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期貨新品種上市的基本路徑是:期貨交易所審核后上報證監會;證監會審核后上報國務院;國務院征詢相關部委、現貨部門以及有地區意見并進行綜合,做出同意與否的批示。其中任何一處卡殼就面臨擱淺或夭折
本報記者張穎
關于“新品種很快就要推出”、“最遲在年底之前”等等傳言,幾個月來一直給期貨業“只聽樓梯響,未見人下來”的心理壓力。國慶節剛過,某些期貨公司以及新聞媒體再次爆出“確鑿消息”:國務院已經批復中國證監會關于“推出棉花期貨交易和恢復玉米交易”的報告;由此,在新一輪躁動的引導下,有的投資者已經開始清理持倉,準備資金,一些現貨商也摩拳擦掌著手準備。
但是,幾分欣喜之后,投資者再次換來“剃頭擔子一頭熱”的空歡喜。
《財經時報》近日向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有關人士探詢新品種推出的問題時,其工作人員對此表示沉默。而交易所方面亦稱“并未得到證監會有關新品種推出的消息,研究工作還在進行之中”。
此前曾有上海方面某媒體報道:國務院的批復內容主要是同意有關部門做相關品種的上市準備,經證監會與有關部門商議后,向國務院提出上報申請,國務院將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情況同意適時推出。
一位期貨業內權威人士對《財經時報》記者連連搖頭稱,新品種到底什么時候推出依然是個敏感的問題,至多“年底情況有望明朗”。據說國務院已經同意新品種上市,由證監會著手準備,在適當的時機推出。但畢竟這是首次推出新品種,對于今后新品種推出機制影響深遠,證監會態度謹慎完全可以理解。
新品種報批很費周折
期貨新品種的上報工作是一件令人“筋疲力盡”的事情。交易所的有關工作人員用“歷程坎坷,費勁周折”來形容這個過程。
一個期貨品種上市首先要經過期貨交易所的反復研究審核,之后上報中國證監會;證監會做出相應審核后,再向國務院上報。國務院則需要征詢國家相關部委、現貨管理部門以及有關省區市意見;綜合各方面意見后,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批示。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只要是有任何一個部門或環節出于種種原因提出疑義,這個品種的降生就要卡殼,面臨暫時擱淺甚至夭折的命運。
據有關資料顯示,早在1993年,就有期貨業內知名人士向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提出報告,要求開展棉花期貨交易的研究,以適時推出棉花期貨。但是,當時正是國家對棉花實行高度計劃管理的時期,推出棉花期貨顯然不合時宜,棉花期貨于是只能成為業內人士的幻影。1996年,棉花交易由計劃調控轉向市場調控,期貨業內舊事重提,再次將棉花期貨托上水面,并把它作為研究目標。目前,鄭州商品交易所專門成立的新品種研究辦公室,一直是從事棉花和其他新品種的研究與交易準備工作。
與中國相比較,國外市場新品種的推出顯得比較輕松。美國上市新品種的工作,主要由交易所自主研究,自主開發。在通報會員并征得同意后,最后報美國商品期貨交易管理委員會(CFTC)報告備案即可。新品種的推出最終是由市場的選擇決定的。
“目前業內期望很高,交易所和證監會應該說也都作出了各種努力。但畢竟國外的期貨市場發展至今已經百余年,而中國期貨業只有十年多的歷史,市場的發展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大家還是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朱麗紅對記者說。
新品種早上強于晚上
中國的期貨業自1994年開始治理整頓,至今沒有批準任何新品種上市的申請。目前國內僅有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三家,保留的交易品種有12種,上市交易只有7種,其中只有3種比較活躍,即大商所的大豆、上海期交所的銅和鄭商所的小麥。
“自2000年年底開始發出的‘春天即將來臨’的呼喚,現在期貨業依然未見真正的復蘇。所謂‘臨界點’的描述,其內涵是期待期貨業在制度和品種上的突破。”經易期貨公司的章程認為,“商品類期貨新品種在短期內促進市場發展的作用是不會太明顯的。因為新品種在市場中需要一個認識的過程,同時由于操作習慣的問題,會使得這個過程更為緩慢。”
“新品種的推出不會引起期貨業內的強烈反響。”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并不為近期新品種上市的輿論騷動所動。“目前大家更加關心是推出新品種的機制能否逐漸理順,因為制度的改革是期貨市場發展的核心問題。”
他說:“期貨交易所品種稀少一直是制約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目前期貨市場有限的幾個交易品種,使交易活躍的品種越來越集中。期貨投資資金集中在某幾個甚至某一個期貨品種上,容易出現壟斷價格、操縱市場的現象。期貨市場很可能因此而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就其個人觀點:“既然要推新品種,早上還是比晚上強。”
對于未來期貨市場發展,國內期貨研究專家常清先生談到,推出新品種不僅是中國期市發展本身的需要,更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中國加入WTO,與國際市場的接軌,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是必然的。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新品種的推出,也是發展過程中會經歷的過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