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存在一個潛在的經濟(總產出)增長極限,這個增長極限與這個國家的資源狀況有著直接的關系
。簡單地說,一個國家的資源狀況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第一,人力資源狀況,即一個國家總勞動人口的數量以及知識、技能水
平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第二,實物資本的產出能力,即,各種機械、設備等資本品的產出能力;第三,貨幣資本的供給狀況;
第四,自然資源的基本狀況,例如土地、礦藏、森林、淡水資源的狀況;第五,科學技術水平。
目前,中國基本上不存在“資源瓶頸”對于經濟增長的制約。所謂資源瓶頸,就是由于一種資源相對稀缺,即便其他
資源都非常豐富,也會限制經濟增長的速度。就像一個木桶的最短的那塊板決定著這個木桶能盛多少水一樣。
第一,人力資源狀況方面,目前,拿名義失業率的數字來說,也是偏高的。社科院2002年度《人口與勞動綠皮書
》認為,中國城鎮的實際失業率已經達到7%的警戒線。再加上數以億計的農業人口需要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上來,所以,
中國人力資源的勞動人口數量處于極度過剩狀態。并且,目前的高等教育以及各種類型的知識、技能培訓,已經使高素質勞動
人口的總供給可以基本滿足最大經濟增長率的需要,所以,人力資源狀況不會構成經濟增長的資源瓶頸。
第二,實物資本的產出方面,目前,實物資本的生產行業已經像終端消費品(直接用于消費的物品,例如方便面、電
視機等)的生產行業一樣進入完全競爭時代,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的企業已經不是很多,況且,加入WTO之后,國外實物資
本品的進口更加容易、方便,所以,這一項也不會構成經濟增長的資源瓶頸。
第三,貨幣資本的供給狀況:一方面銀行惜貸,另一方面,各種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又非常充裕,并且,國際資本的流
動已經使貨幣資本的觸角伸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貨幣資本的供給狀況也不構成經濟增長的瓶頸。
第四,自然資源方面。自然資源的情況可能會稍微復雜一些,一般認為,中國是一個自然資源相對稀缺的國家(就人
均擁有量而言),不過,就目前階段經濟增長的需要來看,不能認為自然資源的狀況會構成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
例如,城市化進程以及工業化進程所需征用土地的問題只要處理得當,就不會與農民利益和糧食供給發生沖突,并且
,世界經濟的大融合可以使各個國家之間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劣勢互相彌補。國際市場充沛的糧食供給完全可以彌補我們的土地
資源相對稀缺的劣勢。當然,糧食安全問題也不得不考慮,不過并不需要以犧牲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作為代價。
再如石油資源問題,雖然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原油缺口不小,不過,我們的外匯儲備和出口能力完全可以承受原油進口
的壓力。所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決定著自然資源的因素不會構成經濟增長的根本性制約。雖然如此,資源優化的問題仍
需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例如土地資源優化,怎樣更加集約地推進城市化和工業化;再如水資源優化,怎樣通盤考慮城市布局
、工業布局和人口布局,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調配的成本。
第五,科學技術方面。中國的發展道路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同的特點之一就是“高科技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國的獨
立自主性和民族的聰明智慧奠定了高科技發展戰略的基礎。雖然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和世界頂級水準還有一定的差距,不過已
經完全可以滿足經濟增長的需要,例如電信建設、橋梁樓宇建設等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技術方面,已經可以滿足經濟高速增
長的需要。
綜上所述,目前資源要素的所有方面均不構成經濟增長的瓶頸,再考慮到總勞動人口以及其他資源要素的具體狀況,
初步估算,中國目前經濟總量的潛在增長率應該在10%—13%之間。
一個國家的總產出由總消費、總投資、政府凈支出和凈出口四部分構成。在經濟蕭條時,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在
短期內都是沒有彈性的,所以,要刺激經濟增長最終達到潛在總產出的水平,就要靠政府凈支出的拉動作用。而只要經濟總量
被控制在潛在總供給的產出能力之下,就不會發生通貨膨脹以及經濟過熱的危機。(喬其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