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財富》雜志推出2002年度“財富報告”,包括年度10大新聞、年度10大產業、年度10大英雄、年度10大事件、年度十大反派、年度10大名詞、年度10大產品、年度賺錢最多的人、年度最佳操盤手、年度最佳經理人、年度最佳公司,其中年度十大事件如下:
撰文/田剛
盡管挑戰頻頻,困難重重,2002年中國經濟仍以輝煌的成就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過去的一年里,在世界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預計全年中國經濟增長繼續保持較快的速度;經濟運行總體質量和效益也不斷得到改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超過10萬億元;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假日旅游,城市居民購買汽車、住房及裝修成為消費熱點;堅持改革創新,企業重組加快:民航重組,電信分拆,民企紛紛上市,國家扶持中小企業政策相繼出臺等等。可以說,2002年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重大經濟事件較多的一年。為此,我刊評出2002年度10大事件。本文試圖用解析方式,對2002年10大經濟事件做一下總體分析。
國家扶持中小企業
目前,我國在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已經超過800萬家,占全國注冊企業總數的99%,其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出口總額分別已占全國的60%、57%、40%和60%。中小企業還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為吸納就業作出重要貢獻。隨著近幾年來國有企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中小企業在確保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緩解就業壓力,拉動民間投資,促進市場競爭,方便人民生活、保持社會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總體講中小企業仍是弱勢群體,不占主導地位。在發展過程中,中小企業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也遇到了諸如融資不暢,技術、設備落后,信息獲得渠道單一、人才匱乏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影響了它們潛力的充分發揮。日趨突出的就業矛盾促使政府要加強發展、扶持中小企業的工作,《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出臺就標志著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政策已經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并被長期堅持。另據悉,2002年國家和各級政府及相應機構也相繼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的相應的政策,并推出具體的舉措。
民企上市
2002年,被稱為“民企上市年”,不只國內股市頻頻有民企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民企赴海外上市熱也頗令人注目。可以說,今年的政策利好使民營上市公司迎來新的發展階段。據統計,自1992年國內第一家民營企業在深交所上市,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滬深兩市民營上市公司已發展為139家。但其發展并不均衡,有關研究報告顯示,十五大以后,民企上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由于主板市場長期以來一直堅持把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作為首要任務,所以,大批民營企業想在主板直接上市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十五大之后,民企選擇多種方式進入證券市場,主要方式采取直接上市和買殼上市。此外,近年來興起了一種特殊的“買殼”方式-MBO即管理層收購方式進行上市。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01年底以來,民營企業掀起一股境外上市的熱潮,2001年已有20家民營企業在香港上市,預計2002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民營企業超過100家,而內地準備打算赴港上市的民企超過1,000家。國家鼓勵非國有企業、個人境外投資者在一般性競爭性領域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制,甚至允許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控股,這些政策利好消息無疑使民營企業在證券市場上迎來一次大發展的機會。
引進QFII
所謂的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 ors),即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是指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一定規定和限制下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并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帳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其資本利得、股息等批準后可轉為外匯匯出的一種市場開放模式。QFII作為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是那些貨幣沒有自由兌換、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的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實現穩妥有序、開放證券市場的特殊通道。2002年11月7日,證監會,央行聯合頒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這在業界引起較大反響,有關人士認為,引進QFII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大長期利好,是我國新興的證券市場擴大開放,實現國際化的重大舉措,是本國市場向外資漸進式開放過程中保持市場各方面平穩過渡的制度創新。從長遠來看,我國引入QFII制度,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將起到多方面積極作用,特別是對于中國股市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這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QFII引進的是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引入的是中長期投資,而不是哪些到新興市場投機的國際游資。同時,對QFII行為的規范和監管必須得到有效的保障,國內機構的內部管理,市場的法制化建設和監管水平要有相應的保證。
中國電信南北分治
2002年是中國電信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年。5月16日,原中國電信集團劃分兩個部分,新中國電信集團、新網通集團成立,至此形成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為格局的有效競爭局面基本確立。我國電信業改革和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新中國電信集團是按國家電信體制改革方案組建的特大型國有通信企業,于2002年5月重組掛牌成立,原中國電信劃分南北兩個部分后,中國電信下轄21個南方省級的電信公司,注冊資本1,580億元人民幣。新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是在中國電信集團公所屬北方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公司、中國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基礎上組建的國家特大型國有企業,是經國務院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的試點單位,由中央管理,其現有固定資產兩多億元,新中國電信與中國網絡的重新掛牌成立,標志著我國電信業改革即對電信市場格局進行了重新布局,以“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為改革設想,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近年來,政府通過強硬手段對中國電信業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和重組,其改革力度之大,方式之獨特,為世界所矚目。其改革總體思路是:政企分開、放開市場、打破壟斷、鼓勵競爭、優化配置加強監管。在此背景下,2002年國內電信業重組后,在我國將逐步形成以四個實力接近的大型電信集團為核心,大批專業化的各類中小型公司為外圍的中國電信業基本競爭格局。經過改革重組的洗禮,中國電信業形成電信競爭的有效格局。競爭的關注點已經由網絡競爭、規模競爭向客戶競爭和管理競爭轉移。
國有股減持全面停止
國有股在股票市場上可謂“出盡了風頭”,從2001年6月開始減持,到2001年10月的暫停減持,直到2002年6月23日公布的國務院關于停止利用國內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決定,它的每一舉動都極為敏感地牽動著市場的神經,毫無例外地造就了市場的一次次大起大落。從市場的積極反映可以看出,這項措施是深受歡迎的。這項政策的停止,并不意味著有關國有股減持問題不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了,相反既然國有股減持問題持早要解決。那么,研究還要深入進行,因為無論是從經濟發展還是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上看,國有股都是必須減持的。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市場的監管能力和承受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國有股減持的平穩進行。
黃金市場正式開放
2002年10月30日,模擬運行近一年的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掛牌開業,而黃金行業的“航空母艦”中國黃金集團正在組建中,這些舉動標志著我國黃金市場已經全面開放。在中國,黃金長期以來一直被作為特殊的商品實行“統一管理,統購統配”政策,黃金生產和銷售在高度集中統一的體制下進行,從事黃金的企業和個人所采煉的黃金,必須全部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不得自行銷售、交換和留用。但是近年來,市場體制已經逐漸成為黃金行業運行的主導經濟環境,政府政策對黃金市場保護和扶持力度減弱。作為全國唯一的專營黃金交易的機構,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始正式營業也標志中國開始進入世界黃金市場,甚至有可能成為亞太地區的黃金中心。
黃金市場開放后,黃金將更多地用于精密儀器、工藝品、裝飾材料等領域。老百姓可以通過銀行、首飾店、貴金屬專賣店自由買賣黃金,商業銀行也可以直接向消費者或投資者出售金條、金幣、金塊等黃金產品,提供黃金存折業務和黃金保管等業務。
9家航空公司重組
2002年2月5日,民航改革重組方案正式出臺。按照方案要求,2002年將全面推開民航管理體制改革,完成三大航空運輸企業的改革重組,實行政企分開,九家航空公司將聯合重組為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三大航空集團組建后,即與民航總局脫鉤。這次重組共涉及資產1,500億元,人員7.3萬人,分別占中國民航業總資產的81.5%,人員的77.9%。業內人士指出,航空公司重組是大趨勢,對中國而言,更是勢在必行。這是中國民航業邁出開放市場的第一步。2002年10月11日,已成為中國民航發展的里程牌。包括三大航空集團在內的中國六大航空集團正式掛牌成立。上海航空公司在上海交易所也開始掛牌交易。總之,中國民航正在進行徹底改革,即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徹底擺脫政府管理企業的計劃經濟模式,然后結合企業內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產權明晰、管理科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代企業制度,并通過資產重組,實現強強聯合或優勢互補,盡快形成有一定核心競爭力的航空集團參與國際競爭。
GDP超過10億人民幣
2002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預計全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萬億元,比2001年增長8%左右,進出口總額有望達到600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500億美元,創歷史高新。中國近年來已成為世界上增長較快的國家之一,經濟總量列世界第六位,一二十種主要工農業產品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引起國內外的注目。盡管在經濟發展中遇到種種問題和麻煩,但中國經濟發展之快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現在,中國實現了從貧窮到溫飽和總體小康,從落后到初步興旺的重要歷史性跨越,進入了較好的發展階段。從大的方面來霽,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歸功于引入了市場機制,建立了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基本經濟制度,有一整套明晰的發展戰略,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實行對外開放,調動了人們生產勞動的積極性等諸多因素。盡管我們也面臨一些問題和矛盾,諸如總體生產力水平低,人均占有資源少,貧富收入差距擴大,就業不足,自然生態環境惡化,干部腐敗,政治體制改革,國際競爭力加劇等問題,但中國經濟仍會保持較穩定的發展。目前中國經濟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的新階段。
電信業加速與資本聯接
中國電信原定于2002年11月7日在紐約和香港同時上市,但由于國際認購數量不足,公司被迫推遲上市,重新修改招股計劃。11月14日終于在紐約交易所掛牌上市,11月15日在香港正式上市交易,交易表現不佳,但卻引起了全球投資者的注意。中國聯通已于2002年10月9日上上海征交所掛牌上市,給股市帶來一定影響。現在,中國電信正面臨投資者興趣不高,整個電信市場不旺,股市整體股走低等難題。電信產業運營商,進入資本市場,不僅需要資本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利用資本市場的運營規律來完善自身的企業運營。對于運營商來說,實現上市僅僅是開始,上市后轉制和創新能力上更有所突破,從而提高效益,增加回報,保持股價穩定都將任重道遠。中國電信上市對電信產業有著深遠影響。我國電信運營商海內外上市,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這是一個推進企業機制,體制創新的好時機。同時也應當看到,資本市場風險無處不在,中國電信海外上市的一波三折也暴露了我國電信企業在資本市場運作經驗上的不足。這表明,電信企業仍需加強學習資本運作的水平,要用市場化的手段來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環境。
財經媒體資本化崛起
2002年,在中國媒體由宣傳部門向產業轉化的過程中,資本化財經媒體崛起引起了海內外媒體的關注。中國巨大的媒體市場必然吸引大量投資者前仆后繼。2002年,資本與財經媒體達成的“無縫對接”使得財經媒體雜志迅速崛起。現在,資本受到“媒體是中國最后一個暴利行業”的誘惑而悄悄進入。諸多民營企業家也參與了財經報刊的投資。不少財經類報紙雜志被推向資本市場,這也引起人們對財經媒體市場變化的關注。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投資媒體的資本實際上是門外的徘徊者。媒體,尤其是財經媒體不僅需要大量投資,而且也需要更合理的商業運營計劃和懂“經濟”專家學者參與。特別強調指出的是,企業和公司將是財經類媒體崛起的重要力量之一,盡管他們不熟悉媒體行業規則,并缺少媒體資源,但具有很強的資本運作能力。另外,擁有財經媒體后,接下來最重要的是發展可持續性以及各類資源的整合能力。
《新青年*財富》雜志供新浪網獨家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