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間投資年均增長比國有單位投資高出近10個百分點,成為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民間投資在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吸納勞動力、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
非同一般
-近年來,民間投資增長速度放緩,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下降,有市場原因、體制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
。而激活民間投資,將使各方都會受益,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民間投資進一步擴大
今年上半年,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十分明顯。在各類投資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比集體和
個人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約高出10個百分點左右。顯然,投資快速增長得益于政府的積極財政政策是不言而喻的,而民間投
資雖然自去年以來也呈增長趨勢,但投資意愿不足的狀況沒有明顯改善。在復雜的世界經濟背景下,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時期
,通過擴大內需,啟動投資來推動經濟增長仍是經濟工作的重點。因此,如何啟動民間投資,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民間投資的發展歷程
民間投資是以公民個人及個人集團為投資主體的投資。按照我國現行統計辦法,民間投資是指由集體經濟單位和個人
投資兩大類組成。包括城鄉居民投資、個體和私營企業投資以及集體企業投資。在我國,民間投資一般指的是非國有投資,包
括集體單位投資、個體經濟投資以及聯營、股份制、外商投資、港澳臺投資等其他經濟的投資。
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那時的投資形式中全民所有制投資占了絕大的比重。改革開放以來,投資領域
呈現出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1981年至1997年的17年間,民間投資以年均27.7%*(+的速度迅速增長,增
幅比國有經濟投資高出9.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總量從1980年的165億元增加到1997年的8956億元,增長了
53.3倍。
然而,從1997年開始,民間投資特別是集體、個體投資增長出現滑坡,成為全社會投資增長放慢的重要原因。統
計顯示,集體投資從1996年的增長11.3%分別降為1997年、1998年、1999年的5.5%、8.9%和3
.5%,個體投資由1996年的25.4%分別驟降為1997年、1998年、1999年的6.8%、9.2%和7.
9%。同時,其他經濟投資的增長也有所放慢,從1996年的23.7%+,分別降為1997年、1998年、1999
年的13%、11.6%和5.3%。民間投資增長的放慢拖累了整個投資的增長。
2000年,民間投資有所回升,集體增長10.7%,個體增長12.2%,其他經濟增長28.5%;2001
年集體增長8.1%,個體增長12.7%+,其他經濟增長32.3%。從民間投資增長率來看,民間投資似已穩步回升,
但其比重僅占全部投資的53%,其增長態勢還難以左右整個投資的增長,更不可能完全替代仍占全部投資46%以上的國有
單位投資。
總的來說,與1998年和1999年相比,近兩年民間投資的增長出現回升已是事實,但增長水平與"八五"時期
和"九五"前期相比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二、哪些因素在制約民間投資的發展
近年來,民間投資增長速度放緩,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下降。那么,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1、投資環境的制約。突出表現在:一是缺少對民間投資發展的總體規劃,對民間投資的引導相對乏力,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民間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有限資源的浪費。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盡管各地先后出臺了一些扶持民間投資的政策,
但存在政策不完善、不配套、不落實的問題,同時還缺乏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三是投資待遇和機遇不平等。社會上對民間
投資存在偏見,有些地方和部門對民間投資仍自覺不自覺地實行歧視政策,使其難以享受與國有投資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如在
投資領域、稅收、用地、用電、融資等方面不能一視同仁。四是民營企業負擔仍然較重,據調查,一些地方民間項目報批占投
資資金的30%,涉及的費用名目繁多,較大程度上挫傷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2、市場準入政策的制約。目前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存在諸多限制,甚至一些外資企業可以進入的行業,也不允許民
營企業進入。在一些壟斷和半壟斷行業,如電力、鐵路、公路、郵政、電信和市政設施等行業,不僅民營企業難以進入,就是
非本行業的國有企業也難以進入。市場準入的限制,極大地縮小了民營企業投資與發展的空間。
3、融資渠道不暢的制約。首先,資金短缺一直是困擾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限制了民營企業的投資能力。當前,民
間投資資金來源主要還是靠自我積累,滾動發展,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十分有限。雖然1998年以來,為刺激民間投資增長
,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影響較大的是中央政府首次要求銀行"增加向中小企業貸款",但由于經濟運行過程中存
在的諸多矛盾以及民營企業本身的某些缺陷,使銀行對其貸款存在抵押擔保難、跟蹤監督難和債權維護難等問題,實施效果不
明顯。
其次,直接融資渠道狹窄。我國的直接融資一開始就主要面向國有大中型企業,而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相
對狹小,且市場進入門檻過高。由于大部分民間投資單位規模較小,產業層次低,客觀上加大了上市的難度。
三是缺乏風險投資機制。風險投資是一種將資金投向風險較大,具有較高技術含量,謀求高收益的特殊商業投資活動
。我國的民間投資經過20年的迅速發展,已進入"二次創業"過程,一些高科技民間企業正處在起步和成長階段,迫切需要
建立風險投資機制來扶持。此外,在整頓金融秩序的同時,沒有制定出在加強監管的條件下,鼓勵和允許管理規范、經營良好
的民間金融機構開展融資活動的相應辦法。
4、不合理的稅費制約。目前一些稅收政策不利于鼓勵民間投資,如某些稅收優惠政策將個體私營企業排除在外,如
國家對企業技術開發費、技術改造投資購買國產設備抵扣所得稅的政策優惠,國家對外資企業實行的各項優惠政策等,民營企
業多半享受不到。
5、企業自身素質的制約。民營經濟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其在資本原始積累投資期采用個體業主制、家庭制、合
伙制管理方式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這種管理方式就可能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與此相連,民營企
業在投資決策上主要憑借經營者的個人經驗。受經營者知識結構、信息來源等因素的局限,較難適應千變萬化的國內外大市場
,適應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領域不斷拓寬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要求。此外,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自有資金有限,
信用較差,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
三、啟動民間投資意味著什么
民間投資是否啟動,關系到經濟運行的自主性是否恢復,進而影響財政政策的效果。因而,對這一問題作怎樣的判斷
,是不可小視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投資運行的實踐證明,民間投資在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吸納勞動力,緩解就業壓
力等方面,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非同一般。
1、民間投資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了后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間投資年均增長比國有單位投資高出近10個百分
點,成為支撐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據統計,1980年我國民間投資僅有165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8%
;至2001年我國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5%左右,是1980年的91倍。從而使得目前國內生產總值中,
民營經濟高達3/4,國有經濟下降至1/4。顯然,民間投資的發展,已成為當今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并培育出越來
越多的稅源。
2、民間投資為經濟結構調整作出了新的貢獻。在1978年到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量中,民間投資對GD
P增長的貢獻率約占70%左右,其年均增長速度比國有投資高出近一倍,成為目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最為活躍的部分。據
統計,1990年代以來,我國新增產值的70%左右是由民間投資創造的。目前我國的食品、造紙和印刷行業產值的70%
以上,服裝、皮革、文體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屬制品行業產值的80%以上,木材和家具行業產值的90%以上,都是由民間
投資創造的。我國目前出口的許多大宗商品,如服裝、玩具、工藝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一些高新技術產品等,基本上也
是由民間投資生產的。尤其是隨著產品的質量、檔次、技術含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升級,民間投資正成為帶動經濟結構調整的
一支生力軍。
3、民間投資創造了眾多勞動就業崗位。據有關部門分析,我國民間投資的企業,主要存在和發展于勞動密集型產業
之中,單位投資容納的勞動力和單位投資新增加的勞動力,要明顯高于國有投資企業,大多數領域要高出一倍以上。據國家統
計局統計,2001年底,全國從業人員7302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40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23940萬人,增
加789萬人。這表明,當前我國新增就業崗位主要靠民間投資單位吸納。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農業部門轉移出來的2.3億勞動力,絕大多數在民間投資的企業就業。工業部門新
增加的8000萬從業人員中,有75%在民間投資的企業實現了就業,目前全國工業部門就業人數為1.63億人,其中在
民間投資的企業就業的就有1.2億人左右,約占75%。
4、民間投資造就了一批現代企業。20多年來,隨著民間投資的快速發展,一批民營企業資本原始積累基本完成,
已進入注重技術創新和產業積聚,完善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的新的發展階段。近幾年,雖然也都受到國內需求不旺和國際
經濟形勢變化的不良影響,但一批民營企業,正以技術升級、產品換代、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為新的追求目標,
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同時,近兩年還迅速崛起了一批從事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民營科技企業,開辟了新的發展道路。
5、民間投資領域的擴展,有力地推進了城市化的進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間投資開始進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
事業的投資領域。水利、舊城改造、橋梁、公路、碼頭、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電站、通信、醫院、學校、文化、
旅游、體育設施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民間投資,對國有經濟作了有力的補充,大大推進了城市化進程。
四、激活民間投資是一項緊迫任務
從前面的分析來看,現在的問題不在于民間投資是否已恢復增長,關鍵是民間投資
的這種增長是否能夠持續,以及民間投資是否能迅速補充政府投資退出而留下的投資缺口。有關分析表明,從199
8年到2001年這4年間,國債項目投資分別帶動經濟增長1.5個、2個、1.7個和1.8個百分點。現實說明,如果
沒有這幾年的國債投資及政府投資,我國經濟是難以保持較快增長的。而未來一個時期,如果民間投資不能大幅度增長,一旦
減少國債投資將會導致經濟增長率的下滑。從目前來看,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因素及市場條件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明顯改善,而
民間投資要有突飛猛進式的增長可能性不大。所以,保持必要的建設國債發行規模和政府投資力度,對于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
和充分利用國內市場及物質和資金資源還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近幾年我國實行的積極的財政政策雖然成果顯著,成績有目共睹。但是,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僅僅靠政府投
資來拉動需求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調動起民間投資主體的積極性,以投資啟動消費,從而形成擴大內需的合力,才能使國民經
濟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使增長的基礎更加牢固。
另外,面對加入WTO的新形勢,激活民間投資就顯得更加迫切。因為與政府投資相比,民間投資受利益驅動比較明
顯,某種程度上更貼近市場,更容易受市場競爭和市場規律的影響。入世后,面對我國潛在的市場,外國資本會以不同形式涌
入,各行各業的競爭更趨激烈。只有盡快啟動民間投資,讓不同類型的企業盡快熟悉市場、占領市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
競爭中站穩腳跟,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綜合競爭實力。
受世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今后幾年我國外貿形勢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投資的穩定增長,進一步擴大內需
,對國民經濟增長更是至關重要。今后幾年,除了要抓緊落實好增發的國債外,還應該更加重視解決如何使民間投資進一步跟
進的問題。
政策好還須落實好,這樣才能給民間投資創造一個更加寬松的環境。比如,在降低民間投資的準入門檻方面,應該全
面清理過去的規章制度,取消對民營經濟的歧視性規定。而金融改革的步伐還應該更大一些,金融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
度,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而適時推出創業板市場,為民營企業提供風險投資的融資通道,也應該提上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