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銀行業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由計劃經濟下的"大一統"體制發展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銀行體
系,不僅在組織機構上,而且在金融產品、金融技術和金融服務上都有長足的進步。可以說,從縱向方面比較,我國銀行業發
展很快,實力大增,但從橫向比較,特別是與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銀行業相比,我國銀行業在很多方面存在著較大差距。我
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要逐步開放銀行業,中外資銀行在機構設置、業務范圍和業務種類上將逐步一致,而許多國際大銀行在
資金調配運用、資產種類、成本控制、經營效益等方面具有
明顯優勢,使我國銀行業面臨推進金融市場開放、融入世界金融體
系和提高銀行業國際競爭力等多方面的挑戰。因此,客觀評價我國銀行業的競爭能力,引導我國銀行業抓住機遇,迅速提高競
爭力,不僅對銀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對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具有全局意義。
從國際金融發展趨勢看,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金融體系和國際貨幣制度面臨根本性改革
,銀行制度由雙重到全能、從分業到綜合的趨勢日益增強,而科技進步在金融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金融創新不斷涌現。新
的金融制度、先進的科技水平和一些新興金融產品將會隨著外資金融機構的大量準入而進入我國金融市場,使我國金融業效率
低下、競爭力不足、缺少透明度等問題更加突出,對銀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形成新的壓力。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提升中國銀行業
的國際競爭力必須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
當然,國際競爭力研究作為一門新興理論,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世界熱點問題之一。我國自1994年
起參加國際管理開發學院(IMD)的金融體系國際競爭力評價,當年為全部41個國家中第39位,到1999年上升到第
36位,這一方面說明我國銀行業國際競爭力正處于上升通道,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國銀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排名比較落后,
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差距很大,特別在一些反映銀行業效率的競爭力指標上,我國銀行業的有關數據指標與國外銀行業同類指
標相比,要差十幾倍乃至幾十倍。根據《中國國際競爭力研究》中的有關數據計算,我國的銀行業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水平與境
內外資銀行相比約相差10倍,與世界上發達國家銀行業相比約相差20倍。
盡管評價我國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必然涉及我國總體國際競爭力,與國家競爭力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但從以上的分
析或數據仍可以看出我國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差距是比較顯著的。因此,要想使我國成為經濟強國和金融強國,立于世界經濟
金融不敗之林,就要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客觀衡量和評價我國銀行業國家競爭力,建立較為完善的銀行業國際競爭力理論研
究框架,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迅速提高中國銀行業的競爭力,保持我國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