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內地的企業正在“遭遇”世界資本市場列強的“圍追堵截”。來自世界各地的證券交易所在本屆高交會上紛紛把急迫的目光投向了高速發展的中國內地企業。
高增長凸現商機
無論是在高交會的資本論壇上,還是在為科技企業準備的產品展館里,人們可以看到
世界各大交易所和他們帶來的券商的身影。各大交易所在高交會期間舉辦了專場推介會和研討會,在高交會展館里,均布置好了自己的展位,吸引著前來洽談的中國企業。
對此,倫敦證券交易所國際業務發展部亞太區負責人祝曉健女士表示了這樣的看法:由于世界經濟不景氣,中國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今年世界唯一的經濟亮點就在中國。新加坡交易所總裁汪瑞典則直言,中國的崛起,對于新加坡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因為,中國的高科技及制造企業客觀上需要尋找多方面的融資渠道進行融資。
海外證交所競使絕招
一個明顯讓中國公司能找到感覺的事實是,各大交易所都在吸引中國企業上市進行戰略性工作。除了在上市規則、市場監管等方面做出更有利于海外公司前來上市的調整之外,正在努力實現交易所之間的互動,使得對中國企業更有市場吸引力。在這方面,倫敦、香港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走在了世界各大交易所的前面。
祝曉健告訴記者,由于兩家交易所包括上市規則在內的共同之處較多,今年5月24日香港和倫敦兩家證券交易所達成了協議,將采取“一地申請,兩地掛牌”的辦法,在倫敦和香港間形成一個市場的快速通道,F在雙方監管機構正在就上市申請的有關文件、市場監管的協調、以及其他有關細節問題加緊進行磋商,有可能最終出臺包括一地審查,兩地認可;可由一家證券公司完成兩地的推薦輔導等政策。這項計劃有望在明年早些時候正式出臺實施。祝曉健認為,這將給中國企業走向海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通道,可以一地上市,同時擁有一個亞洲的市場和一個歐洲的市場。
倫敦市場吸引中國企業的另一個招牌就是,除了其有很強的包容性外,與其他市場相比,少有狂漲狂跌,是一個較為穩定的長線市場,適合很多企業上市,尤其是融資額較高的大國企去上市。同時也看好中國的高科技,特別是中國的民營科技企業。
繼1996年中英兩國監管機構簽定證券監管合作備忘錄以來,目前中國已先后有江蘇、北京、浙江等地的6家公司在倫敦上市,還有110家內地和香港企業在倫敦掛牌交易,2001年的總交易量達600億美元。
新加坡花了多年的時間開拓海外市場,去年底,新加坡交易所與澳洲交易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跨國連線交易,這使得兩國的投資者可以在本國通過其經紀人直接交易對方市場的股票。
現在新加坡有500家公司,其中有100家是外國公司,已占整個市場的20%。中國內地在新加坡上市公司又占這其中的20%,香港公司占43%。在這個市場,中國內地公司已有包括油氣和食品類的18家公司。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總裁汪瑞典介紹說,從去年的表現來看,去年在新市交易量最大的公司中,中國公司排到了前幾名。這使新加坡的公司和投資者對中國公司有一種特殊的情懷。越來越多的新加坡公司更加關注中國公司。
汪瑞典說,中國和印度是其著力開發的市場。新加坡將有針對性的采取較為靈活的上市標準。
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部副總裁趙在斗也表示,韓國目前沒有海外公司上市,中國公司將是首先開發的公司,明年將在滬、深兩地舉辦大規模的推介活動。
上市企業口碑不錯
對于網絡泡沫帶來的一些影響,納斯達克中國業務拓展總監黃華國認為,中國的企業應到成本低的、透明度高的、效益好的市場去上市,在不對口的市場上市可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去年盡管有幾百家公司摘牌,但同時有60多家公司前來上市。對于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中國證監會批準的有六、七家,一些公司股價還在上漲,表現良好,被美國投資者接受。目前還沒有看到一家中國公司有財務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在這方面中國的公司起到了表率作用。這些說明,中國企業在這個市場上是成功的。不過也有的說股價被低估,但就風險基金的投入來看,能在此退出,也是正常的。納斯達克1999年以來在中國的籌建和成立辦事處就是培訓中國的公司。
對于國內人士對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存在一些看法,接受采訪的海外交易所代表認為,中國與海外證券市場雙方有極大互補的一面,雙方并不沖突。中國的“蛋糕”很大,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到國外發展,有的可以在本土上市,然后再去海外發展,要看資本是需要先是國際化,還是本土化。因此與中國資本市場并不矛盾。
中國券商借勢出海
同時,對于中國公司海外上市,中國一些證券機構也表示了相當的興趣。祝曉健稱,很多這類公司表示,希望成為倫敦市場上的保薦人。對此,來自納斯達克的黃華國也說,中國的證券公司可以到美申請會員資格,作為市場的做市商,從而取得具有推薦中國公司前去上市的權利。現在已有幾家中國內地公司在申請,但還未進入具體的程序。
應該看到的是,隨著市場的發展,國際交易所之間正在尋找共同點,結成合作伙伴。在剛剛結束的世界九大交易所圓桌會議形成的共識也表明,國際交易所之間的合作已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日益成長起來的國有和民營企業,已被海外資本市場視為儲備雄厚的亟待開掘的“富礦”資源,未來將被國際資本市場列強瓜分。而中國在加入了WTO之后的進一步開放,又加速了這種進程。國際證券市場已開始為中國企業家放眼天下、縱橫國際資本市場敞開了大門。
(記者殷占武 王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