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經濟顧問和研究顧問羅格夫在俄羅斯說,在市場向開放經濟轉變前,市場機構不會有所發展。把俄羅斯指定為
市場經濟正是拉丁美洲發生金融危機和美國發生公司丑聞之時。所以很自然會問到:俄羅斯在正確的道路上嗎?向市場經濟的
轉變是否應更漸進些?支撐市場經濟的法律和機構改革是否應該先行?漸進主義者認為,“如果俄羅斯領導人再保持20年社
會主義,并把銀行管理員和稅收檢察官送到西方培訓,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但這是不可能的。首先,市場機構需要很長時間來培育。而且,今天的市場機構盡管不完善,但如果十年前沒有啟動
的話,它也不會達到今天的水平。第二,在解體之前,鞏固中央計劃下的經濟活動的很多資本“腐爛”了。當然,這種“腐爛
”是導致解體的主要原因。因此一些新的機構被迅速創造出來。
那么,俄羅斯面前究竟是一條什么道路?經歷了許多錯誤的開始,宏觀經濟穩定在1998年危機之后的這段時期里
成為首要問題,這是一個受歡迎的進展。希爾夫索娃——個莫斯科學者——描述她19歲的兒子和兒子的朋友們:“我的兒子
整夜坐在計算機前與他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聊象棋、聊音樂。”這種描述的正常與普遍性帶來了希望:即俄羅斯已走入正軌。
約翰教授在馬來西亞寫道:“蘇聯解體后形成的全球自由市場正在分裂。新自由主義是經濟學的決定者。他們認為世
界各地將采用相同的經濟體系,因此也會有相同的政治機構。”
然而,這似乎是不合理的。這種思想存在于諸如IMF這樣的機構之中。阿根廷與印度尼西亞有著不同的問題,但IMF
提供的解決方案卻是相同的:他們必須都變成自由市場經濟。俄羅斯在解體的時候是一個軍事化的“生銹的履帶”,但IMF
確信它能被轉變成為一個西方型的市場經濟。因此就不必奇怪,這種高度的意識形態上的制定經濟政策的手段沒有成功。印度
尼西亞陷入了動蕩,而阿根廷則快速地退出了第一世界。俄羅斯把這種新自由時代拋在后面,因而現在正在更適合它的歷史和
環境的道路上發展。
如果全球自由市場正在分裂,這并不是因為在阿根廷、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中執行政策造成的損失所導致
的。而是因為它不再適合積極推舉他的這些國家。(郝正非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