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市場對很多不理解的人來講,還是談虎色變,認為會帶來很大的風險,是一個"零和博弈"的賭場。從表
面上看,衍生品交易是一種"零和博弈",然而,衍生品交易的作用在于將投資風險從風險厭惡者轉移到風險偏好者那里,從
而使得每一個參與者都實現了與其相適應的風險水平,結果是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基礎市場。在投資日益國際化的大環境下,
如果不利用衍生產品的對沖和價格發現功能,才是最大的風險。
雖然期貨與金融衍生品市場沒有融資功能,但它提供了與融資功能密不可分的一項職能------風險管理。通過
利用衍生品市場進行風險管理,與傳統風險管理手段相比,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衍生市場的流動性可以對市場價格變
化做出靈活反應,并隨基礎交易頭寸的變動而隨時調整,較好地解決了傳統風險管理工具管理風險時的時滯問題。衍生工具操
作時多采用財務杠桿方式,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具備更大的靈活性。如果沒有完善的期貨與金融衍生品市場,貨幣市場
和資本市場的融資規模不可能得到有效擴大,融資效率也不可能得到顯著改善。
從國際經驗看,期貨,尤其是金融衍生品正在改變著基礎市場的風貌。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對金融市場的規模、
效率、功能、完整性、安全性、國際化等諸多方面大有幫助,其主要作用表現在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市
場是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健全市場架構,擴大市場規模;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又可以大大促進
金融市場各組成部分的快速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對金融市場發展的間接作用比直接作用要大得多。
由于衍生品為市場參加者提供了一個風險管理的市場,使基礎金融市場得到補充和完善。
加入WTO后,我們商品市場就暴露在巨大的國際市場風險面前,尚未完全市場化的中國經濟將真正參與資源的全球
優化配置,也意味著尚未完全市場化的中國經濟將承受來自國際市場風險沖擊的嚴峻考驗。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充分銜接,國
內各類資源、各類產品的價格將逐步與世界范圍內同類商品價格同步,接踵而來的是國際市場由于需求、價格波動帶來的隨機
的、不可預測的風險。這其中,不能回避的一個現實,就是我國應該有一個完備的市場體系,尤其是應該有一個完整的金融市
場體系。一個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至少應該包括資本市場、貨幣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目前只有商品衍生品市場。一個缺乏
風險轉移市場的金融體系是不健全、不完善的市場體系,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債券規模的擴大,客觀上也要求衍生金融產品
與之匹配。衍生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才能為國內外的經營主體提供一個風險規避、套期保值和增加收益的市場。
中國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對風險管理工具------衍生品市場的巨大需求。衍生品市場就可
以創新工具。因此,發展期貨及金融衍生市場有利于減緩加入WTO給我國經濟所帶來的巨大沖擊,有利于建立起一道保障國
民經濟發展的安全屏障,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綜合競爭力。
吸引國際資本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有一個成熟、發達的金融市場,使外商的投資具有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金融衍
生品市場是保證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重要制度。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吸引外資時,無不通過制度創新建立了相應的為外
國投資者能利用的避險市場。韓國則是一個典型的亡羊補牢案例。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也深陷其中,相當重要
的一個因素在于韓國未能及時完善風險管理市場。韓國吸取金融風暴防范的經驗教訓,大力推動金融衍生品市場,目前金融衍
生品交易量在全球名列前茅。韓國能夠第一個從亞洲金融危機中復蘇,得益于包括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在內的金融開放政
策。
從整體上考慮,吸引國際資本,金融中心的作用不可忽視,而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必備條件。
上海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對金融衍生產品研究與開發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境內外機構投資者在金融創新方面的競爭將進一
步加劇,對風險管理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規避系統風險的強烈需求將推動中國金融衍生品的開發研究工作。
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實質是金融創新的過程。金融創新的經濟基礎取決于經濟的市場化程度。我國經濟市場化改革已
經取得了重大進展,經濟市場化整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基本具備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宏觀經濟制度基礎。隨著貨幣價格市
場化進程的推進、基礎金融市場的發展和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開發并逐步推出特定金融衍生產品的時機已經成熟。發展成
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充分發揮其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功能,將有助于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經濟穩定,也有助于政府掌握準
確的經濟動態信息,豐富宏觀調控手段。
上海是我國期貨市場起步最早的地區之一,其發展經歷了起步探索、清理整頓、規范發展這樣一個曲折的歷程。經過
10余年的探索發展,上海的期貨市場正面臨著新形勢帶來的難得機遇和嚴峻挑戰。面對新的形勢和發展契機,上海期貨交易
所將戰略目標定位于努力建成規范、高效、透明,以金融衍生品交易為主的綜合性期貨交易所。在產品體系方面,將逐步形成
包括工業品等商品系列和包括股票指數、利率和外匯產品的金融系列兩大類產品;在產品深度上,以期貨合約為先導,逐步推
出期貨選擇權合約并最終形成較完整的產品體系。在市場開放與會員國際化方面,逐步吸收國外會員并達到一定比例。在國際
交流與合作方面,加強國外同業交流,爭取成為國際上各主要期貨行業協會會員。在技術創新方面,構建國際水準的一流交易
平臺,把上海期貨交易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密集、輻射面廣、運行效率高和交易成本低的期貨交易中心。在風險管理方面,逐
步改進現有結算與實時風險監控系統,在一定階段引進國外成熟的期貨、期權結算系統,或進行合作開發。在人才結構與內部
管理制度方面,構建人才高地,進一步提高員工隊伍整體素質。在確保金融監管當局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分步驟穩妥地推出金
融衍生品交易,發展離岸金融業務新品種,有計劃地不斷實現金融品種業務創新,從多方面強化上海期貨交易在全國的領先和
中心地位,并力爭早日在上海建成以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為主的綜合性期貨交易市場,把上海建成亞太地區主要的衍生產品交易
中心之一。
上述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有豐富的研究成果來支撐。在自身擁有實力雄厚的研究開發團隊基礎上,上海期貨交易所還
通過合作研究和委托研究等多種形式集聚了一大批致力于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的社會力量,以海納百川的態勢,致力于形成
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的研究中心。為進一步推動行業研究,上海期貨交易所編輯出版了"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系列叢書",以此作
為一個載體,采集選編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的最新研究、翻譯成果,把握創新趨勢,深入探討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關
系。這套叢書試圖從品種、制度和市場等各個方面剖析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的運作規律和發展趨勢,深刻分析金融創新、金融風
險、金融安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方面的關系,力爭做到資料翔實,分析全面,相信這套叢書的出版能對我國期貨市場和金
融衍生品的運作研究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此文是姜洋為上海證券報總策劃的《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系列叢書》作的總序,題
目為編者所加。該叢書的首本專著《股票指數期貨演講論文集》已于近日出版面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