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周刊》執行總編封新城先生
視頻由此進入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總編在線第四期嘉賓聊天室的現場。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新周刊》的執行總編封新城先生。封新城您好,坐在我身邊的就是封新城先生,今天來參加聊天的有很多網友,不知道是否有《新周刊》的網友。也有一部分人沒有看過《新周刊》,所以請您簡單地介紹《新周刊》和您自己。
封新城:各位網友大家好,我現在的感覺就好象回到了6年前,1996年《新周刊》創刊時之前我在廣播電臺工作,我也是坐在話筒前,旁邊是我采訪的嘉賓,現在的感覺很熟悉,現在我又被人采訪。我的角色也轉變了,現在有點緊張,不過會慢慢好的。我先介紹《新周刊》的創刊背景。《新周刊》是從1996年8月18日創刊,我從電臺出來就是為了創辦《新周刊》。《新周刊》在1996年至1997年的一年中,還不是大家看到的這個樣子。版面比較大一些,接近于八開,用的是新聞紙還沒有現在用的紙張好、比較薄。發行的區域僅限于廣東,到了1997年8月份有三九集團對《新周刊》進行投資,使《新周刊》有了質的飛躍。從1997年開始以后的《新周刊》就象中國期刊的縮影,《新周刊》對自己的定位要求是新銳的。《新周刊》很多報道的風格、版式、視角風格帶來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一些話題的選擇,給很多讀者帶來了很多閱讀的樂趣。《新周刊》發展到今天,我引用傳媒對我們的評介,《新周刊》不僅是對讀者和業界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而且是活動家比如說中國電視節目榜,馬上在今年12月11日我們和新浪一起作的2002年年度中國大盤點榜。我們提出了四個“商”,觀點供應商、視覺開發商、資訊整合商以及傳媒運營商我們最終追求的境界是傳媒供應商。
網友問:《新周刊》是如何發展和應用傳媒供應商這個角色的。
《新周刊》經過五、六年的發展,大家在雜志上可以看到在封面上有一個長長的話題來整合和包裝。《新周刊》每期的專題簡直就是一個社會的扎根。我們對電視的發言例如:“入世的電視,砸爛電視。城市的發言,城市的代理”。還有早期對足球的發言,足球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個專題,例如“中國不踢球”。到了新世紀以后,《新周刊》對批判題材的把握轉向對新生活和潮流的把握。轉向了“新三十而立”等等的新題材。在這些題材中大家看到的是新觀點和觀念的提出。這是《新周刊》有史以來一脈相承的。很多人認為《新周刊》的專題不錯,他們不會忘記《新周刊》的圖片和版式也很好。對中國雜志及傳媒的沖擊是很多的。我們的傳媒不僅僅局限于文字、圖片,還包括了視覺和閱讀的整體感。這是因為《新周刊》從創始開始就有了自己的專業人員和攝影師。用數據來說,在六年前一個攝影師的收入在當時是我們的五至十倍。這說明我們對攝影師的重視程度。還有三個方面是資金整合,《新周刊》開展了很多的報道模式。現在的大盤點是從1997年首先推出的。到了1998年全國各地都已刊點了,尤其是有了網絡出現后。《新周刊》對新聞處理的方式要有別與報紙和電子宣傳。這就要求我們要創新,新銳。
網友問:《新周刊》的盤點和排行榜有點象侃,《新周刊》的親信力有多大。
左為新浪網主持人,右為《新周刊》執行總編封新城 | |
封新城:大家認同的是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新周刊》的。《新周刊》的報道可信力如何,首先要認可《新周刊》這個品牌。調侃只是一種方式,是與讀者進行溝通,是表達我們所要表述的內容。這里面有一個“度”的把握。有些讀者認為過了,有些讀者認為很好。這是我們應該把握的。讀者理解的程度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完成好或不好是一種很極端的情況。
網友問:目前《新周刊》的定位是中國最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新銳”的新在哪里。“銳”在哪里。
封新城:在六年里《新周刊》的每一期都可以看到。從傳媒的操作手法上可以看到新銳。早期《新周刊》有大量的美女作封面。后期用體現我們理念的設計來作封面。要與題材相結合。舉例:砸爛電視這個封面題材,我們在文革中可以看到的一個鐵拳砸在電視上的沖擊力是很大的。在雜志欄目的劃分和內容中,很多圖片的使用都有一種觀念上向前的意識和鼓勵。
網友問:有人認為是另類的處理這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和原則上。
封新城:另類是對《新周刊》新銳風格某一方面的表述。如果另類和新銳劃等號是不可以的。如果認為調侃是作秀我不這樣認為。另類并不是反面的和負面的,我是走的比較前一點,這和我們《新周刊》的風格是一致的。我們是求新求變,因為我們叫《新周刊》我們要新銳,要給大家提供更多新的內容和感受。在做法上可能會過一點。但是意愿及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網友問:“最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是否得到業界的認同,或者讀者也認同了。
封新城:有一個例子,“盤點”。已經有很多的業界同事在使用。新銳這個詞與“盤點”這個詞一樣了,已經被大家默認了,深入人心。這一點我非常的自信,在我們讀者和同行中非常的認可。我以前在廣東電臺的時候,廣東電臺在中國國內是比較前衛的。有很多內地的同行來廣東電臺來參觀學習。《新周刊》同樣也是這樣的,有很多同事來參觀學習,對我們《新周刊》產生了很多濃厚的興趣。在這些年里,其他刊物中的很多內容是來自《新周刊》的,轉載的內容是相當多的。這是大家對《新周刊》的認同。
網友問:《新周刊》廣泛地談了一些白領階層,現代社會比較注重的是意見領袖,這是怎樣的一群人。你們眼中的這些人涉及到社會中的哪個層面。
封新城:意見領袖是我們《新周刊》三年來著重描述的一個詞語。這個詞語是社會調查學的一個專用詞。我為了把這個詞語解釋地清楚,可以描述一些人群。例如,七、八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人講一些新的內容,吸引并影響到其他的人。影響到其他的人會成為業界的領袖。廣告人、傳媒人和經紀人都是這樣的人。白領里面有一些人注重消費層面,有一些人在注意消費時還樂于表達和影響其他人就是我們關注的人。他們樂于與我們溝通,并且把這些觀點、意見通過他們的生活再傳播出去。
網友問: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對《新周刊》的說法參差不齊,大家認為《新周刊》很會作秀。而且作秀的有一點套路了。
封新城:我們理解作秀是將品牌最大化和延伸的一種手段。為什么《新周刊》被別人稱為雜志中的活動家和秀哥,是因為《新周刊》作很多的活動,生活方式創意榜、電視榜、中國城市魅力指數排行榜等。這些活動都是延伸《新周刊》品牌的做法。我們在做電視時,最初是對電視現狀的一個批判。對電視這個東西在人類社會中產生的負面影響的一個批判,我們作了一個專門的欄目叫做“砸爛電視”。但電視對人的生活的影響太大了,息息相關。我們認為在電視這個話題上可以繼續深入,所以在1999年我們第一次推出了中國電視節目版,在2000年又有了新的變化。最初是一個報道形式,接下來通過整合和推進,變成了一個頒獎的活動。在往前走,變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論壇。這些都是品牌的延伸。我們通過我們的努力將《新周刊》下屬的子品牌推向新的發展、新的延伸。
網友問:有人說《新周刊》代表了一種潮流,但不是素養,或者說在炒作。
封新城:很多網友和讀者都提出過這樣的話題。我們做的是否是即時的新聞。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雜志做的是觀點、觀念新聞,至于電視做新聞和報紙做新聞確實是有本質的區別,他們是做即時地報道。我們不會和報紙和電視爭新聞。大家看雜志時并不是僅僅看新聞。由于周期的原因,《新周刊》是單周出版還是雙周出版又讓我們作出抉擇。現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有一些單周出版。《新周刊》現在是雙周出版。單周出版的更接近新聞,而《新周刊》是雙周出版。時間上決定了我們有意識地避開了新聞時效這個問題。
網友問:《新周刊》是先時事還是先時尚。
封新城:剛剛提到時尚這個問題,時尚是《新周刊》諸多特點中比較多的一個特點。這里面有我們的理念,我曾經回答記者的問題,《新周刊》可能是中國周刊當中時尚元素使用最好的一本雜志。我用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個字來形容《新周刊》就是與時懼進。中國城市生活的變化,時尚的因素在生活中體現的相當地充分。《新周刊》在同類競爭中恰好需要對時尚元素要很好地把握,這是我們區分競爭對手的特點。
網友問:《新周刊》當初的定位是好看,有人說《新周刊》非常地自戀。《新周刊》也曾經列舉過其他媒體自戀,例如《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他們都稱要辦中國最好的報紙。而《新周刊》卻稱自己為中國最新銳、最時尚的雜志。為什么?
封新城:我們只是說行業,但我們自己的好與壞不要自己說,要由讀者來評論。《新周刊》是否自戀,如果說“自戀”是一個好詞語我就接受,如果自戀是熱愛工作我酒接受。但自戀并不是表示什么都好。事實上我們特別把不足地方面提出來,我們在不斷地改進不足,我們是很謙虛的。
網友問:《新周刊》是大家關注的一個刊物,但有人說《新周刊》叫好不叫座。
封新城:有些讀者認為《新周刊》的發行有些問題,在一個階段由于發行商的經營和操作手段的原因使得《新周刊》的發行從很高峰到萎縮。現在《新周刊》的發行權已經完全在雜志社自己的手里,不會指受制于別人。我們已用很短的時間扭轉了這個局面。就不會出現叫好不叫做座的情況。
圖為《新周刊》執行總編封新城 | |
網友問:您是說發行的思路還是辦刊的思路。
封新城:《新周刊》從批判還是從歷史話題的回顧和整合。有些對社會趨勢和生活方式的關注。這種變化也曾經引起讀者的不滿。這是比較正常的,一本雜志叫做《十七歲》是否會隨著他的讀者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新周刊》定位的讀者是25歲至35歲。這個人群在1996年至2002年的年齡會有變化的。但這個年齡段是我們的定位。我曾經與臺灣的同行講過我的看法。我認為要淘汰老讀者、老同事,不能在新的社會和歷史環境中把握最新的東西,可能就不適合繼續作下去。對老讀者也是這樣的,他當初喜歡的內容和味道,在今天不一定會繼續。尤其是現在由于網絡的出現,中國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年輕人所喜歡、感興趣的內容兩年之間都差別很大。媒體對社會的發展和趨勢的把握要非常的及時。
網友問:《新周刊》是淘汰老讀者,培養新讀者,還是保留老讀者,發展新讀者。
封新城:25歲這個數字不變,指的是人的歲數。他經過25歲,因為讀者的年齡在增長,在變化。
網友問:《新周刊》是永遠把握25歲這群人嗎?
封新城:定位是不變的,這意味著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是有變化的。換句話說,二十年前的時代與現在的時代是完全不同的,感興趣的話題也不同。
主持人:現在我們休息一下,廣告后我們再繼續談。
主持人:網友問香港《東周刊》女照的事件,您如何看待這件事。
封新城:我的意見同媒體同行的意見相同,非常的憤慨。也許在未來中國傳媒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網友問:您以前是作《七天華訊》的,您認為《七天華訊》好還是《新周刊》好,對您的發展有何幫助。
封新城:《七天華訊》是《新周刊》的前身,我與他們的合作,對我的圖片和視覺的幫助很大。特別是我是廣播出身,做文字的,對于圖片、版式不熟悉,圖片是什么,版式是什么。紙傳媒的整體感覺是什么,我在《七天華訊》學到了很多。沒有直接的好與壞,那時是在1995年對我的幫助很大。
網友問:《新周刊》在創刊時把刊號給了成都,引起了重慶的不滿。您是如何看待這事件。
封新城: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夠引起興趣和話題。我們《新周刊》想作的就是這個,提出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當時的背景是在西部大開發的前提下提出的。當時西南的記者問我,《新周刊》在此情況下有何作為。我當時的回答是《新周刊》會找到自己的方式和角度。最后我們拿出了“第四城”,找出了我的方法和角度,完成了對西部大開發的課題。
網友問:六歲的《新周刊》已是中國最精良的雜志,但地處商業中心的廣州,《新周刊》的封新城是否已從總編轉變為職業經紀人的康莊大道。
封新城:我現在所面對的是一個傳媒機構,我要做的工作不僅僅是看稿,還要和傳媒一起把《新周刊》的品牌最大化。如果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從純粹的編輯記者完成傳媒管理的轉化,我是非常樂意的,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路,我還在路途中。
網友問:《新周刊》引起很多人的爭論,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大家對《新周刊》有一種很好看的感覺。《新周刊》本身的采編機制是什么,對記者的要求是什么。
封新城:《新周刊》對記者的要求有一個特點,80%是來自讀者,很多讀者最后成為編輯記者。在讀者時我們對其進行培訓,因為他們很感興趣,很認同,這才使他們到《新周刊》這個團隊里面。一起發展這本雜志。所以《新周刊》的編輯記者,不會象其他的傳媒記者是從頭起步的。我想認同是一個最好的平臺,這個平臺省略了很多的過程。這個過程會比較快樂,使他們很容易適應《新周刊》的運行機制。首先編輯記者要有發現、創新的能力。其次在文字和稿件的把握上要有《新周刊》化。在很多媒體當中的主編和部門的負責人,他們今天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與《新周刊》的發展過程有關系的。
網友問:《新周刊》人員的流動是非常的大是否屬實。
封新城:早期的流動是很大,當初創刊的記者到今天所剩無幾。也驗證了我前面說的話,淘汰了老同事。如果他們還記得在《新周刊》的經歷,并且把《新周刊》的過程中認為是成長的階段,我們就很高興了。現在我和以前的老同事還是有往來的。他們在新的領域有更大的發展我們是非常高興的。
網友問:《新周刊》如何留下新的人才,培養新的人才。
封新城:找新的人是我們團隊的要求,要創新。當初具有新銳眼光的人,已慢慢地變老,我們需要新的血液輸入。所以我們經常引入新人,我們《新周刊》的團隊中有一個年輕的主筆,是1978年出生的,來《新周刊》才一年,一年成為主筆說明他自己的努力和我們當初選他的眼光是沒有錯的。我當時是在網絡瀏覽到他的一個“貼”字,后來我進入他的網站,看了他的內容,我認為很有興趣,我就給他發郵件,后來他就被我挖到了《新周刊》。因為當初他已選擇了其他的公司,他果然不負眾望,成為我們的主力。新人的使用、新人的發現,要根據具體的情況看,發現新人和最大限度地發揮新人的作用是我們這個集體中可以提供的空間。
網友問:您如何評價《新周刊》的團隊。
封新城:我們的團隊分兩個層面。1963年以前的都是老同志。我們在網站商發過一個圖片,包括社長、我、總主筆、首席設計、人物總編、美術總編。我們的意思是現在《新周刊》一線的主體已經是七十年代為主的。這個團隊是非常有朝氣的。他們給《新周刊》在發展過程中帶來了很多新的東西。在《新周刊》創刊初期的目標是求新求變是非常有幫助的。
網友問:《新周刊》目前的發行量是多少,在同行中處于什么位置。《三聯周刊》與《新周刊》有何不同。
封新城:《新周刊》發行量最高峰是35萬份,常規是28萬份左右。由于《新周刊》的選題的特點,比如說《新周刊》選題經常會因為特定的選題,某期會發生變化。例如“第四城”在成都熱賣要加印。有時選題與社會熱點不相符合,情況就不同。《新周刊》有自己的專門選題,這是我們自己的特點。《新周刊》早期的時候,一本書可以是一個話題,我們是利用作圖書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任何一種因素來加以運用。
網友問:《三聯周刊》和《新周刊》有何不同。
封新城:很多讀者都樂于將我們和《三聯周刊》相比較的。首先我要說我很尊敬三聯周刊。如果兩者相比較,有很多的不同,大家在發展方向不同,各自努力。大家沒有直接地進行競爭,我認為三聯周刊的新聞話題很多。尤其是記者的深入報道,比《新周刊》要深入。但《新周刊》的優勢是比較年輕、新銳。這是我們的貫穿《新周刊》的線路,不斷地延伸下去。我們《新周刊》樂于、也善于使用的元素。未來中國周刊的市場歡迎更多地競爭者。
網友問:廣告在眾多地媒體中稱之為新聞話的內容,《新周刊》是如何側重的。
封新城:《新周刊》的廣告是拉來的。雜志廣告的檔次如何,我們只要看一下廣告的封面就知道。我有一個比喻,雜志是兩張臉,封面是自己,封底是市場的。如果你出門在外,偶爾翻開一本雜志,看一下廣告就知道雜志的定位。有一次我在一個廣告經營研討會上,我認為廣告是品牌經營,沒有品牌經營的追求,廣告只會停留在普通的層面上。《新周刊》的廣告不是拉來的,因為廣告商的眼睛是雪亮的,雜志的銷量如何,他們搜集數據,會調查。《新周刊》現在很多廣告都是大的廣告公司下單,這充分說明了他們對市場的考察,說明我們的《新周刊》發行量被讀者認同,或者說是我們這本雜志努力的結果。
網友問:2002年即將結束了,2003年《新周刊》有何重大的舉措。
封新城:開一個玩笑,繼續“作秀”。在2003年的架構中有一個比較明顯地特點,一年四季我們會有不同的版本。年初有“中國電視節目版,中國城市魅力指數排行榜、生活方式創意榜、中國年底新銳榜”等幾個版。貫穿一年四季。我同香港和臺灣業界的同行探討時說,臺灣、香港的中文媒體的精英和經驗,對中國傳媒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對于內地培養一些專業的人才是非常有幫助的,對我們人才的成長起到了助推作用。《新周刊》也將側重于這些方面的發展。
主持人:感謝封新城執行總編輯,感謝網友,本期聊天到此結束,下期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