波動將對日本銀行業(yè)產生較大影響。股市下跌有可能 導致銀行投資受損,削弱銀行的貸款能力。有關方面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日經平均股價每縮水1000日元,日本7大銀行的虧 損將增加2.3萬億日元。東證指數在900點時,日本7大銀行的自有資本比率平均為8.97%,而東證指數每下跌50 點,自有資本比率平均下降0.5%,如果該指數跌至800點的話,那么,自有資本比率肯定要低于國際清算銀行8%的要 求。由于日本銀行所持有的上市股票的賬面價格縮水50%以上,縮水幅度的60%要靠自有資本來填補,所以,銀行的自有 資本比率如果持續(xù)減少,銀行將會陷入回收貸款和停止貸款的困境,并導致中小企業(yè)的相繼破產,銀行不良債權大幅度增加, 由此引發(fā)金融體系的不穩(wěn)。外因掣肘復蘇盡管日本國內對于日本經濟何時步入復蘇的軌道,一直有“悲觀論”和“樂觀論”兩 種觀點,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應該說2003年的日本經濟走勢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以下因素。一、能否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 的自律復蘇。日本經濟增長本身的對外依存度特別高,美國經濟不好,日本經濟馬上就會下滑。如果美國經濟持續(xù)保持強勁的 復蘇勢頭,日本經濟的景氣狀況也會出現(xiàn)好轉,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復蘇。真正的復蘇應該涉及到許多結構改革的問題以及 如何擴大內需。具體來說就是國內公共投資會有多大的增長,服務業(yè)有無能力再進行投資。日本的一部分企業(yè)在世界上任何地 區(qū)都具有競爭力,比如說東芝、豐田這些世界性的大企業(yè),在哪個地方都能生存下去,國際競爭能力相當強。而一些不具有國 際競爭能力的非貿易部門,效益低得非常驚人。現(xiàn)在的問題是如何鼓勵競爭,讓一部分效益低下的企業(yè)破產,然后把政府管的 太緊的地方放松,盡管這樣做會增加一定的風險。二、小泉改革計劃能否行之有效。首相小泉純一郎信誓旦旦的結構改革計劃 遲遲不見成效,使得飽受經濟衰退之苦的日本經濟極易陷入進一步動蕩不安的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結構調整的方向與經濟 發(fā)展的方向不對路,以至于一些結構性調整都半途夭折。輿論認為,日本政府應該做的工作,一是要徹底放松管制。通過企業(yè) 的自主經營、消費者自由選擇,從而激發(fā)市場經濟的創(chuàng)新性。只有這樣,才能復蘇經濟,提高效率,推動結構改革的進程。二 是要消除人們對未來的不安心理。在當今似難預知前景的情況下,消除人們對未來的不安心理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三是要 構筑安全網。對在競爭中失敗的企業(yè)不能姑息遷就,必須讓其退出市場。否則,結構改革就不能進行下去。同時,就業(yè)制度等 社會保障措施,即安全網必須要建立起來。這不是單純的失業(yè)救助,而是要出臺更為廣義的勞動力市場對策。三、景氣對策能 否靈活地加以運用。在經濟零增長或負增長的情況下,進行結構改革絕非易事,必須實施靈活的景氣對策。日本的財政政策和 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的空間已比較狹小。財政處在空前嚴重的債務危機之中,對內債務已經達到GDP的140%,中央 銀行貼現(xiàn)率為0.1%,相當于零利率。盡管日本政府在下半年出臺了反通貨緊縮綜合對策及金融再生工程表等一系列相關措 施,但政策效果恐怕要等到明年3月份才可能會有所顯現(xiàn)。在通貨緊縮和經濟低迷的相互作用下,日本經濟已陷入惡性循環(huán), 如果能夠將有關景氣對策靈活地加以運用,在確保出口和生產增加的同時,促進企業(yè)收益增長,改善雇傭和收入環(huán)境,日本經 濟就有可能走向復蘇。否則,日本經濟還將持續(xù)低迷。(24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