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廠家大做假生意大企業聲名受牽連 通化葡萄酒舉杯難澆愁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2月18日 07:09 中華工商時報 |
|
2002-12-189:13:47【記者張筱梅姜虹北京報道】
盡管央視不久前對小葡萄酒廠紛紛仿冒“通化葡萄酒”進行了曝光,但作為正根兒“通化葡萄酒”股份有
限公司的董事長,于永利的心情一直無法輕松。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葡萄酒行業應盡快出臺嚴格的標準法規,強化市場準
入制度,以規范市場、打擊假冒偽劣的葡萄酒企業。假酒此消彼長據了解,在我國以行政地域命名的產品品牌只有幾家,
如青
島啤酒、瀘州老窖、哈爾濱啤酒、通化葡萄酒。作為一種特定的經濟文化現象,以地域名稱注冊的商標品牌,在給通化葡萄酒
股份有限公司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其帶來了始料不及的影響。于永利介紹說,在“通化葡萄酒”享譽市場后,通化
地區竟然“生”出眾多的小“葡萄酒廠”,一些小酒廠盯咬住通化葡萄酒這一知名品牌,競相打起了擦邊球。一個個小作坊先
后出籠,開始猖狂地做起了造假生意。據了解,通化地區僅持有工商執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就有170多家,真正具備一定生
產能力的也達七八十家,僅柳河縣就有數十家。據透露,這些小酒廠有的根本沒有儲存葡萄的能力和發酵工藝;生產設備也極
其簡陋,一口大鍋、幾個鐵桶,加上龍頭水管,灌進瓶將木塞用木棒一砸就成了。這些小酒廠從注冊商標到產品外觀設計,都
仿冒得惟妙惟肖。且仿冒的地點已超越了通化市的二區五縣,長春、河南、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廠家將其生產的葡萄酒冠以“
通化葡萄酒”的名義進行銷售。制售假劣的小葡萄酒廠為何有市場并愈演愈烈?于永利指出,小酒廠摻雜使假的同時,利用了
通化獨創的甜葡萄酒在消費者的廣泛影響,也迎合了低端消費市場的需要。“三精一水”假酒只賣1.7-1.8元,與賣1
0元錢左右的正宗“通化葡萄酒”相比,顯而易見價格便宜。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打假辦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為了打擊假
冒“通化葡萄酒”,公司多年來雖然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前幾年,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保持著較高的
銷售增長速度,然而去年以來在當地小酒廠的無序競爭和激烈沖擊下,企業的銷售增幅明顯下降。“砍掉幾十家,沒過多久又
冒出來,甚至到別的省又生出來。每年投入打假費用都很大,卻就是打不凈。”這位負責人頗為激動地說。真酒處境被動通化
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是當地的龍頭企業。于永利董事長向記者表示,假劣葡萄酒嚴重損害了通化葡萄酒的聲
譽,如果不堅決打擊,“通化葡萄酒”幾十年來積累的聲譽和口碑將被破壞殆盡。央視曝光后通化市政府加緊對通化葡萄酒生
產整頓,必將給制假售假者以毀滅性打擊,給龍頭名牌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從而進一步提升“通化葡萄酒”的市場份額,促進
通化葡萄酒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據悉,通化地區具有豐富的野生山葡萄資源,由于山葡萄的生長期短,酸度大,特別適合生
產甜型葡萄酒。每年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收購野山葡萄3000噸左右,多年來通化出產的甜葡萄酒在全行業評比中始終
質量第一,成為全國最大的甜葡萄酒釀造基地。據通化葡萄酒公司技術人員介紹,山葡萄酒價格高、成本高,釀造過程也比較
復雜。在通化葡萄酒股份公司,所有的原汁進廠后都要用橡木桶封存3年,待葡萄酒原汁發酵的香氣與橡木的香氣充分融合才
進行制酒,形成了發酵、制酒過程中的獨特工藝。在其60多年的葡萄酒釀造歷史發展中,以優異的品質鑄造了一個金字招牌
,使“通化葡萄酒”成為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代名詞。而靠“三精一水”制售假劣酒的小酒廠根本談不上釀造水平,更
無法與真正的“通化葡萄酒”相比。多頭標準成“軟肋”透視通化小酒廠假冒偽劣泛濫的現象,有關人士認為,確實到了盡快
出臺甜葡萄酒國家標準的時候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方面政府要規范競爭秩序;另一方面,要用高標準的技術準則來協調、
規范企業行為。入世之后,我國葡萄酒企業與國際巨頭之間的競爭,某種意義上已是標準的較量。現行的多頭標準已成為葡萄
酒行業健康發展的軟肋,建立一個完善的、與國際接軌的中國葡萄酒標準和一個強有力的質量監督法律體系迫在眉睫。國家葡
萄酒質量檢驗中心主任馬佩選指出,中國葡萄酒雖然有上千年歷史,但標準體系的建立卻是近20年來的事。1984年,原
國家輕工部頒布了第一個葡萄酒產品標準———QB921-84《葡萄酒及其試驗方法》。1994年頒布了兩個葡萄酒產
品標準,一個是國家標準GB/T15037-94《葡萄酒》,另一個是行業標準QB/T1980-94《半汁葡萄酒》
,但至今沒有出臺甜葡萄酒產品國家標準。于永利董事長認為,標準制訂的滯后,客觀上使一些小酒廠有機可乘。在目前的條
件下,雖然企業有標準,但企業標準有高有低。大企業、名牌產品嚴格按照高標準組織生產;而雜牌小廠則可自行降低標準,
打模糊牌,偷工減料,這種不平衡對葡萄酒行業的持續發展十分不利。而且,由于產品標準都依賴企業標準,對產品質量的約
束力太差,結果造成一些不負責任的企業在任意降低產品質量同時,又能輕而易舉地逃避國家的制裁。有關部門應盡快完善葡
萄酒標準體系,增強約束機制,加大監控力度,引導行業健康發展。(18N1)
|
|
|
新 聞 查 詢 |
|
|
新浪精彩短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