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32:30:46【記者楊金瑞2日北京報道】
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02年秋季《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指出,在世界經濟形勢好
轉和中國經濟快速健康成長、外資進入不斷加快的條件下,2002年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強勁,但仍存在一系列不確定因素,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外部環境并不寬松。報告表明,2002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1.貨物
貿易增長
強勁,增速顯著加快;2.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貿易規模擴大,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3.外商投資企業和集體
民營企業是對外貿易增長的主要力量;4.加工貿易快速增長,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5.對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出現新的增
長;6.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沿海地區優勢進一步凸顯。與此同時,2002年上半年中國對外服務貿易出口和進
口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但依然呈現逆差局面。報告認為,世界經濟貿易形勢總體上趨于平緩,但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反
恐戰爭升級、中東局勢動蕩、石油價格上漲、南美地區金融危機等一系列消極因素的存在和發展,對未來世界經濟和貿易的發
展仍將產生不利的影響。鑒于以上情況,報告預測,2002年中國貨物貿易總額有望超過600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7
.7%。其中出口額3150億美元,增長18.3%;進口額2850億美元,增長17.0%。貿易順差300億美元左
右,比上年有所增加。預期2003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7%左右。同時,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服務業對外開
放的逐步擴大,預計2002年全年我國服務貿易收支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但由于目前我國服務行業的整體水平與世界發
達國家的差距依然較大,近期我國服務項目進口增長速度仍將快于出口的增長,服務項目逆差將呈現擴大趨勢,這種局面在短
期內不會改變。面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國內外環境,報告提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世界產業結構
調整和轉移給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隨著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跨國公司重新調整全球生產布局,世界制造業向中
國(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轉移的步伐明顯加快。近兩年來,由于世界經濟不景氣,“新經濟”部門的發展在發達
國家嚴重受挫,使許多跨國公司大大加快了IT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速度。我國政治穩定,經濟快速成長,擁有大量高素質的
廉價勞動力和充裕的加工制造能力,愈益成為跨國公司生產、制造基地轉移的首選地之一。如何抓住當前世界產業結構調整和
轉移給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帶來的新的有利機遇,在更高、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經濟合作,最大限度地獲取國際交換
所產生的比較利益,是要予以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2、國際市場價格變動應予以密切關注。2002年以來國際市場大部分
商品價格繼2001年底跌至谷底后,出現明顯的恢復和反彈,有些商品價格甚至出現了大幅飚升。預計2003年國際商品
市場需求將繼續有所增長,價格水平總體上呈上升態勢。因此,如何抓住機遇,擴大出口應予以高度重視。特別是有些商品如
農產品,由于受氣候條件不利的影響,價格將有較大上漲,宜加緊擴大或增辟這些產品的出口。2002年以來世界石油價格
繼上半年下跌近40%后迄今已回升40%左右。隨著美國可能對伊拉克動武、中東局勢動蕩等一系列因素,油價還可能出現
大幅上漲。為避免油價波動對我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造成重大影響,應密切注視和研究世界石油市場形勢。3、貿易保護主義
盛行影響中國出口貿易的正常發展。目前,從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狀況看,貿易保護主義已成為國際經濟貿易發展交流中的重
大障礙,尤其是發達國家以環保標準、質量標準、技術標準、衛生標準、反傾銷等各種形式的非關稅壁壘對進口實行限制。貿
易保護主義的強化,對中國出口貿易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出口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我國要高度
關注,政府、企業、商會、行業協會之間應密切合作,積極化解貿易保護主義的不利沖擊,為中國企業公平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3B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