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在沈陽、大連,遼寧其它地方的上市公司(“小遼字號”)在重組上待遇不同,命運有別
□“小遼字號”上市公司重組一是難在資源“瓶頸”。除沈陽、大連兩市外,遼寧其它12個市政府可直接支配的經
濟資源相當有限,傳統遼寧經濟“三國四方”格局,使有限的資源難以有效地集中。二是難在當地政府堅持本地區內重組,不
得“外嫁”,使“小遼字
號”上市公司失去多次重組機會
□重組的出路在于政府加強指導,積極推動,打破條塊及所有制的界限,廣開渠道,使優質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通
過重組實現產業升級
ST東北電(000558)日前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接到深交所公司部函,深交所已決定受理其關于恢復上市的
申請;日前上交所也正式發布公告,決定ST鞍一工(600813)自2002年9月16日起終止上市。
地域有別命運不同
其實,ST東北電的重組難度并不遜色于ST鞍一工。2001年ST東北電累計虧損12.6億元,負債總額35
.36億元,都是ST鞍一工的2-3倍。但一進一退,昭示了它們在重組上的不同待遇和差距。
遼寧現有58家上市公司,沈陽、大連和“小遼字號”(即沈陽、大連兩市之外的地區)三分天下。但和沈陽、大連
對上市公司重組屢有妙手回春之作相比,“小遼字號”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則艱難得多。遠的不說,ST東北電的重組,沈陽
市政府的力度可見一斑,為使ST松遼盡快恢復生產,日前沈陽市市長陳政高親自帶隊前往ST松遼現場辦公,當場拍板解決
13個重大問題。據初步統計,1998年以來,沈陽市已先后對金杯汽車、銀基發展、ST沈新開等8家以上的公司進行了
不同形式的資產重組;大連市也對盛道包裝、大連友誼等6家以上公司進行了重組,使該市21家上市公司無一例遭遇“ST
”,是國內上市公司最優秀的板塊之一。而在“小遼字號”上市公司中,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重組,除ST鞍一工終止上市
外,ST鞍合成、ST遼國際不僅連續一年半虧損,而且ST遼國際主營業務大幅下降,ST鞍合成主營化纖仍處于半停產、
停產狀態;丹東化纖、金帝建設、錦化氯堿均連續一年半虧損。“小遼字號”公司中6家預計第三季度虧損或可能虧損,如不
及時采取措施,2002年度結束,將可能有5家公司被“ST”,超過該地區上市公司總數的1/4。可謂地域有別,命運
不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細數起來,許多“小遼字號”上市公司對重組渴望已久。ST鞍一工1996年首度虧損,地方政府就開始研究其重
組問題;1998年以來與ST遼國際商談重組事宜的公司達數十家;1998年起,ST鞍合成也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重組
嘗試……而時至今日,許多公司仍原地踏步,為重組四處奔波。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重組難”。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小遼字號”上市公司重組難,硬約束為資源“瓶頸”。遼寧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目前正處于
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轉型的“陣痛期”,由于基礎產業比重大,產品結構老化,技術改造欠賬,企業盈利水平下降,地方
財政收入有限。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沈陽、大連兩市GDP、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均已達到全省50%以上。這樣,遼寧其
它12個市政府可直接支配的經濟資源就相當有限,對上市公司重組力不從心。不僅如此,象丹東化纖、ST鞍合成等都曾是
當地的財政大戶,一旦“趴窩”,所在市政府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挽救之。而傳統遼寧經濟“三國四方”(沈陽、大連、中直
、“小遼寧”)的格局,客觀形成了地區割據和部門割據,有限的資源難以有效地集中,加大了地方政府對上市公司重組扶持
的難度。
肥水不流外人田
實際上,在當時“殼”資源極為珍貴的“審批制”年代,上市公司進行重組并不難,但認識上的不足使上市公司重組
屢屢錯失良機。據悉,1996年ST鞍一工首度虧損,許多公司向其伸出了橄欖枝,但地方政府出于對“殼”的愛護,堅持
本地區內重組,不得“外嫁”,使其失去多次重組機會。1999年末,大連開發區欲重組ST遼國際,借殼上市,因重組后
大股東將降格為“二股東”,在重組接近尾聲之際而“流產”;立足于省內資源,ST遼國際向主管部門提出的多種重組方案
,也因跨行業間協調難度較大而擱淺,而今ST遼國際連續虧損,重組前景日漸黯淡。幾年前,新疆一家頗具實力的民營企業
曾欲入主丹東化纖,因地方政府感到有損“顏面”而遭到非議,去年丹東化纖與南方某出版集團“自由戀愛”,也因“父母異
議”而告吹等。地方政府重組資源有限,跨地區、跨所有制重組又存在諸多障礙,致使許多公司的重組陷于無助與被動。
加強指導有利重組
在采訪中,記者從許多政府人士的談話中發現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重組屬市場行為,政府不能管”,對上市公司
重組的認識正在從“緊抓不放”轉向“放任自由”。地方政府抽身隱退的傾向,對“小遼字號”上市公司正在進行的重組具有
消極影響。一公司董事長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和公司談重組的有好多家,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政府拉一把就成,要不管就完
了。”他的觀點在幾個虧損公司中頗具代表性。
多數上市公司認為,上市公司有進有退,是合乎經濟規律的,按市場規律重組,也無可非議。但資產重組必然涉及到
債務調整、業務調整、人員安置等,這些問題政策性強,牽扯面廣,形成原因復雜,社會反映敏感,已超出了企業自身的能力
范圍,而我國市場化水平不高,相關的政策和措施還不配套,完全靠市場解決存在許多障礙。另外,地方政府是事實上的大股
東和當家人,如果地方政府不積極推動,重組根本無從談起。實踐表明,“政府推動型”重組仍是國內上市公司重組的主要形
式,這也符合我國經濟轉軌時期的實際情況。
也有人士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許多“小遼字號”上市公司脫胎于傳統的國有企業,是拿著政府的額度上
市的,有的改制不徹底,上市時就背負著大量非經營性資產;有的屬“先結婚,后戀愛”,先天不足,是靠“包裝”上市的;
也有的屬為政府解決困難,以兼并虧損企業為代價獲得額度上市的。凡此種種,都需要在國內證券市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
地“補課”和“回爐”。這一切,都離不開政府的強力支持。另外,中國證券市場還很年輕,承擔的責任遠比傳統意義上的證
券市場更沉重,如果上市公司的問題都推向市場,將會給新興的、尚不成熟的證券市場帶來巨大的壓力。
“錢從哪里來?”一直是遼寧老工業基地改造解不開的“結”。半年報顯示,在17家“小遼字號”上市公司中,7
家上半年虧損,8家凈資產收益率不足3%,再融資能力岌岌可危,給本已資金匱乏的遼寧省雪上添霜。而上海市,1997
年以來,市長親自掛帥,市政府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專門機構,有組織、有領導、有步驟地對全市80多家(2/3強)進行了
不同形式的資產重組,促成了上海上市公司資產質量、產業布局、籌資能力和市場形象的積極變化。有關專家認為,上海的重
組經驗很值得研究和借鑒,作為工業大省,遼寧不僅有許多優秀的國有控股企業、高科技企業和民營企業,還是全國第一個城
市間高速公路全部聯網的省份,有水、電、氣等優質的城市基礎設施。應該提高認識,打破條塊及所有制的界限,廣開渠道,
使優質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通過重組實現產業升級,優化上市公司結構,保持上市公司直接融資渠道暢通無阻,使證券市場
成為遼寧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記者注意到,不久前遼寧省政府召開12市市長座談會,省長薄熙來提出要樹立全省一盤棋的思想,在抓好沈陽、大
連兩個“火車頭”的同時,全面提升其它12市的發展速度。祝愿“小遼字號”上市公司早日搭上這班快車,在重組上有大的
突破。(建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