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大多數的國內小麥現貨商都認為年內小麥價格難有大的起色,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和大多數市場人士也認為
小麥“漲無大漲,跌無大跌”。但是,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國際小麥價格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8月22日至9月9日,CBOT小麥基準合約價格從333美分/普氏耳上漲到439.6美分/普氏耳,漲幅
高達32%,創出1997年5月以來的新高。美國小麥源何暴漲呢?
世界小麥供求面發生實質性改變
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02年全球谷物產量為18.78億噸,略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全球谷
物消費量將達到19.38億噸,比上一年度增長1.4%;國際谷物理事會最新發布的全球糧食月度報告稱,2002年全
球小麥產量為5.68億噸,消耗量為5.93億噸。顯然,無論是全球谷物還是全球小麥,都已經出現供不應求。
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是全球小麥最主要的出口國,今年六月份至今仍蔓延北半球的干旱影響了這些國家主要作物
的產量,使得這些國家主要農作物面臨80年代以來最低的產量,特別是小麥的產量降低最大。美國農業部8月12日公布的
農作物供需報告中,預期美國小麥減產幅度達到14%,大大高于大豆、玉米的減產水平。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局9月10
日將2002/03年度澳大利亞小麥產量調低到10年來的最低值,為1345萬噸。加拿大小麥局于9月5日預計全年小
麥產量僅為1545萬噸,減幅達33%。世界范圍內的小麥供應趨緊使得代表全球價格的CBOT小麥期貨走上了牛途。
國際價格上漲對國內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我國小麥生產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近年進口量不足200萬噸。因此CBOT小麥期貨價格的上漲對國內市場的短
期影響很小,但是,它對國內市場的中長期影響卻是巨大的。
我國每年從加拿大進口小麥量占小麥進口總量的70%左右,而加拿大由于產量大幅下降近期已宣布暫停小麥出口報
價,國際谷物理事會因此預計中國小麥本年度進口量將下降100萬噸。另外,北美及歐洲市場也將因為中國小麥價格的低廉
而考慮購買中國飼料小麥。如果國內價格一直低迷,那么我國將有可能從小麥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再從大的方面說,國際小
麥價格上漲會抬高與國際聯系緊密的國內大豆、玉米價格,進而帶動國內糧食價格整體水平的抬高。
國內供求正在從量變走向質變
我國小麥產量從1997年開始走下峰值(1.233億噸),我國小麥年消費量平均在1.1億噸左右,而產量從
2000年至今年依次為9963萬噸、9392萬噸、8800萬噸,這三年減產所造成的供應缺口基本有1997年前后
形成的龐大庫存來維持。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家開始大量拋售陳化糧,各地區大幅壓縮庫存,使得國內陳麥的庫存壓力大大
減輕,小麥也逐漸由供大于求向供不應求過渡。雖然國內小麥總供求的變化對市場價格走強提供了支持,但是,政策上卻埋藏
著壓制價格的因素,即從明年開始,我國糧食價格將要全面放開。市場普遍認為在連續數年熊市后,市場價格將因此出現最后
一次慣性回落。
撇開國際因素看,我們可以認為雖然國內小麥市場六年熊市接近盡頭,但量變仍未達到質變,小麥的牛市最早也要到
明年上半年才能到來。但是,世界性的糧食減產、庫存下降大大催化了國內市場的這一進程,在國際價格繼續走強的情況下,
小麥市場的牛市極有可能提前到來。
可以認為,是國際價格的飆升掀開了小麥價格塵封多年的天窗。(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