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9月10日上午,中央宣傳部、中直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在京聯合舉辦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輝煌成就系列報告會首場報告。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曾培炎作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變化的報告。曾培炎在報告中指出,13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
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成為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
曾培炎說,13年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了一系列歷史性變化。我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解決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使我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一是經濟保持了穩定高速增長。13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3%,比改革開放前30年的平均增長速度高3.2個百分點。二是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1990年增長近兩倍,排名也由1990年世界第十位、發展中國家第二位,躍升到世界第六位、發展中國家第一位。
外匯儲備1989年只有55.5億美元,今年7月底已增加到2456億美元左右,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三是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從1990年到2001年間年均增長14.8%。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成效。2001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7:42:31調整為15:51:34。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歷史性成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明顯地發揮基礎性作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到2001年底,國有資產總量達109316億元,比1995年增長91.4%。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宏觀調控體系初步建立。
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200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比1990年增長3.4倍,達到5098億美元,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也由1990年的第16位上升到第6位。吸收外資已連續9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實施“走出去”戰略有了良好開端。
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到今年7月,累計完成退耕還林4327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926萬畝。科技教育、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都獲得長足發展。
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1990年到2001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2%。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加了一倍多。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曾培炎報告的其他內容還有:科技教育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