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個星期的緊張籌備,《經濟信息聯播》宣傳十六大特別節目——50集系列報道“小康中國”于9月23日晚順利播出。
第一集節目《我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提綱挈領,全面地解釋了小康的由來,小康的標準,不同地區的中國公民對小康的理解。其中回憶了鄧小平同志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首次提出小康標準的故事,請國家計委副主任張國寶和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發布了我
國目前建設小康社會的最新的情況,也采訪了不同地區的中國公民對小康生活的理解,還解釋了江澤民同志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構想。全片長7分多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將對十六大的宣傳與電視新聞的特點和規律結合了起來,讓小康的含義看得見摸得著。
節目播出后,就有一些地方報紙的編輯記者打來電話,詢問怎樣才能得到“小康中國”的稿件,希望能與《經濟信息聯播》搞新聞聯動,《北京青年報》、《揚子晚報》、《華商報》、《三湘都市報》和《燕趙都市報》等6家報紙已經決定轉載“小康中國”系列節目的文字稿。
50集的“小康中國”系列報道分為6“篇”:收入篇、住房篇、交通篇、保障篇、環境篇、信息消費篇。每一篇由3—5個節目組成,每篇的第一個節目都是一個時間較長的頭條(約5分鐘),在形式上力求形成若干次小高潮。
為了搞好這次系列報道,《經濟信息聯播》還在9月17日召開了由30家地方電視臺和報紙參加的“十六大宣傳協調會”,屆時這些新聞單位將與《經濟信息聯播》一起打造“小康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經濟信息聯播》十六大宣傳的特別節目,“小康中國”凝聚了從廣告經濟信息中心的領導到欄目負責人,以及每一個創作人員的智慧和心血。為了搞好這個節目,中心主任袁正明、副主任梁曉濤、韓建群多次來到節目組,與《經濟信息聯播》制片人王利芬、李勇等一起討論節目的主題和采編方案,僅開篇節目就修改了6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