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日前報道,管理層正在考慮制定允許券商發行債券的相關規定,擬議中的發債條件包括:必須是綜合類券商
,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盈利,凈資產在10億元以上,凈資本達到5億元以上等;近日我們又從“證券投資基金法國際研討會”
中聽到呼吁盡快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消息。這些似乎都在表明:要吸引場外資金入市來穩定我們目前的疲弱的大盤。
聯想到,在上周一有關部門透露“退市公司進行實質性重組后,股份可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全流通”的消息后,管理
層馬上出來澄清有關事項,稱“主板市場沒有全流通考慮”,周末又傳出高層關于三板市場全流通條件也不成熟的聲音,管理
層對市場的呵護之意由此可見。
但由于目前成交量始終得不到有效放大,市場對管理層出臺的利好只不過也就表現為“一日行情”,市場人氣不足。
為了穩定管理層都做了哪些工作,還有哪些工具可用,在實際的發展中這些政策工具運行又將取得怎樣的效果呢。
一、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
培育機構投資者的重心是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目前市場中的投資基金總額已經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管理層
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的意圖也是很明顯的,但在目前的市場中無論是開放式投資基金還是封閉式投資基金所能發揮的作用確
實非常有限,不少封閉式投資基金沒有樹立良好的投資理念,短期逐利行為明顯,在目前的市場中并不被市場看好,導致它們
在市場中折價交易的現象普遍,難以吸引投資者的關注;開放式基金今年管理層批準了多家,但由于發售網點少,且不能上市
交易等原因,市場反應較為平淡,所以說管理層利用投資基金來穩定市場在短期內的作用較為有限。
二、解決券商目前的融資渠道窄的現狀
在目前的弱勢中券商多數陷入經營困境,難以發揮中堅力量的作用。
首先從它們的經紀業務方面來看,市場的成交量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放大,券商的經經業務現處在是一種吃不飽狀況,
另加上外部同業競爭激烈,經營成本呈現不斷上升,全國絕大部分券商營業部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都在虧損;
其次從它們的自營業務方面看,自去年6月份大盤調整以來,多數券商的自營業務因為來不及出局而被套,大量的資
金被套使得其它業務因為缺乏資金而難以展開;而對于承銷業務來說,目前的市場也不是包賺不賠的,前次華泰證券就因為承
銷升華拜克的配股項目而墊付2.8億多元進行余額包銷。
管理層針對券商的病癥所在,開出了一系列的良方,其最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拓寬券商的市場融資渠道,其措施主
要包括這樣的幾項:券商股票可以用來質押貸款、券商可以參加銀行間的同業拆借以及準備考慮實施的允許綜合類券商在適當
的情況下發行券商債券,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扭轉券商目前在資金上的困境,同時也有利于整個市場的穩定。
三、新的投資品種被呼吁推出
目前的市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個較為不理性的投資市場,無論是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普遍都是以短期的
投機為主,這樣的情況下市場急需有新的投資品種來引領整個市場的重新走出投資誤區。在日前召開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國際
研討會”上,業內權威人士就建議我國應該盡快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即使在短期內不能實施的話,也應該在基金法的立法中
要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留下應有的空間,這種基金是集開放式基金可自由申購贖回和封閉式基金可以上市交易的優
點于一身,它可以吸引更多場外資金的關注。同時其自身的投資管理策略有著高度透明性,這些優點的存在使得它能夠在目前
的市場中為投資者樹立起理性理念。
四、降低投資成本,激活人氣
作為投資者來說,目前在市場中投資成本除了購買成本之外還得負擔交易印花稅和傭金成本等交易成本,這兩項成本
相加在高的時候一個買賣來回就占到總交易成本的1.5%以上,這種較高的交易成本從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投資者的交易與入
場,是不利于市場穩定發展的,為此管理層自2001年11月16號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大幅度下調,在效果不明顯的情況
下又于今年5月1日起對證券交易傭金進行變革,由固定制改為浮動制,同時將上限的標準進行壓縮,進一步降低投資者的交
易成本,這些措施的實施對市場的穩定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另外管理層在近期的市場中是明顯加速了對開放式投資基金
的審核發行,這也是從吸引場外閑散資金入場穩定證券市場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的,可以看出管理層想從多方面來穩定市場。
以上的幾個方面都是管理層從證券市場的外部角度來為證券市場的穩定而做的努力,而證券市場是否能夠真正穩定其
關鍵的因素還是在于市場的內部,上市公司內在質量的好壞最終將決定證券市場的發展。目前的上市公司利用虛假信息欺騙投
資者的現象有不少,不少投資者正是被這些難辨真假的信息給搞怕了,所以不敢輕易入場,因為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有掉進陷阱
可能,這也是市場人氣為何遲遲難以恢復的一個重要方面。管理層也有針對地在這上面加大了打擊的力度,使得那些利用虛假
信息欺騙上市,發布假重組等消息蒙騙投資者,在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卻惡意進行圈錢等行為在市場中無容身之地,以此達到凈
化市場環境,消除投資者的投資顧慮,恢復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希冀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新興證券徐志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