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一個小魔法師的名字風靡全球,也降臨了中國大地。這個孩子叫哈利·波特,是英國女作家J. K·羅琳的長篇兒童文學作品《哈利·波特》中的主人公。
《哈利·波特》首先是當今一部引人入勝的世界兒童文學經典,出版物全球銷量突破了1億冊,總銷售額已超過4.8億美元。其次它的第一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被攝制成的同名電影自去年11月上映以來,引起巨大轟動,一舉打破多項世界紀錄,至今已神奇地創下
全球8.5億美元的票房收入。
《哈利·波特》的流行遠不止于書籍和電影,其衍生產品更是層出不窮。《哈利·波特》電子游戲由美國著名的電子藝術公司獲得版權,哈迷們可以玩角色互動游戲,可以像哈利·波特那樣擁有魔法,按自己的喜好與興趣自由變幻各式各樣的東西。在剛剛過去的2001的圣誕節,商店里的哈利·波特大圍巾、尖頂帽子等哈利·波特系列玩具成為孩子們最渴望收到的禮物。英國時尚圈不失時機地打造出女魔法師風格的高級時裝、首飾、發型、彩妝,大小時尚雜志上都印著各種風格的女“魔法師”與貓頭鷹的合影。就連故事中哈利喜歡喝的可樂也沒有被商家放過,可口可樂公司以1.5億美元獨家買斷了電影贊助權,在其新產品包裝上加上了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畫像。更連作者羅琳窮困寫作《哈利·波特》時在愛丁堡經常光顧的那家小咖啡館也被當地辟為名勝,生意異常紅火。
一部童話作品帶來的不只是對作品本身的消費,還產生了如此火爆的經濟效應和巨大的商業價值,以致被經濟學家稱作“哈利·波特現象”。這其實是童話體驗式營銷的成功運作下形成的童話經濟。
童話體驗式營銷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體驗童話作品情境的心理消費需求,其核心是體驗。如同美國人沃爾夫在他的《娛樂經濟》一書中說的,是“從有形消費品到花錢買感覺”。體驗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心理需要,每個人或明或隱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心理需要。隨著人們物質需要的較好滿足,以及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富裕而又忙碌的人們會對體驗有越來越多、越來越強、越來越富有想像力的消費需求。人們從滿足對各種現實生活情境的體驗,開始追求一些虛幻夢化的虛構情境的體驗。而那種極富想像力的童話作品中超現實主義的純真的精神境界確實讓人心馳神往。像哈利·波特一樣張開翅膀飛起來,《哈利·波特》作品凝聚了兒童共通的心性,讓孩子們擺脫成人世界,也舒解了大人們現實生活的壓力與束縛,人們從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共鳴和充實,更從企業和商家的體驗式營銷中真切體驗到了作品的模擬情境,越發鐘情于哈利·波特。
童話體驗式營銷驅動了一連串的童話經濟鏈條,創造了全新的童話經濟,是未來體驗式營銷的一個潛力巨大的新領域。誰能把握住這種機會,誰就能在未來的營銷領域中領先一步。
由此,筆者不得不提世界動畫片泰斗沃爾特·迪斯尼,他不僅是位藝術大師,創作出來的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匹諾曹等童話動畫形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牢牢地占領著數不清的各國兒童的心。他也是一位優秀的企業家,在長達40年的時間里,以杰出的經營才能創建了今天龐大的迪斯尼王國,是他大膽嘗試童話體驗式營銷戰略,開辟了迪斯尼童話經濟的新路。1933年米老鼠手表開發問世,僅兩個月就售出了200萬只。此后,諸如米老鼠圖案的糊墻紙、麥片包裝盒,米老鼠造型的電影機等相繼問世。他一生中最后一個成功而令人意外的決策是興建迪斯尼樂園。當時沒有一個人贊同他的主意,更無人愿意投資。他押上了個人的人壽保險,在洛杉磯以南40公里的安那海姆購買了六七十公頃的土地,興建了第一個迪斯尼樂園。開園短短10年,游客就達到每年700萬。如今,美國本土的、日本東京的以及法國巴黎的迪斯尼樂園的收益占迪斯尼公司全部收益的1/4。
著名的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其名著《未來的沖擊》中卓有遠見地指出:未來經濟將是一種體驗經濟,未來的生產者將是制造體驗的人,體驗制造商將成為經濟的基本支柱之一。而童話經濟是體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個世紀經典的迪斯尼童話動畫到本世紀初經典的《哈利·波特》童話,從上個世紀童話體驗式營銷的嘗試探索到本世紀初的異彩紛呈、掀起狂潮,無不讓人感受到童話經濟時代到來的強勁氣息。
今天《哈利·波特》的火爆預示著將迎來全球童話作品創作的新浪潮,企業和商家只要能立穩潮頭,發揮好體驗式營銷這塊“魔法石”的魔力,定能創造出童話經濟的新奇跡。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