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代價阻止對中國的抨擊 史蒂芬·羅奇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國仍是世界發展的最大機遇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20日 06:27 中華工商時報 |
|
2002-12-205:21:32【記者劉彩娜19日北京報道】
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近日發表研究報告《停止對中國的抨擊》。該報告稱:“世界經濟
處境艱難。遺憾的是,這也是責難開始之時———人們在尋找造成他們困境的替罪羊。中國被引人注目地當成了替罪羊:不管
是被稱為全球經濟低迷的根源,或被認為是創造就業機會的磁石,中國正日益被與造成世界經濟困境的重大問題聯系在一
起。
然而,一切都不能脫離現實,中國經濟的過渡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世界發展的最大機遇,而這絕不是一件壞事。”羅奇稱
,對中國的抨擊率先從日本開始。過去幾年日本經常會出現對日本工業空洞化的擔憂之聲,他們認為是由于越來越多的日本企
業將他們的生產搬向低成本的中國工廠而造成的。近來,日本又從一個不同的層面抱怨中國,認為中國是日本經濟通縮困境的
始作俑者。日本政府負責國際事務的財政部次官HaruhikoKuroda在《金融時報》上就傳遞了這樣一個明確的信
息(見2002年12月1日出版的《全球走向通貨再膨脹之時》)。Kuroda認為,日本的亞洲鄰國尤其是中國是造成
日本經濟通縮的根源。羅奇則認為,中國的進口占不到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2%,很難說是中國引發了日本內在的通縮。日本
的經濟通縮狀態首要是由于國內的供應過度和政府對那些低效呆滯的企業不斷給予救濟。轉向低成本且高效率的中國,僅僅是
證明了日本這種“費用高昂的經濟生產力的持續過剩。類似的觀點在美國也開始出現———稱不斷上升的美國通貨緊縮危機
來自于中國。羅奇說,這種說法實在非常牽強。確實,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正在迅猛增長,過去五年的平均年增長超過了16%
。這樣的持續增長給人們的感覺是,來自世界低成本制造商的通貨緊縮壓力正在加大。然而,中國現有的進口只是美國商品進
口總額的10%,或者說只是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多一點。和日本的情況一樣,這不足以構成美國經濟的一大部分,不會
影響到美國總體價格水平。他認為,美國進口增長的趨勢亦不該歸咎于中國,而是當今美國經濟缺陷的最主要副產品———可
憐的低存款率所致。2002年第三季度,美國國家凈存款率———企業存款、家庭儲蓄以及政府存款總和———處于國民生
產總值2%的最低紀錄。對比之下,20世紀90年代的平均值是5%,60年代是11%。由于存款必須始終等于投資,美
國就必須從國外進口盈余存款以便籌措資金保證其經濟增長的投資基礎。就是說為了吸引這樣的資金,美國必須有活期存款和
貿易赤字。正是如此,導致了中國向美國的出口。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不能量入為出是難以歸咎于中國的。貿易赤字也是美
國這樣快速增長、缺乏存款的國家的產物。如果沒有中國,也會有其它國家來填補這個空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進口的成本
和價格差異不應該被看作是威脅,而應視為意外收獲。就在美國消費者不斷感到壓力的情況下,來自中國的低成本外國貨擴大
了美國的國內購買力。在這重要的一點上,中國這一因素可能對美國商業周期的軟著陸起到關鍵作用。同樣可以說,美國公司
從在中國的外部采購中受益,通過從中國進口來的部件,這些公司降低了成本結構,進而增加了收益。對于整個美國商界以及
投資公眾來說,這一點提高了美國的競爭力。羅奇說,中國的貨幣政策最近也正遭受外界的批評,這真是令人不解。幾年前,
當各國身陷亞洲經濟危機之中時,世界各國都認為中國需要使人民幣貶值,以免失去在亞洲鄰國間的競爭實力。現在,人們擔
心中國既有如此強大的競爭力,其人民幣理應升值。然而有充分的事實依據顯示中國官員應退出這樣的爭論而繼續其既定政策
———保持人民幣與美元穩定掛鉤。另一方面,如果美元急劇貶值,那么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就相當于對中國出口賦予巨大
而有力的支持。如果這樣,會出現一種有趣的情況: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便會有一次性的上升調整。他認為,如今中國的影響
主要是在全球經濟天平上供應的一邊,如此一來,強大的中國出口機器在改變貿易、價格和市場份額方面起著一個不相稱的作
用。然而,將來中國對全球的影響將會轉移到宏觀經濟天平的需求一邊。他說,他期待著中國過高的40%存款率開始逐漸下
降,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西方式的消費觀念以及西方制造的商品,這正是中國發展的第二階段———持續的內需急劇增長
,成為從根本上推動中國購買力的巨大推動力。在世界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穩定的中國之際,對中國的抨擊會中斷關鍵的發
展過程。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對中國的抨擊。(20A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