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001年年度報告披露工作已經結束,除內蒙宏峰、縱橫國際兩公司至今未披露年報以外,滬、深兩市共
1173家上市公司均如期公布了2001年年度報告。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度上市公司業績與上年相比總體下降
,這主要表現為2001年平均每股收益0.136元,2000年為0.186元,下降了26.68%;全體上市公司凈
利潤總額727.27億元,2000年為929億元,同比下降21.72%;平均凈資產收益率5.52%,2000年
為7.93%,下降30.31%,每股凈資產2.464元,略高于2000年。
與此同時,虧損公司數量和比例大大增加,且虧損額較大。資料顯示,2001年虧損公司達150家,其中三年以
上虧損公司為12家,連續兩年虧損公司為36家。虧損公司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2.79%。虧損總額為306億元,平
均每家虧損2.04億元。而2000年度虧損公司為96家,所占比例為8.64%,虧損總額為136億元,平均每家虧
損1.42億元。虧損公司中虧損額在2億元以上的有36家,其中虧損額在5億元以上有14家,4家虧損額在15億元以
上。ST中華當年虧損22.6億元,每股虧損達4.71元,創下中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虧損之最。每股虧損一元以上的有
24家,每股虧損之最則被深石化摘取,每股虧損達5.2元。而上年數每股虧損一元以上的僅3家。此外,目前ST公司已
有76家,而上年末ST公司為45家。
辯證看待業績下滑
那么,這一系列數字是否意味著上市公司的質量有所下降呢?對此問題,業內人士認為,不能僅僅依據表面的數字得
出這樣的結論,因為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2001年年報中可以發現,上市公司的業績下滑首先與部分
行業的不景氣有一定關聯,但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誠然,2001年度石化、化纖、紡織、農業等行業業績普遍下降,電
器、汽車及摩托車、電子等則出現行業性虧損,但部分行業(如房地產、煤炭、鋼鐵、冶金、電力等行業)受行業景氣度回升
影響,主業出現增長,企業利潤回升,上述行業的利潤增長點足以彌補部分行業不景氣帶來的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數。因此,
上市公司2001年度業績下降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計提項目有所增加
首先,實行新會計制度及八項計提的實施使上市公司業績普遍下降。
新修訂的《企業會計制度》的制度性因素在2001年年報中得到了全面體現。其中關于八項計提、開辦費、非貨幣
性交易和債務重組會計處理等新規定,對很多公司的凈利潤、股東權益產生了較大影響。新會計制度的影響之一是由于新的會
計制度在上年提出的四項計提基礎上,2001年又增加了對委托貸款、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四項資產計提減值準
備的要求。據統計,2001年度兩市共計提八項準備210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計提1790萬元,比去年多提150
億元,對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下拉0.03元,凈資產收益率下降1.2個百分點。
同時,由于對開辦費等的攤銷提出了新要求,粗略估算對上市公司本期及以前年度收益的影響為22.4億元。而2
001年底財政部出臺的《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等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又使得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調節利潤難以
實施。
巨虧公司釋放風險
其次,部分經營狀況惡化的上市公司為避免因連續三年虧損而暫停上市,利用會計政策變更之機,計提了巨額資產減
值準備,充分釋放經營壓力,以圖在未來財務狀況得以迅速改善,從而出現了大量巨虧公司,影響了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
從四項計提到八項計提,會計制度變化的初衷是強調會計穩健原則,但在我國現實條件下,八項準備計提的可操作性
有所降低,企業調控利潤的空間變大了。部分上市公司正是利用國家會計制度變更的時機,出于未來經營或重組等策略考慮,
通過加強債務的剝離和清理,集中處理歷史遺留的不良資產,大手筆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公司管理費用大幅度上升、虧損額增
大,并出現巨額虧損。上述作法充分釋放了這些上市公司的經營壓力,使公司至少獲得了輕裝前行的機會,為下一步的經營環
境的改善及來年扭虧創造了條件,從而避免了公司的退市壓力。上述情況不僅發生在已連續虧損扭虧無望的上市公司中,如S
T中華、ST英達、ST宏業、ST國嘉、ST九州、ST春都等。同時也發生在首次虧損公司中,如深石化、深康佳、金杯
汽車、蘭州黃河、蘇常柴、深南光、鼎天科技、濟南百貨、粵美雅等。
需要指出的是,綜觀這些巨虧公司,幾乎沒有一家是完全的經營性虧損,其中半數以上的虧損額都是在新會計規則的
條文界定之內進行的財務行為,頂在頭上的帽子都是全面實施新會計制度。它們通過加大計提或攤銷,將潛虧或未來計提等提
前入帳,大額計提減值準備。如ST中華,2001年度計提壞賬準備16.6億元,管理費用由7667萬元猛增至18.
75億元,營業外支出由351萬元猛增至2.43億元。ST英達,2001年度對其他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2.05億
元,同時將預計負債4.13億元列入營業外支出,導致在報表上體現為凈利潤大幅虧損。ST九州在2001年年報里對7
個多億的應收賬款全額計提壞賬準備。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大幅虧損公司均有出現。
此外,再融資條件放寬,對收益率的要求從10%降到了6%,使得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的動力減弱。委
托理財或股票投資收益減少,有的甚至巨額虧損也是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的一個因素。更為重要的是,2001年由于我國明顯
加強了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監管,敢于頂風做假賬和協助做假賬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少了,大大壓縮了上市公
司業績的水分,導致2001年上市公司虧損公司增加,業績有所下降。綜合以上這些因素來看,上市公司2001年業績的
回落應該是以往年度業績水分被擠干、業績更趨于真實性的表現。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