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棉紡企業紛紛采購洋棉花今年全國預計減產70萬噸。
日前,由外經貿部和國家計委主辦、100多家外商投資棉紡企業與30多家供棉企業參加的“外商投資企業使用國
產棉供需配套洽談會”(棉洽會)在烏魯木齊市降下帷幕。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產棉國之一,近年來連續發生棉花積壓現象,
以致今年預計減產70萬噸。另一方面,作為棉花消費大國,眾多的棉紡企業中,有些正在遠離國產棉而使用進口配額采購美
國、埃及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棉花。
供需雙方溝通不暢是國產棉流通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也是外經貿部和國家計委舉辦棉洽會的一個主要原因。在購
銷過程中,合同違約的現象屢有發生。盡管也有棉花供應企業在會上拍著胸脯承諾:只要和我簽合同,我保證簽多少,供應多
少。但是更多的供棉企業本身并不參與生產,很難完全把握收購棉花的價格、品質甚至數量。有鑒于此,一些用棉企業便想到
了介入棉花的生產環節,建立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一體的產業化集團公司。這樣,不但自行控制生產成本,對于夾雜在棉
花中的頭發絲、鳥獸毛、塑料纖維等雜質的“三絲”問題也便于集中有效地管理。
在棉洽會供需企業座談會上,一家來自廣東湛江的外資棉紡企業提出,希望在新疆開辦自己的棉花種植農場,從生產
、收購到加工、銷售進行一條龍式經營,形成自己的棉花產業化集團。無獨有偶,近日,有媒體報道,新疆德隆(集團)有限
責任公司與喀什地區供銷社簽訂了整體收購整合喀什地區10個縣棉麻和紡織業及新興紡織有限公司的協議。據此,德隆集團
將著手對占新疆棉產量1/4的喀什地區的棉花產、供、銷整體產業鏈進行整合。專家認為,產供銷一體化的企業經營,使棉
花生產從品種選育開始就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節,同時降低了流通成本,減少了流通環節。從長遠上看,有利于提高我國棉花
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無論從棉花產量還是消費量來看,中國都堪稱棉花大國。在我國三大產棉區之一的新疆,棉花是當地種植規模最大的
經濟作物,農民收入的40%到60%來自棉花。但現在,棉花這一中國農業經濟產業中傳統的“當家花旦”,也正面臨著一
場來自進口棉的挑戰。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進口棉花配額從2000年的74.3萬噸將增加至2004年的89.4萬噸
,之后在幾年內將逐步取消配額并大幅降低關稅。屆時,國產棉將失去最后的保護。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棉花產業的整體
競爭力,對抗來勢兇猛的進口棉花,已成為中國棉花產業所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有關人士指出,從棉花的資源優勢轉換到產
業生產,走科研、生產、貿易一體化和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之路,已成為國棉產業的下一個發展方向。(張艷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