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杭州中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化網)總經理孫德良的辦公室里,就在他給記者倒水的時候,無意
中又碰掉了一塊墻皮。在這間小小的辦公室里,三處墻皮的脫落非常明顯且令這間屋子有些落破。但一個又一個盈利網站卻在
這里誕生。
“我們計劃明年第二季度赴港上市,現在相關事宜正在進行之中。”孫德良終于向記者透露了這樣的信息。
“在此之前我們并沒有想過上市的問題。因為我們不缺錢,也不想借其他的渠道融資。從創辦之初到現在,沒有任何
投資方給我們投資。因為我們不需要!”
成立于1997年10月的杭州中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當年年底盤點的時候,就盈利20多萬元。隨后在1998
年中化網盈利約100萬元;1999年500萬元;2000年1000萬元;2001年更是達2000萬元左右。在幾
年的時間里,公司從最初的3個人3萬元發展到如今200多人,設全國5個分支機構,年銷售額近5000萬元,利潤率達
40%以上。
特別是在2000年,就在普遍認為互聯網的冬天已經到來的時候,中化網以它的盈利吸引了一些投資銀行家們登門
拜訪,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國際投行巨頭,但仍然沒有打動孫德良。
“上市當然是件好事,但我更是個務實的人。我想有了穩固的市場和盈利模式,再考慮上市也不遲。我們上市的目的
并不是為融資,而是考慮上市后給企業帶來什么,給投資者帶來什么樣的回報。”
但還是有件事讓他加快了上市的節奏,這就是被媒體所稱的“入世第一知識產權案”。2001年11月18日,中
化網被澳大利亞Orica公司起訴為域名侵權,最終澳方敗北。但這件事對孫的觸動是非常大的,他開始思考著企業如何與
國際對接,如何確立中化網在國際的地位。或許是巧合,就在孫德良開始醞釀這件事情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與香港新鴻基證
券有限公司企業融資部副總裁金小麟相識。至此,孫德良計劃上市的想法已經完全納入日程。
“中化網的盈利模式是有穩定的基礎的,他的客戶第一年交費是12000萬元,以后每年固定的費用是6000元
,5000多個客戶足以支撐他的盈利。而且他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其客戶不斷增長,海外很多的企業都已成為他的客戶。”
金小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中化網的上市前景表示非常看好。
當得知中化網申請境外上市時,浙江省政府等有關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他們看來,這是真正的本土化網絡公司境外
上市。此前的新浪、搜狐、網易等,仍然屬于外資,中化網的上市,將標志著中國互聯網真正走向國際的開端。
“我經常跟我的員工說,我們是浙江模式的‘縮小版’。浙江的經濟是建立在幾十萬民營企業的基礎之上的,它的風
險是由民營企業共擔的。我們的盈利模式也是鎖定固定客戶群體,在此基礎上挖掘新的客戶,在穩固已有的條件下,輔射到全
球。”孫德良經常這樣比喻,但他更希望的是通過上市,把這個“縮小版”到國際上放大。(周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