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兆清
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位權威人士近日對《財經時報》表示,由于中國國民所擁有的資產主要是儲蓄存款,因此,銀行創
新已經成為金融創新的首要問題,而產品創新是銀行創新的重中之重。
這是一個順理成章的判斷。無論銀行、保險還是證券、期貨以至信托、租賃業,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金融業未來的一
年將迎來一個“產品噴發期”。
高層已經達成共識
央行的一位高層人士也同時表示,在《商業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框架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要求下
,央行鼓勵市場的各種金融創新活動。他認為,隨著市場發展,創新的速度在銀行、保險、證券三大行業都在加快,比如商業
銀行已經推出的許多類似基金業務、保單業務、證券托管業務、保險公司推出的投資連結保險等。
1994年-1995年全國人大在立法時,囿于當時金融業混業經營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嚴格地分業經營的要求。
而針對中國加入世貿和國際金融界發展的潮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后來表示,要大力提倡銀、證、保合作,支持發展
銀行中間業務、投資類保險產品,鼓勵證券公司進入同業拆借市場,未來還將推動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她并承認,金融監管
正在面臨挑戰。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說,美國企業融資只有20%來自銀行,而在中國,這個比例超過80%。信用風險過度集
中在銀行體系,危機潛伏,讓銀行普遍感到負擔沉重。因此,銀行創新關系重大。姜建清介紹說,去年中間業務收入僅占到工
行凈收入的7.5%,遠遠低于國外。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恩照也認為,創新的首要問題是銀行產品的創新,其次是銷售渠道
和服務方式。
財富積累的必然
《財經時報》從權威部門獲得的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所擁有的財富總額已經超過5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主要包括三
大類:國有財產突破10萬億元,居民財產約35萬億元,企業財產約8萬億元。
根據專家統計,中國居民財富的第一大項是金融資產。到2001年年底,城鄉居民的各種金融資產超過11萬億元
,其中本外幣儲蓄存款和手持現金約9.3萬億元,其他還有債券、股票和保險等。
第二大項是住房。城鄉居民住房總值約13萬億元。按照市場價格估算:城鎮居民住房的總值約8萬億元;農村居民
住房總值估計為5萬億元,其中包括占用土地的價值。
第三大項是農民的耕地和城鄉私人企業的凈資產。其中耕地價值約7萬億元,但這是一個估計的數值,城鄉私人和集
體企業包括農民的生產性凈資產1萬億元。
上述三大類資產中增長最快的是金融資產。1996年末,中國個人金融資產總值5萬億元強,此后5年增長了一倍
多,平均每年增長16%以上,比經濟增長速度高出一倍多。從發展趨勢看,債權形式的個人金融資產增長速度仍將遠高于經
濟增長速度,這主要是儲蓄存款決定的。
三個領域出現創新
從發展趨勢看,中國的銀行業創新可能在三大領域出現突破:其一擴展中間業務,從傳統銀行業務向現代銀行業務轉
變;其二發展電子金融業務,從依托傳統技術向依托高新技術轉變;其三根據社會需求推出真正的銀行新產品。
業內專家舉例說,銀行產品與電子產品一樣,功能越來越多,結構則越來越精巧。比如,貸款因利率和時限不同產生
多個品種;金融衍生品近10年中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網上銀行方面開始探索與企業的核心系統實現無縫鏈接。
中國建設銀行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財經時報》,按揭貸款現在國家規定首付20%,以后的10至30年償付期內每
個月的還付是等值的。但外資銀行進來后可能會降低這個門檻,對于低收入者首付可以降到10%,而且可以調整還款比例,
如頭3年還付額較少,后面逐漸再增加,這些都屬于服務產品的創新方式。
“但是,目前國內銀行還沒有把金融服務項目做成一種真正工業化、產品化的流程。從系統的設計和技術的角度看,
國內與國外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有專家指出,在國外銀行,金融產品的“生產線”是貫穿整個系統的,他們早就把金融商品融入到銀行系統內部,可
隨時分析產品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方式,很快反饋產品在市場上的情況;分析其為銀行帶來了怎樣的利潤,然后再反饋給前方的
業務人員,為他們提供決策的依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