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浙江鎮海煉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獲得證實,該公司已經與英國石油公司(BP)合資組建液化氣銷售公
司,最遲年內將掛牌。
天然氣市場起硝煙
鎮海煉化作為中石化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煉油企業,而英國石油公司(B
P)也早對中國天然氣市場虎
視眈眈,就在中國西氣東輸工程拉開大幕之時,雙方達成合作協定,這讓業內人士不能不聞到一股硝煙味道。
同樣,在9月底,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也完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動作,與印度尼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代表的印尼東固氣田
正式簽署了一項期限為25年的液化天然氣銷售與購買協議。按照協議,中國每年將從東固氣田引進液化天然氣260萬噸,
合同涉及金額達85億美元。
有意思的是,英國石油公司BP在此項目中同樣染指其中,印尼東固氣田就是由英國石油公司、印尼國家石油公
司等共同組成的財團投資開發的大型氣田。據悉,該氣田將在明年下半年正式開工建設,預計在2006年首次輸氣,年生產
能力大約為700萬噸液化天然氣。
業內人士都清楚,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作為中國三大石油巨頭,在天然氣領域里各有先天的優勢和劣勢。中石油
有著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線的絕對排他性的上游資源優勢,但卻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中石化和中海油雖不具有這方面的
優勢,但他們卻擁有東部和東南沿海廣闊的市場,這些地區大城市密布,經濟發達,是極具潛力的天然氣大市場。
中國天然氣市場巨大
國務院體改辦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宦國喻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我國的能源結構看,中國的天然氣
利用水平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天然氣在北美一次能源中所占份額近30%,在整個歐洲約占20%,甚至在完全依賴進
口的日本,這個比例也達到了12%,而中國只有2%。
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在10年內將天然氣在中國能源結構供應中的比例增加到6%,即10年之后天然氣年消費量將從
目前的200多億立方米上升到800億立方米,相當于德國1999年的消費規模,增加的600億立方米又相當于整個意
大利的需求量。
宦國喻說,我國目前的天然氣儲采比大約是40,與工業化國家相比這個數字是相當高的,這顯示出天然氣市場下游
開發的不足。中國要在較短時間內使如此大規模的天然氣投入商業化應用,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假如考慮到提高國內儲
量的利用率、從海外進口液化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管輸天然氣等方面的可能性,從供應的角度看,這個目標顯然又是可行的
,而且從長遠看,也有理由相信這個份額可以遠遠超過6%。
中石化急于突圍?
國泰均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的劉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在國家鼓勵增加天然氣市場份額的大背景
下,中石化和中海油在下游銷售市場正在展開一場跑馬圈地式的“分羹”大戰。
劉女士分析認為,很顯然,中石化在天然氣上游市場資源不濟的情況下希望藉此舉可以在天然氣市場分一杯羹,事實
上,中石化已經開始在不聲不響地力攻下游市場。而中石化在天然氣銷售領域的強勁對手是中海油。
對此,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的一位專家分析認為,中海油是單純的石油天然氣生產企業,不是一體化的公司,但
中海油是三大公司中最市場化的一家,它50%以上的生產都是在石油產品分成合同下進行,較低的風險也給中海油帶來了較
大的市場空間。它的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南海、東海和渤海灣,接近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以及河北京津地區,天然氣的儲量要比
中石化高得多,而海氣登陸的成本又要比中石油西氣東輸低得多,在天然氣的下游銷售市場,中海油完全有能力與中石化分庭
抗禮。
中石化要想擺脫上擠下壓的局面,必須尋找生存空間。據中海油一位工作人員分析,長江三角洲地區將是天然氣需求
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2003年需求量為40億立方米,2004年為70-80億立方米,2005年為100億立方米
,2010年將達到200億立方米,這無疑是未來中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
劉分析認為,中石化雖然不具有油氣開發和勘探的資源,但它在這一地區卻有大量的煉油廠和星羅棋布般的石油分銷
網絡,以此作為天然氣的銷售據點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隨著中石化下游銷售網絡的不斷開拓和擴大,必將為液化天然氣項目
提供強有力的銷售基礎。
但業內人士也指出,國家有關政策的逐漸松動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各路資本的競相進入,大量外資和民營資本正
在大踏步進入國內燃氣市場。
專家斷言,各路資本爭奪的地帶將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西氣東輸工程沿線地區的爭奪也將更為
激烈。(劉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