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宣布,將從國內銀行手中購買數十億美元的公司股票。日本央行行長速水優承認,“中央銀行從未開過直接
購買股票這樣的先例”。日本央行出臺此舉可謂一石二鳥,既挽救了瀕臨懸崖邊的日本銀行,又直接導致日經指數大幅反彈6
00多點,升逾6%。
我們不由得想起同樣具有救市背景的香港盈富基金。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國
際炒家狂沽期指壓低港股以
圖獲取暴利,導致恒生指數急劇下跌到6000多點低位。特區政府被迫動用巨額外匯儲備,擊退了國際炒家,不僅成功救市
,還凈賺10多億港元。
東京和香港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兩個證券交易所,也是國際公認的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證券市場。然而,當股市面臨嚴峻
考驗的時候,有關部門并沒有因為市場化程度高而排斥政策救市,相反都積極尋求對策,且都“不按牌理出牌”,產生了極其
顯著的市場效果。這再次印證了這樣的道理:再成熟的市場經濟也需要宏觀調控。
我們國家正致力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固然沒錯,但宏觀調控也不可或缺。特
別是我們年輕的證券市場,由于具有“新興”加“轉軌”的特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蹶不振,因此更離不開政策的呵護。
其實,敢于出手救市的還不止香港、日本,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美國也不例外。前段時間,華爾街股市遭遇寒流時,布什和格林
斯潘輪番出來講話,給股市打氣。克林頓政府執政時期也不例外,不時給投資者派發利好。
無論是成熟市場還是新興市場,有股市的地方就會有政策調控,只是調控力度與手段有所不同。在我國,由于股市早
已超出了經濟“晴雨表”的含義,因投資者數量眾多,涉及面非常廣泛,尤其需要各界呵護。(方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