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
(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執行院長)
我有幸作為《中國可以富》清樣的讀者。隨著一章一節地讀下去,作者的形象越來越清晰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個文才橫溢的青年,一個憂國憂民的青年,一個肯動腦筋的青年,
一個刻苦努力的青年,一個富潛創造力的青年……
這本書是張庭賓多年記者生涯的紀實與思考。中國的記者是最難當的,因為“不準”太多了;中國的記者也是最好當的,因為只要拿一下“新聞統稿”就可以交差了。然而,大自然啟示我們:風和日麗的春天自然百花齊放,但也會令人眼花繚亂;正是風厲雪飛的冬日,才更顯現出紅梅傲枝的光彩。因此,張庭賓的這本處女作就是難能可貴的了。它是千年世紀之交,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艱難陣痛的大寫實,一個青年獨具慧眼的長卷畫。
讀完《中國可以富》,我油然想起毛澤東贊美青年的話:年輕人抓住真理,所向披靡。青年人要有這份追求真理的銳氣。這份銳氣不僅是個人事業成功必不可少的起點,也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當然《中國可以富》不是,也不可能是,也不應苛求它是十全十美。作為記者,有些觀點難免受風左右;作為當代青年,文風難免有“新人類”味。我本想具體指明一二,但還是忍住了。因為好為人師是老年人的通病,老年人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啊!我常勸年輕人多讀點哲學書、歷史書,從而思維和文章就更富有哲理感、歷史感,也就有更深刻的文化底蘊了。我想,這大概是不會錯的。
我特別欣賞《中國可以富》這個書名。它表達了一代人的真誠呼喚和不屈信念。中國富,不是幾個人進入什么世界首富行列,而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達到13億同胞共同富裕。可以富,還不等于一定就富,中國人還要把自己的歷史責任擔當起來。人人都付出一份對中國赤誠的愛,一份莫問回報的努力,中國還能不富嗎?
情長紙短,是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