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源
本次聯通上市之前,上交所改變了上證指數計算基數,新股上市首日將計入指數。一般認為,滬市改變新股計入指數的方法,其良苦用心無非護盤二字。但是,聯通上市首日的市場效應適得其反,滬指雖然高開了7個點,收盤卻跌了27點。聯通成了拖累大盤的罪魁禍首。
指數調整和創新的熱鬧與股市的低迷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近日,在上交所正式實施新股上市首日即計入指數的新措施的同時,以上證180指數為擬合對象的華安指數基金,亦即將問世。深交所亦調整了深圳成分股指數樣本,并正準備推出巨潮系列指數,進行巨潮指數ETF s的方案設計工作。指數的多變,對指數的作用或許將是正面的,但對于具體個股股價的反應來說,則進一步加劇了其失真的程度。這對于向來習慣于以指數分析來判斷市場形勢的投資者來說,可能形成誤導。
指數產品的市場意義不僅在于其業績上的代表性,同時,也同其交易量與建倉成本密切相關,同市場的系統風險密切相關。在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工具之前,指數產品的市場信用歸根結底依然不能不取決于其擬合股價的真切程度。事實上,細心的人們可能已經注意到,雖然新股上市首日計入指數在聯通上市前一周就已經實施,但在六個交易日里,倒有2/3是高開低走,上證指數比新的指數計算辦法實施前下跌了2%。由于聯通占上證指數的權重超過2%,其上市首日如上漲50%,上證指數將直接提高1%,約16個點。但實際結果卻反而拖累大盤當日下跌了近1.8%,上證指數總體上比9月23日前下跌了約5%。
應該說,指數的走低,同市場對指數失真的恐懼不無關系,但如果僅僅從相反效應的角度來看待指數效應的適得其反,顯然不足以說明問題的實質。盡管對聯通2.3元的發行價,有人認為定得偏高,有人認為定得偏低,但3元左右的上市開盤價,以及高開低走的走勢,畢竟是市場的選擇。這種“市場定價”觀點,是投資者依據當前大盤的態勢和聯通的股權結構進行較為客觀實際的衡量比較而后所作的選擇。
我國股市正在尋求合理的價值中樞。這一過程,其實在公司治理及業績同股價走勢開始出現背離的時候就悄然展開了。同國際接軌步伐的加快,進一步凸顯了我國證券市場“新興+轉軌”的特征,但我們的眼光還是過多地停留在了“新興”上,太多的批判掩蓋的其實不過是太多的依戀。然而,市場卻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悄悄地按照它自己的邏輯不停地進行著“轉軌”。其中,價值中樞的下移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廣大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在不經意之間為這種潛移默化的“轉軌”或者說價值中樞的下移付出了并且還在繼續支付著沉重的代價。對于投資者來說,關注價值中樞的變化是當前不能再有絲毫懈怠的一個重大課題。這是聯通的股價走勢同指數創新效應的背離向我們敲響的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