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清晰是第一步 一個國企老總眼中的中國經濟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10月24日 06:50 中華工商時報 |
|
2002-10-243:19:35□本報記者朱艷燕
民營企業產權是否真的清晰將成為推導其未來發展前景的第一個問題。中國的現實情形是,一些比較大的
民營企業的產權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明晰,起碼有待重新考量。中國大量的大型民營企業的產權與其說是明晰的,不如說
是模糊的,與其說是私人擁有,不如說是“權私共有”趙海均身上有著太多的文人氣質。自1990年他從任教多年的河南洛
陽經貿學院調入春都,12年來風風雨雨,春都經歷了一個國營企業由小到大,盛極而衰的全過程,趙海均始終是一步一個腳
印地走了過來。回想往事,他說,換任何一個人有我的經歷都不會堅持到現在。對于春都曾經的火爆與失敗,趙海均的態度很
坦然。他說,萬物發展都會有高潮與低谷,企業發展也不例外。好在今天的春都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時期,目前,經過一系列
的收縮之后,春都集團已經將當初分散于全國各地的幾十家分支機構減少到了河南省內的十余家,預計年底集團將扭虧為盈,
并選擇醫藥、零售、農產品等領域為突破口開始新的創業。或許是在經貿學院從事過多年理論研究的緣故,趙海均一直對宏觀
經濟理論研究情有獨鐘。日前,他的第二部經濟學著作———《破解中國經濟之謎》正式出版發行。在這部作品中,趙海均以
一個企業經理人的獨特視角,對改革開放以來困擾中國經濟的十幾個難點、熱點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與探討。談到寫這
部書的初衷,趙海均很坦率:很多人說企業家寫書是不務正業,或者說是沽名釣譽,我不想辯解。不過,我在一個企業干了十
幾年,遇到過無數的問題,有些問題是企業自身可以解決的,比如管理方面的問題,有些問題是企業自身無法解決的,比如體
制、機制、觀念方面的問題,我有太多無能為力的時候,感受很多,非常想把它傾訴出來,于是就有了這本書。書中的許多觀
點其實都是我的切身體會,只是我站在了一個理論的高度來談,沒有把它具體化而已。在國企工作多年的趙海均對于國有企業
發展中的許多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談到企業多元化經營問題時他說:近年來國際國內許多知名企業因多元化經營與橫
向規模擴張上的失誤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使得人們不得不再一次思考企業要不要多元化的問題。我以為大企業要實現可
持續成長就必然走向多元化經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多元化經營不僅是企業共同的成長策略,而且多元化經營的方向、途徑
以及多元化戰略與經營業績之間的關系也呈現相同的特征。問題的關鍵在于:企業何時、通過何種途徑進入多元化?如何選擇
適合自己的目標行業?如何進入目標行業以及如何進行富有成效的多元化經營。對于產權改革,趙海均提出,產權改革是必要
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全部的。產權改革的目標是權責利的統一,但明晰了產權并不能真正達到責權利的統一,因為責
權利統一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產權的有效運作和管理,國有企業的產權不可謂不明,但虧損依然嚴重,原因就在于沒有實現資產
治理結構的科學化。他還特別指出,在處理產權的問題上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因為中國的社會經濟正處在一個升級和轉換的過
程中,整合與重組是出發點和依存點,這其中必然要涉及到資產、產權的轉移和轉換等問題,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國有資
產流失”如今已經成為新形勢下過去多年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公”與“私”爭論的翻版,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
阻礙。“不要怕國有資產流失,”趙海均說,“因為國有企業的大量負債投入,造成負擔過重運行困難,大量資產閑置造成國
有經濟效率低下,因此通過改制、重組、改造國有產權,促使非國有經濟發展,不僅不是國有資產流失,而且是讓資產為社會
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國有資產閑置才是國有資產的最大浪費和流失。要讓國有資產正常運轉,就能創造財富,解決就業,國家
就能有稅收。這豈不是比閑置在那里讓其自然損耗強得多?”一個國企老總是如何看待當今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的?從趙海均
的書中可以略見一斑。“改革開放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而民營經濟的發展又推動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以來,中
國對發展民營經濟在思想觀念、理論認識、政策法律上實現了四次突破。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特殊的內外境況,民營經濟需要
再次實現突破。民營經濟的發展必須依托和‘侵蝕’國有經濟。民營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即為‘公有’。”趙海均注意到,“
民營企業在整個發展中,總是‘流星閃爍’,好景不長。因為民營企業作為中國經濟改革夾縫中興起的力量,其發展過程存在
著外部條件的不充分和內在的缺陷。正是這些原因,使民營企業總是‘曇花一現’。具體地說,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缺陷,是
由政府管理與民營企業自身特點綜合作用形成的。”趙海均指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政府是決定民營經濟發展主
要的、決定的因素。當前情況下,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仍然來自于政府的尚未完全到位的經濟管理。對于民營企業的產權
問題,趙海均也有其獨到的見解。他說:“民營企業產權是否真的清晰將成為推導其未來發展前景的第一個問題。中國的現實
情形是,一些比較大的民營企業的產權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明晰,起碼有待重新考量。中國大量的大型民營企業的產權與
其說是明晰的,不如說是模糊的,與其說是私人擁有,不如說是‘權私共有’。”他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大量事實表明,中
國民營企業存在一個普遍的困境:如果民營企業不能與無所不在的特權結盟,別說超速發展,即使是一般的發展也是舉步維艱
。從草根起家到無奈的‘權私共有’,也許是中國民營企業壯大后無法選擇的歷史宿命。現實恰恰是,新型民營企業在‘權私
共有’的產權安排下,對市場精神發自內心的蔑視。特權對任何企業都是一種腐蝕劑,民營企業甚至比國有企業有更強烈的投
靠特權的動機。特權的制度環境正在吞噬著曾經生機勃勃的民營企業。可以預見,民營企業投靠特權成功之日,即是其市場精
神蕩然無存之時。”在前不久于北京召開的《破解中國經濟之謎》研討會上,不少經濟學界的專家學者圍繞趙海均和它的新書
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專家指出,作為一位在微觀經濟領域工作多年的企業家,能夠跳出自己熟悉的領域,站在一個客觀的
立場,從較深層次對于中國經濟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作出如此深入而有見地的分析,不流于微觀和表象,實屬難能可貴。還
有的專家認為,此書的出版為宏觀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參考,因為從企業家的角度看宏觀經濟,這樣的著述還是
較少見的,同時它也為經濟理論的研究探索了一條新的途徑。也有的專家不以為然,他們說,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適當的
位置,在其位謀其政,社會才有正常的秩序。企業家就應該先將自己的企業搞好,而不應把精力放在宏觀經濟的研究上,否則
就是錯位。如今,錯位似乎是一個很時髦的詞語。而趙海均又是如何理解和看待所謂的錯位呢?“時至今日,你若留心,便會
發現許多錯位的現象,各級政府領導都在為經濟的發展忙忙碌碌,跑項目,跑資金,甚至開訂貨會、洽談會、論壇會,所謂‘
政府搭臺、經貿唱戲’。而企業的老板們卻無心去做該做的事,天天去跑政府、跑經貿委、跑證監會……各級黨政領導都很關
心百姓的生活,而老百姓們卻對‘國家大事’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對此,趙海均的解釋是:轉型時期,出現錯位是必然
的。關鍵是如何快速尋找和回歸自己的本來位置。正如他在書中所說:“不要怪罪政府,也不要去怪罪企業,在轉型時期,政
府和企業的關系處于特殊的膠合狀態,若即若離又難舍難分。過渡時期的政府運作,需要的是政府合理的退出,即有選擇的從
一些領域退出來,這種退出本身是一種利益結構的大調整,是一個矛盾積聚而又急需解決矛盾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
退出并不是簡單的讓位于市場機制,而是在退出的過程中通過各種科學的手段構建完備的市場運作體系。而企業則要在這個過
程中盡快培養自身的適應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趙海均為春都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24F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