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義偉
到臺灣市場上攻城略地,相信已經列入了不少大陸企業的計劃之中。據臺灣官方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1年,12年間大陸對臺出口總共只有358.3億美元,可以說,這是一塊基本上沒有被大陸廠商開發的處女地,這里的2300萬民眾,其個人消費能力是大陸民眾的幾十倍,誘惑力不言而喻。隨著兩岸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臺灣市場的大門正在打開,對于大陸
的企業來說,到臺灣一展身手的時候到了。
青啤、燕啤先后跨海東征
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大陸市場本就打得難解難分,進入2002年,這對冤家又是先后搶入臺灣島,和當地的啤酒廠家,開演三國大戰。
4月,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的青島啤酒登臺亮相,引起臺灣市場不小的轟動,臺灣消費者慕名已久,紛紛購買品嘗青島啤酒,臺灣媒體甚至用一瓶難求來形容青啤帶來的消費熱。據報道,青啤登臺后,迅速在全臺灣鋪開了3萬個零售點的銷售網,商家建議每瓶零售價為46元新臺幣(約11元人民幣),結果零售商將青啤價格炒高,一路攀升至100元新臺幣(約23人民幣),消費者趨之若鶩,動作慢點還喝不到。
青啤入臺4個月后,8月5日,燕京啤酒在臺灣登陸。據報道,此次登臺的啤酒有15萬箱,由具有豐富零售經驗的臺灣泰山企業代理銷售。燕京啤酒有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燕啤的目光,并不僅僅停留在臺灣,而是看中了臺灣背后廣闊的東南亞市場。燕啤看重的是國際化的大戰略,以臺灣為跳板,背靠臺灣進軍海外,加強生產環境和品質管理的提升,提升自己的品牌,方是最終目標。
面對青啤、燕啤的進入,臺灣本地啤酒廠商顯然受到了刺激,他們一方面加緊鞏固營銷據點,同時不斷通過媒體放出風聲,表示啤酒的第一要素是新鮮,大陸啤酒再有知名度,跨海而來耗費時間,新鮮度依然打了折扣。
這確實是大陸啤酒的軟肋,但青啤已經有了應對的招數。8月底,青啤宣布,該公司己與臺灣三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以合作方式在臺灣高雄市建設一家生產規模為年產10萬噸的啤酒廠。這意味著臺灣民眾在不久的將來會喝上本地生產的青島啤酒。相信用不了多久,臺灣市場的兩岸啤酒大戰將愈演愈烈,而臺灣民眾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大陸地產商引而不發
多年來,臺灣當局只允許大陸的部分商品入臺,不允許大陸企業到臺灣投資設廠,今年,這一禁令被解除,但第一個開禁的投資項目是房地產,是塊硬骨頭。臺“陸委會”有關官員表示,臺開放陸資來臺過程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房地產市場,第二階段為事業投資,最后是證券市場。
3月27日,臺“行政院”通過了修正“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中對陸資來臺投資上限的規定,也開放大陸資本在臺灣地區投資房地產。消息傳出后,臺灣媒體緊急采訪了大陸的房地產商,但是,讓人稍感意外的是,對于臺灣當局的這項開放規定,大陸企業家的態度相當謹慎。萬通集團主席馮侖就反復強調,如果不開放大陸資本投資臺灣建筑業中的上市公司,他就很難到臺灣投資,因為兩岸政治的高度不確定性,加上臺灣目前房地產市場景氣不好,從事具體物業項目的開發形同自殺。另一位北京房地產業者說,他認識不少臺灣同行,從他們的經驗中感受到臺灣市場拼殺得很厲害,大陸房地產商擅長大面積開發,很難適應短兵相接的慘烈戰斗。更有人直截了當地表示,交流看看可以,可以吸取臺商的管理經驗,用來打大陸市場,但是去臺灣和當地人拼,怎么可能?
8月12日,臺灣正式開放陸資投資不動產,結果當天沒有一家大陸企業發出申請。臺當局有關官員表示,陸資投資臺灣不動產的程序相當簡單,一般自然人或法人看中投資標的物后,只需向當地地方政府申請,再轉報“內政部”許可即可。直到今天,尚沒有哪家大陸房地產企業到臺灣申請投資。
進軍臺灣市場尚有變數
雖然臺灣當局開始吸引陸資、開放越來越多的大陸商品登臺,但是,進軍臺灣市場尚有部分變數。在登臺投資方面,由于兩岸關系的復雜多變,陸資登臺仍宜謹慎從事;在大陸商品進入臺灣方面,由于臺灣市場相對狹小,大陸廠商應小心、適度開發,不宜打價格戰,如果不計成本開發臺灣市場,這樣一方面會破壞大陸商品的形象,同時有可能引來兩岸間的貿易爭端。這方面已經出現不好的苗頭,比如有一家大陸企業生產的汽車輪胎,就是以低價搶攻臺灣市場,這種策略短期內非常有效,但恐非長久之計。另外,大陸在最近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已經連續三次將臺灣商品列為調查對象,而面對大陸的低價商品,臺灣當局是否也會拿起反傾銷武器反制大陸,從而引發兩岸經貿大戰,這些都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綜合而言,臺灣市場充滿商機,同時又非常復雜,一個大陸商人踏足臺灣,考驗的不僅是他的經商能力,還有敏銳、清晰的政治判斷。兩岸經貿交往近20年,不少臺商在兩岸間游刃有余,在商場上同時賺兩岸的錢,在政治上同時成為兩岸的座上賓,但也有臺商鎩羽而歸。對大陸企業家來說,假如登臺亮相,能做到什么地步,是個未知數,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9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