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恩澤
2002年9月7日,中國鐵道通信信息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鐵通”)董事會在北京召開臨時會議,做出一項令IT業界倍感震驚的決定:解聘彭朋鐵通公司總經理職務,聘任喬金洲擔任鐵通公司總經理。此次人事變動盡管十分低調,但鐵通身為國內五大通信運營商之一,突然換帥仍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些懸念。
是英雄氣短還是生不逢時
彭朋畢業于北方交通大學,兩年前的12月26日,中國鐵通公司成立后出任首任總經理。之前他長期擔任鐵道部電務局局長一職。彭朋還是很能拼的,素有“彭大將軍”之稱。他一上任就開始了亞洲最大的鐵路光環網建設,想趕在電信拆分方案出來前拼下半壁江山。鐵通一出世便寄托著消費者和國家對打破固定電話市場壟斷的期望,但無論是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運營商互聯互通上還是在新業務產品開發上,鐵通都顯得慢人一步。
而且鐵通成立伊始就戴上了腳鐐——為了通過國家審批,鐵通名義上是股份制公司,但實際上仍然是一個政企不分、鐵道部說了算的翻牌機構。這注定了鐵通的發展命運充滿坎坷與反復。信息產業部的統計表明,截止到今年6月底,電信業務收入的市場占有率中,移動38.3%,電信32.6%,網通16.8%,聯通11.2%,鐵通僅為1.1%。彭朋在任近兩年,并沒有展示出鐵路所向無敵的“鐵軍”風采,業績平平,董事會危急關頭換將當屬情理之中。
不過,彭朋的確也有難言之隱,他領導的鐵通確實沒有趕上好時光。去年6月鐵通剛要放號,意氣風發地準備大干一場,電話初裝費取消了;12月鐵通大網建成后,南北電信拆分的方案出來了,仍沒有給鐵通一個市場缺口;最近移動牌照的發放計劃中依舊沒有鐵通。
新官面前的幾道坎
在一片期待而又疑惑的目光中,繼任者喬金洲粉墨登場了。鐵通新任執行官喬金洲系原鐵道部鄭州鐵路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鐵通董事,從資歷上講遠不及彭朋。但英雄莫問出處,鐵通董事會既然看中了他,就相信他有回天之力,把鐵通突出重圍。可是擺在喬金洲面前的幾道溝坎,卻又不得不讓人為他走鋼絲式的履新上任捏一把汗。
首先是管理體制問題。早在鐵通成立之前,鐵道部就曾表示:從鐵道部系統剝離到鐵通的6.9萬名員工,不能有一人下崗,這是原則問題。鐵通不僅從鐵路系統繼承下賴以生存的通信資源,同樣也繼承下“鐵老大”的管理體制和6.9萬名員工。電信行業是一個新興的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行業,電信企業的運作有其特殊的規律,而鐵路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壟斷行業。經營鐵通如果仍然按照“鐵老大”那一套,企業運營機制上的問題必然會導致生存危機!比如,其他電信運營商在做較大的投資決策時,只需要直接上報國家計委審批,但鐵通還必須首先經過鐵道部審一道,就多一道坎,就慢一拍。而且鐵通的領導班子大多是來自原鐵路系統,使得鐵通的舉手投足都帶著一絲計劃經濟的影子。
其次是資金問題。鐵通成立時的136億元總資產中絕大部分是以固定資產、設備等作價,現金流量幾乎為零。盡管有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但一個電信運營商顯然不可能單靠貸款發展,惟一的辦法就是融資。早在鐵通尚未成立的1999年7月,就成立了中鐵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簡稱“中鐵網絡”),為即將問世的鐵通融資做準備。
鐵通的計劃是,鐵通成立之后將部分優良資產注入中鐵網絡,然后通過中鐵網絡在海內外進行融資,引入戰略投資者,為鐵通提供資金、管理和技術的支持。嗅覺靈敏的外資機構很快找上門來。2000年1月8日,信德電信國際合作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鐵網絡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幫后者以“結構化共享型的融資租賃”(Structured Participating Lease,簡稱SPL)的方式融資5億美元。但信德苦等2年,依舊沒能最終簽訂SPL合同,因為由鐵道部控制的鐵通董事會擔心鐵通“引狼入室”,因而斷然拒絕參與這場資本游戲。眼下鐵通謀求發展,沒有巨額資金談何容易!
再次是定位問題。鐵通戰略模糊不清,平行投入,四處出擊。事實上,鐵通曾經提出三大戰略:大客戶戰略、多方位合作戰略、綜合信息服務戰略。鐵通的想法是與中國電信錯位競爭,避免正面交鋒,至于為何給人定位不明的感覺,主要問題出在執行和操作——鐵通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執行團隊,已是公開的秘密。
鐵通向何處去
擺在鐵通面前的路還很艱難,如何突破、如何應變都是需要慎重對待的。現在就和電信正面叫板,顯然還不具備實力,只有獨辟蹊徑才能立足,否則只能自取滅亡。那么鐵通的出路在哪里呢?
鐵通最大的優勢就是全國一張網。鐵通有12萬公里的電信網絡,鐵通通過全國鐵路網向社會輻射。電信南北拆分后雖然仍然可以做全國業務,但是實際操作并不現實。因為南北方已經不屬于同一個利益主體了。再考慮交易成本,外國企業想介入全國業務,鐵通是首選合作伙伴,交易成本低,只要簽一張單就行。鐵通是總分制結構,分公司在法律上和經濟上沒有獨立性,所以只要與鐵通總公司簽單,分公司執行即可。否則要與南方的電信和北方的網通分別簽單,由于電信是母子公司的架構,下面子公司都是獨立法人,還需要與子公司一個一個談,工程浩大。
一位電信分析師認為,鐵通擁有全國第二大通信網絡,但其基礎較差,沒有經營全國性網絡的經驗,應專注于易于進入及需要較少資本投資的業務領域,諸如長途電話、數據傳輸等。目前鐵通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光纖網絡,力圖發展成為一個經營全業務的綜合運營商,由于缺少完善的城域網和接入網,使得鐵通可能會重蹈當年網通的覆轍,最終難逃被其他運營商兼并的厄運。
鐵通與其他運營商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融合信息網、商業網與實際的運輸網。于是有人建議,鐵通發揮三網一體的優勢,以鐵路運輸為依托,構建數據服務可以集中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打造電子商務平臺。
但多數專家認為鐵通遲早還是要向移動或聯通俯首稱臣的。移動聯通都有盲區,特別是偏遠地區、地形復雜的地區,而鐵通可以填補空白。這是移動聯通兩家看中鐵通的出彩之處。
一種可能性就是并入聯通。鐵道部本來就是聯通公司的發起機構之一,至今仍是聯通的股東,并向聯通租借其所需GSM網的兩個通訊頻道。如果聯通把鐵通收入囊中,聯通就可以把其移動經營牌照與鐵道系統豐富的通訊資源重新整合。此次鐵通興建移動網絡GSM-R,合作伙伴也仍傾向于聯通。
另外一種可能是,如果聯通在CDMA業務上被繼續拖累,國家有可能將鐵通并入中國移動,使得中國移動成為擁有固話資格的全業務運營商。
鐵道部部長傅志寰日前發話,鐵通現在還不能“嫁”出去,因為它的主要業務還是為鐵路服務,如果要完全脫離鐵路,將失去很大一部分市場。當然,隨著它逐步擴大非鐵路的營業范圍,可能會逐漸走向獨立,就是更徹底的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