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昨日在高交會期間指出,風險投資、創業板、民營銀行對解決民營
企業、尤其是民營科技企業融資難意義重大,其中創業板更起到“點睛”的作用。
據了解,2001年國內民營科技企業數量已達到20萬家,技工貿總收入為1848億元。但董輔礽同時指出,在
2001年國內平均每家民營科技企業的利潤僅為11765元,規模小,利潤
低,創新能力不足使得民營科技企業目前還擔
當不起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商業化的主力。他說,目前民營科技企業多是摹仿、購買他人的技術成果,在核心技術方面缺乏自
主開發、自主產權的技術;另外,民營科技企業多是開發、利用單項的應用技術,缺少基礎性、綜合性、尖端科技技術的開發
能力。
基于科技企業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而在持續創新能力、風險防范意識、產權制度、經營機制等方面,民營企業較
國有企業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董輔礽認為科技企業最好由民間投資、民間經營,而這就迫切需要解決目前民企普遍面臨融
資難的問題。
董輔礽認為,創業板市場是解決民企融資及發展民間投資的關鍵所在。他說,目前創業板市場在技術上已經準備就緒
,遲遲不開的原因是有關部門有眾多顧慮:首先是國外創業板市場普遍不景氣,如納斯達克跌至6年來新低,德國新市場也將
關閉;其次是創業板市場進入門檻低、企業規模小,股份又全流通,風險過大且難以控制;還有就是目前主板問題不斷,不適
合推出創業板。董輔礽承認這些顧慮有道理,但他認為如果換個角度看,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首先,以納斯達克為代表的
創業板市場不景氣不是市場本身的錯誤,而是世界各國人們對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認識過于樂觀,對風險認識過低所付
出的代價;與此相反,各國創業板市場對促進本國經濟、科技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次,他認為創業板的風險是可以
控制的,如在產業結構上多安排有實體經濟的高科技公司上市,提高上市門檻,加大保薦人的責任力度,加強上市公司的信息
披露制度等。另外,董輔礽對主板問題不解決就不能推出創業板的觀點進行了強烈否定。他說,主板問題很多是事實,但這不
是不能設立創業板的理由,因為目前的市場環境、監管條件比當初設立主板時要強很多,而控制風險的經驗只能在實踐中獲得
;而且,他指出國內的證券市場是在持續發展的,因此總是會有新問題出現,“如果以解決主板問題為前提,創業板的推出就
會遙遙無期”。董輔礽認為創業板遲遲不開的危害很大,已經致使許多優秀的民企上市資源流到國外,也嚴重地壓制了國內創
業熱潮。
董輔礽認為風險投資對民企,特別是中小型民企融資具有難以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創業板不開,風險投資目前處于一
種低迷狀態,創投機構的數量、投資規模同比都有所減少。另外,由于我國實行的是分業經營,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受到很大
限制。董輔礽建議國內金融領域應由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過渡,以使社保、銀行、證券公司等機構的資金進入風險投資領域。
如何全面解決民企,尤其是中小型民企的融資難問題?董輔礽認為要大力發展民營銀行。他說,國有商業銀行不愿意
向中小型民企貸款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目前狀況雖有所好轉,但民企將融資希望完全寄托到國有銀行是不現實的;而民營銀行
,由于具有了解民營經濟、機制靈活、地域性強等特點,其與民企具有“天然”的聯系,可大大拓寬民企的融資渠道。董輔礽
最后指出,種種跡象表明,設立民營銀行的障礙正在逐步消除,民營銀行的發展已看到曙光。(劉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