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主流觀點,常常把家族制企業作為一種落后的產業組織象征,把這種組織形式當作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受此影響,許多民營企業紛紛聲稱自己要走出家族制。其實家庭企業在競爭力方面是有優勢的,‘企業形式無所謂高下,只
要在當地管理交易成本最低就是好形式’全盤推翻家族制,等于推翻了民營經濟,這是不可取的,應慎重對待民營企業的‘走
出家族制’。”
近日,在主題為“家族化管理機制及其功效”的2002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達成上述共識。該研討會由北大
光華管理學院華人企業管理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華商研究中心共同舉辦。
據統計,目前在中國大陸的非公有制經濟中,家族式經營的企業至少占到了90%以上。在這些企業中,既有家庭作
坊式企業或單一業主制企業,同時也有合伙制企業、共有制企業,甚至還出現了家族成員保持臨界控制權的企業集團。
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認為,家族企業是經濟社會化的一個必然的長期階段,中國出現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
民有經濟,據估算,規模在20萬億人民幣。而且值得注意的新動向是,中國民有企業和家族企業開始進入經濟“禁地”,如
金融、能源、礦產、公用事業、專用化學品等,并成為行業領袖。
其實,家族企業并非中國獨有,與會專家給出的資料表明,家族企業在世界各國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全球500
強中,有175家為家族控制的企業。家族企業占GDP總數的比例:韓國48.2%;中國臺灣61.6%;馬來西亞67.2
%;菲律賓和印尼,最大的十個家族體現本國市值的一半;泰國和中國香港,五個最大家族體現了26%的市價總值;美國的
家族企業創造了78%的就業機會,創造了全美GDP的50%。
證明家族企業存在的合理性,并不是說家族企業不需要改革。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華人企業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國
有認為,中國的家族企業逐漸出現三種行為取向:所有權家族化,經營層社會化,股權逐步公眾化。合理的治理結構成為家族
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茅理翔在發言時承認,隨著家族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原有家族管理機制的問題凸
現出來,如裙帶之風盛行、績效評價不公平、效率低下、創新受到抑制以及企業發展受限等等。要克服就必須改革,改革有兩
個辦法:一是推翻家族制,建立股份制,他認為推翻家族制,等于推翻了民營經濟,這是不可取的。第二個辦法是將現代企業
制度引入家族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即保留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家族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經政所世界華商研究中心研究員康榮平與柯銀斌指出:在大企業成長道路上,華人企業與美國企業
不同。美國的大企業很早就由經理式取代家族式成為主導,而華人大企業至今仍以家族式為主導。這其中的原因值得世人認真
研究,而不能簡單地認為只有美國道路是正確的、先進的。(趙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