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浙江省地方金融國際合作推薦會上,香港交易所、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以及野村證券、京華山一等數十家
券商與近40家浙江欲赴境外上市的企業“零距離”接觸,雙方頻頻擦出“火花”,有4家民營企業正式與各自券商簽約,準
備赴港上市。
其實早在一個多月以前,浙江省的舜宇光電、森禾種業、三獅水泥3家企業一起結束上市輔導期,到了八月底,浙江
全省有15家企業“畢業”。其中民營企業7家,占了近百分之
五十。
融資難一直是困擾浙江民企持續發展的大瓶頸。在2000年下半年,國內即將開辦創業板的消息無疑給浙江民企一
劑高效的興奮劑。受到創業板消息鼓舞的浙江民企紛紛著手準備上市事宜,但現實的體制瓶頸卻讓他們頗感失望。來自浙江省
政府上市辦公室的統計顯示:2000年,這個省僅有9家企業在國內上市;去年一年中,僅建德市的“新安化工”和海寧市
的“天通股份”兩家企業得以在國內上市。相對于遙遙無期的主板市場和遲遲擱淺的創業板市場,大批急于進入資本領域的浙
江民企將采取國內買殼上市、海外上市等多種“曲線救國”方式。
浙江省政府上市辦副處長蔣瀟華認為,股票上市從過去的審批制改為核準制,使民企有了堂堂正正走進證券市場的機
會。盡管證監會多次重申對企業上市不存在所有制歧視,但內地主板的門檻對于民營企業來說仍然太高。目前大多數民營企業
還是中小企業,而且核準制并沒有改變內地證券市場的根本屬性,天平還是向國有企業傾斜。在核準制下,股份公司上市無須
指標,只需由承銷的券商推薦給證監會核準,但目前證監會對每一家證券公司上報家數有一個嚴格的數額限定,一些民企雖然
通過輔導期驗收,但需要排隊靜候上市審批。
而與此同時,香港可供上市的企業資源已相當少,香港證券市場自然把目光瞄向了內地企業。香港交易所主席李業廣
表示,只要是增長潛力好、投資回報率高、管理優秀的企業,都是交易所希望掛牌上市的對象。他表示,對浙江民營企業的質
量和數量都很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