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首次引入社會評估機制;聯合國《中國西氣東輸項目社會影響評估報告》顯示,工期臨近,而
當地住戶和政府官員對管線信息的了解程度還相當低
本報記者杜亮
上周五(9月6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其中國網站上公布了“中國西氣東輸項目社會影響評估報告
”。與2002年7月4日西氣東輸建設全面開工的消息相比,這份報告似乎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但輿論上的低調并不能
掩蓋報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義。
負責此項工作的UNDP官員王德祥表示,這是中國在特大型工程項目中首次引入社會調查評估機制,說明中國在大
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決策上向國際慣例又靠近了一步。《財經時報》了解到,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著手制定相關的規范性文件,將
來那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型工程,可能必須經過社會影響評估的程序方能上馬。
沿線萬人被調查
據了解,此次調查是受西氣東輸外方合作伙伴——殼牌中國公司委托的,在UNDP和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合
作下完成。
調查旨在進一步了解西氣東輸項目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以及受項目影響人群的反應和觀點,以便于為該項目制定長遠
社會投資和社區發展方案提供依據。UNDP駐中國代表萊特納女士說:“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確保地方社區從這樣的項目
中獲益。”
據悉,國家統計局依法對調查活動進行了備案,并最終確認了調查結果。
在UNDP的組織下,有中國統計信息咨詢中心、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農業
大學農村發展學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際環境與發展學院6個單位參與了調查工作。調查工作從2002年4月16
日開始,于7月30日結束。工作人員分別在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南、安徽7個省區,3500多公里管道沿
線的社區進行了咨詢和訪談。1萬多名農村和城鎮居民接受了調查。
殼牌中國公司為調查提供了經費上的資助估計總的花費有數百萬元人民幣。
正面評價占主流
調查結果顯示,被訪者對于西氣東輸管線建設總體上表示支持,因為這個項目對于國家很重要而且有益。他們期望管
線建設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也希望能夠用上天然氣。最普遍的擔心是土地、房屋和其他建筑被損毀;土壤
肥力下降,作物減產;一些家庭還擔心征地補償款被挪用、克扣。
調查顯示:補償問題決定了相關利益群體對于這個項目的態度,并影響到其對今后政府發展項目的看法。
調查同時發現,多數被訪者對這個項目了解程度很低。直至調查開始,一些地方管線的具體位置仍然無從得知。報告
指出:“對于一個如此臨近施工建設的項目來說,這需要盡快采取補救措施。”報告認為,提前公布信息不僅可以減少開支,
而且可以減少不確定性、錯誤信息和謠傳,以便當地政府官員更好地履行維護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職責。
報告建議,有關部門應該考慮如何改善將來中國基礎設施的信息處理程序。報告認為,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對一個
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評估調查,并在調查中收集大量社區信息是可能的。
陌生的國際慣例
對于大型工程進行社會影響的調查和評估,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而對中國政府和企業來講,這還是一個陌生的事物
。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施祖麟教授介紹,以前中國在大型工程的決策上,對經濟和環境因素考慮的比較多,真正去征
求老百姓意見的情況還不多見。他認為,這樣的調研應該在開工、立項之前和可行性研究報告一起做。在西氣東輸開工之后才
做出這個報告,多少帶有補救的味道。
記者注意到,盡管有稱中石油也參與社會評估方案的討論,但是在中石油的網站上,并沒有關于社評報告的任何消息
。
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慕海平教授認為,以前我們對于重大項目也做環評和社評,但不是特別規范,也沒有引起企
業的足夠重視。施慕二人均作為調查組的成員參與了對于西氣東輸沿線社區居民的調研工作。
經濟、環境、社會一個都不能少
“西氣東輸這樣的大型項目不是運作3—5年,而是幾十年。能不能長期運作下去,很關鍵的一點是要取得沿線社區
居民的支持。”殼牌中國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在國外,這樣的項目要獲得銀行融資的支持,提交社會影響的評估報告和相應
的解決方案是必經的程序。所以殼牌發起了這次調查。”
此前,殼牌在位于廣東惠州的南海石化合資項目中已經做過類似的調查,亦表示將會在年底前與中石油簽訂的合營
公司合同中考慮社會評估的因素。
另據了解,由殼牌發起的西氣東輸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也正在進入后期整理階段。這份報告是在中石油所做的環評報告
基礎上做的。有關人士透露,西氣東輸管線將14次穿越長城,還要穿過野駱駝的棲息地。因此,與社會影響報告相比,環境
影響方面評估結果和對策可能更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