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券業面臨困境的今天,券商研究部門作為公司內部"高學歷"、"高收入"和"高數量"的"三高"群體,也開
始流行起"瘦身運動":一方面研究人員編制在不斷縮減;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的待遇也不斷縮水。與此同時,"獨立運動"也
開始初見端倪:保守一點的券商開始實行"費用固定"和"業務承包";激進一點的券商則開始實行"人員獨立"和"業務外
包"。券商研究部門該不該走市場化道路,如何走,已經成為困惑各家券商的一大難題。
市場化:生存還是死亡
在券商利潤和成本導向的雙重壓力下,證券研究部門不得不開始做出由"附屬內務部門"向"核心利潤部門"的艱難
轉折。如果說,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是券商研究部門轉型的"第一個吃螃蟹者",那么,要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成功復制出另
一個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則無異于逆流而動,更何況在券商研究部門向投資咨詢公司的市場化轉型中,合理的贏利模式至今還
沒有完全形成,投資咨詢產品的定價問題也無法得到市場認可,對于多數券商研究部門而言,選擇市場化運作尚缺乏"天時"
與"地利"。
那么,券商研究部門市場化轉型有沒有合理的發展目標與空間呢?從當前已有的市場化運作的券商研究部門業務模式
來看,基本呈現出立足于傳統的投資顧問業務,逐漸形成投資顧問、企業管理咨詢顧問和財務顧問三位一體的業務發展模式。
從利潤來源與構成來看,也逐步形成了財務顧問收入、投資咨詢收入、管理咨詢收入以及因財務顧問和管理咨詢所帶來的對投
資咨詢間接拉動收入這五大收入來源。
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上述券商市場化運作的五大收入來源都缺乏足夠的穩定性。這體現在財務顧問收入方面,面
臨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券商投行和國外投資銀行精品店的激烈競爭;管理咨詢收入方面,面臨著大量專業管理咨詢公司的業務競
爭;而投資咨詢收入方面,由于缺乏投資咨詢產品市場化定價體系,以及來自民營投資咨詢機構的低價傾銷戰術,這部分收入
也日見微薄;對于因財務顧問和管理咨詢所帶來的投資咨詢間接拉動收入,由于存在違反證券監管條例的可能,因而面臨很大
的政策風險和道德風險,這部分收入規模也不宜盲目擴大。因此,在投資咨詢業務"主業不振"的今天,上述理想化的市場運
作模式難以迅速發展,達到立竿見影的功效。
半市場化:理性的選擇
顯然,市場化運作----無論是國外的"野村模式",還是自創的"三位一體模式",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都缺乏
足夠的獨立生存的土壤。而開始嘗試所謂的"半市場化運作",無論對于券商本身,還是研究部門發展而言,都可能是理性的
選擇。
首先,券商研究部門"半市場化運作"有利于實現三重使命。其一是作為"內務附屬部門",為本公司的經紀業務、
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及公司整體發展戰略提供研究報告;其二作為"對外創譽部門",為公司整體形象及
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提供"美譽度"支持;其三是作為"利潤創造部門",為公司外部的機構投資者、上市公司、中小散戶提
供特色咨詢,贏取利潤。正是由于當前券商研究部門集"三重使命于一身","半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就成為目前最合理的選
擇。
其次,券商研究部門"半市場化運作"有利于其實現投資咨詢產品的"按需生產"。當前,有些券商研究部門將研究
成果定位成單純的市場招牌;有些券商研究部門將研究人員定位成教授、學者進行理論研究;更有些券商研究部門將研究成果
束之高閣,待年底成為業績考核依據。如此種種,都是一種"產品導向"的作坊生產方式,而不是"市場導向"的流水線生產
模式。凡此種種既是對優質資源的極大浪費,更是券商研究部門無法產生利潤的最大根源。因此,將券商研究部門定位成"半
市場化運作",有利于實現其咨詢產品的結構性調整。
第三,券商研究部門"半市場化運作"還有利于其實現內部組織轉型。股票市場的日新月異,新投資策略、新管理方
法和新財務手段層出不窮,這要求研究部門必須實現知識共享、集體主義,否則無法完成艱巨的研究工作。同時,半市場化要
求咨詢產品質量穩定,這要求研究部門在組織上保證能夠將"個人智慧"轉變為"組織智慧",個人必須依賴組織才能獲得最
大成功,而個人的成功經驗必須成為組織共同的智慧流傳。"組織型智慧"是實現咨詢產品質量控制的重要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