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國債現貨市場的流動性,解決國債發行壓力,我國在1992年推出了國債期貨交易,并于1993年向個
人投資者開放,1994年出現火爆的交易行情,先后有15家證券期貨交易所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當時由于利率價格行政管
制,交易所無序競爭,風險控制措施不當,投資主體風險意識不強等原因,在1995年發生了重大的"327國債事件"而
被暫停交易至今。我們為"327國債事件"付出沉重代價,同時也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經過近幾年的規范整頓和市場培育,我國證券期貨市場的整體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是現貨市場發育更加成
熟。特別是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市場化程度提高,規模擴大,市場參與面廣泛,交易活躍,具備了深度開發的條件。二是基
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和提高。普遍采用了先進的電子化集中競價交易,期貨市場正在進一步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制訂統一行業
技術標準,加強信息技術完全管理,對現有系統進行升級換代。三是制訂并逐步完善了有關的交易制度與交易規則。我們在總
結十余年商品期貨經驗和國債期貨教訓基礎上,積極修訂和完善適應金融衍生品期貨需要的規章制度,為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及
其風險控制預先進行制度安排。四是監管能力得以增強。形成了統一的法規與監管體系和合理的市場布局。有了嚴密的風險管
理等制度,通過商品期貨交易積累了大量的風險管理和處理突發事件的經驗,監管能力顯著提高。自去年期貨市場出現恢復性
增長以來,社會各方面對期貨市場的關注明顯增強,市場人氣逐步聚集,市場信心有一定恢復。國家"十五"計劃綱要明確提
出要"穩步發展期貨市場",期貨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建立和發展金融衍生品,我們還有不少制度和技術上的缺陷。首先,我國的市場
化程度還不夠高。這種狀況要對衍生品這種高風險市場實行監管,缺乏必要的機制和效率。市場自適應系統還難以有效建立。
二是突發事件較多。由于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利益巨大,容易形成新的社會經濟矛盾。三是市場參與主體不夠健全。目前我們的
金融機構多為國有企業,缺乏預算約束機制和風險控制機制,自控能力差,風險較大。四是法規滯后,監管力量薄弱,投資者
素質還有待提高等。這些都是制約衍生品市場建立與發展的因素。
綜上所述,我國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需要強烈,而且目前也具備了一定的條件。但我國處于經濟轉軌時期,市場發育
還不健全,金融體系還比較脆弱。各種關系錯綜復雜,因此開發衍生產品一定要積極穩妥,趨利避害,并把握處理好兩個關系
。一個是把握處理好發展基礎性金融市場與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關系,把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當作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階段
性目標,同時要通過建立和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來促進和推動金融現貨市場的規范與發展。另一個是把握處理好發展金融衍生
品市場與開放中國金融市場的關系。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國內與國際金融接軌的重要橋梁,既要使金融衍生品市場既成為開放性
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吸引外資的能力,又要通過發展衍生品市場,保護不斷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分散金融市場風
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