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專業的證券經營機構,證券公司在證券交易市場(二級市場)所經營的業務有三種: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
務和證券做市業務。也就是說,它承擔著“經紀商”、“自營商”和“做市商”三個角色。
大衛·李嘉圖14歲的時候,就嗅到了發財的竅門。從此,他成為倫敦“喬納森咖啡館”的常客。當然,他來這里不
是為了品嘗咖啡,而是懷揣著一大疊當時發行的政府債券、
礦山、鐵路和運河股票,看能否以較高的價錢賣掉,然后再以較低
的價格買回來。在這個咖啡館里,聚集了眾多像李嘉圖這樣的炒家,只要價錢合適,買賣雙方就能立馬成交。他們不僅自己買
賣,同時也為別人代勞,以此收取事先談好的傭金。這項工作,李嘉圖做了10多年,在他26歲的時候,他已是倫敦有名的
百萬富翁。就是這位于1817年出版了《政治經濟學與稅賦原理》的經濟學泰斗,在這間后來成為倫敦證券交易所前身的咖
啡館里,度過了他早年的職業生涯——一個成功的證券經紀人。
證券經紀人這個職業的興起,與證券最本質的特性——流動性有著極大的關系,作為一種信用工具,資產的變現性是
其魅力所在。只有當證券持有人可按自己的需要,隨時將證券變現,或根據自己的偏好,自由買進證券的時候,他們才會把更
多的貨幣或儲蓄,投入到證券市場。而需要資金的企業,只要在市場籌到資金,就可長期使用,而無須擔心資金會臨時抽逃。
這種把短期資金轉作長期投資的法門,便是證券的自由轉手。而這一切,又得歸結于證券交易市場和證券交易制度。作為證券
交易市場最早的組織者,李嘉圖等早期的證券經紀人功不可沒。但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如今很多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
證券交易所,而從前證券經紀人的職能,也已逐漸被資金更雄厚、信譽更好、實力更強的證券交易商——證券公司所取代。
作為專業的證券經營機構,證券公司在證券交易市場(二級市場)所經營的業務有三種: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
務和證券做市業務。也就是說,它承擔著“經紀商”、“自營商”和“做市商”三個角色。
幾乎所有的證券交易所都明文規定,普通投資者買賣證券,不能在證券交易所內直接交易,而必須委托給交易所特許
的“經紀商”,代其在證券交易所內買賣證券。作為專業的中介機構,證券公司有義務按照委托人規定的條件,代買方或賣方
在交易所內直接競爭,以盡可能有利的價格進行交易。這種接受客戶指令,代客戶買賣有價證券,充當交易雙方的中介,同時
收取傭金的行為,便是證券公司的證券經紀業務。在整個代理過程中,證券公司不能參與、也不能決定委托人選擇和買賣證券
的種類、數量和價格,所承擔的只是代理的責任,完全聽命于委托人,照計行事。自然,對于證券買賣所形成的盈利,或者所
造成的損失,證券公司既不分享,也無需承擔責任,它提供服務,僅是向委托人收取手續費,即通常所說的傭金。
如果說經紀業務好比隔岸觀火,收益和風險都與己無關的話,那么自營業務便是證券公司自己要真槍實彈打硬仗。為
了獲得更多的利潤,證券公司自己也買賣證券,以期賺取其中的差價。在自營業務中,證券公司一方面是證券買入者,以自有
資金和自身賬戶買進證券;另一方面又充當證券賣出者,賣出歸自己所有的證券,勝了就獲取價差收益,敗了便承擔資金損失
。證券公司的自營業務客觀上起到了活躍證券市場、維護交易連續性的作用,但其雙刃劍的特征也很明顯,因為證券公司資金
雄厚,又有信息優勢,因此極易操縱市場,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所以人們也稱“自營商”為“莊家”。在高收益和高風險并
存的證券市場上,“莊家”盡管比普通投資者更有資金和信息上的優勢,但也承擔著比普通投資者更大的風險,有時甚至不得
不面臨倒閉的危機。
假如股票在交易市場上流通量小,交投不活躍,投資者在購買股票時,就會擔心將來套現困難而不敢買進,或者擔心
只有在股價出現大跌時,才可能找到買家,結果必然虧本出局,這樣,他們便會對證券市場望而卻步,使交易愈加萎縮,貨幣
和儲蓄滯留在證券市場之外,不能踴躍地轉化為投資,一級市場的發行就會面臨巨大困難。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很好解決,證券
市場的籌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便無法最終實現。有鑒于此,國際上一般的證券交易所,在每家公司的股票上市時,都會要
求該公司安排好幾家證券交易商,這些證券交易商要以自有資金為保證,承諾對賣家買進股票,對買家賣出股票,進而在某種
程度上保證股票的交投活躍。由于這些交易商有助于“制造”股票的流通量,所以他們又被稱為“做市商”(marketm
aker),而這種由“做市商”參與并組織的市場交易制度,也就被稱為“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的起源,純粹是一個偶然:1875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所有的證券經紀人,都拿著客戶的委托單,
在交易所大廳里來回走動,以喊價的方式,向別的經紀人競買和競賣。有一天,一個叫鮑德的經紀人把腿摔斷了,他不能在大
廳里跑來跑去為客戶買賣證券,因此非常苦惱,后來,他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搬來一把椅子,坐在大廳里,左手舉著買價
,右手舉著賣價,宣稱只買賣西方聯合公司的股票,而大廳里其余的經紀人,只要接到西方聯合公司股票的定單,自然來找鮑
德,所有的經紀人都因此得到了方便,鮑德也獲得了買賣之間的差價。這樣,他無意中開創了一種新的股票交易方式:與“競
價交易”完全不同的的“報價交易”方式,而從事“報價交易”的證券交易商,便被稱為“做市商”。如今,鮑德坐過的椅子
已成為文物,收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里,但“報價交易”卻保留了下來,并逐漸演變成了成熟證券市場上流行的交易制度。
在“做市商”制度下,證券的買賣雙方無須等待對方的出現,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擔另一方的責任,交易便算完
成。為確保每一支股票在任何時候都交投活躍,通常每個“做市商”需要用足夠的自有資金,先期購入足夠的做市證券作為庫
存,以隨時應付任何買賣。然后,“做市商”便不斷向投資者進行連續的買賣雙向報價,并隨時準備在其所報價位上,接受任
何投資者的買賣要求,當接到投資者賣出該種證券的指令時,以自有資金執行買入;當接到投資者購買該種證券的定單時,用
其庫存證券執行賣出;如果數量不夠,就需要向其他“做市商”買足,以完成其交易承諾。這樣,“做市商”仿佛構造了一個
證券的“蓄水池”,它用自己的資金,以“為賣而買”和“為買而賣”的方式,連結了證券買賣雙方,引導市場活動。同時,
它也為證券轉手大行方便,從而維持了證券的正常交易和價格穩定。(王東京楊繼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