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居民消費情況也有明顯變化。在居民總體收入逐漸增加的同時,居
民的收入差距也有所擴大,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階層的收入與消費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資料顯示,不同消費群體之
間的消費與投資傾向已有很大差異,受此影響,社會消費結構也已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了解目前各收入與消費階層的構成
、消費心理和行為以及投資去向如何,對于把握國內不同群體消費需求的變化、指導生產、引導消費、開拓市場,有很大的意
義
1、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狀況
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者家庭年人均收入一般在5000到25000元之間,這部分消費者的收入基本穩定,在滿足
日常消費之外略有結余,但是受近幾年體制改革的影響,消費傾向下降很快。而且這一層次消費群體的家庭占到城鎮家庭總數
的60.98%,收入占到居民收入總數的58%,是我國消費的主體部分,他們的消費行為對我國整體消費狀況的影響是最
大的,對這一層次居民消費的啟動將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啟動的成敗。
據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基本情況調查結果的資料顯示,目前中等收入消費群體占據較大比重,處于"多收少支"和金融
資產積累階段。這部分居民屬溫飽型消費群體,其基本的消費需求已經滿足,正積聚資金向更高一層的消費提升。但由于住房
、醫療、教育等各項改革的集中推進,使這些居民預期支出大增,有錢也不敢花。
這一消費群體的消費特征表現為對未來收入與支出不良預期的影響,消費者的即期消費變得縮手縮腳。造成居民消費
行為謹慎的原因,一是居民對未來預期收入增加缺乏信心。二是居民對未來因相關改革引起的預期支出增加比較擔心。此外,
傳統消費仍在很大程度上對這一群體居民的消費行為起著很大的支配作用。人們崇尚"收支相抵、略有結余",忌諱"寅吃卯
糧",因而即期收入成為當前消費的最大極限。他們極少"負債"消費或"超前消費",不愿意把明天的錢提前到今天來用。
上述因素導致不少居民消費心理趨于保守,消費行為更加謹慎。大量的購買力沉淀下來,以獲得"未來安全"需要。
2、高收入群體消費狀況
如今生活寬裕的高收入居民,十分關注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傾向也出現明顯變化,投資意識日益高漲。調查顯示,
越來越多的高收入居民,在消費時追求精神消費和服務消費,教育、文化、通信、保健、住宅等成為消費熱點,追求時尚化與
個性化日趨明顯。
吃: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收入群體的飲食觀念發生了轉變,消費檔次也逐年提高,糧食消費比重繼續走低,
副食品消費比重逐年上升,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為36%,比城市居民平均水平41%低5個百分點。在
飲食方面,講究營養和風味,講吃"精"、吃"怪"。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消費觀念的更新,高收入居民在外用餐支出明顯
增加,支出占食品支出的32.2%。如果扣除在外就餐支出,高收入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就會更低。
穿:穿著上崇尚名牌,講究款式、品質和個性。在色彩方面,更注重純色、淺色及各種柔和的中間色調。選購衣著追
求自然、舒適、浪漫。皮裝、休閑裝則更受歡迎。穿的消費檔次也逐年提高,面料講究柔軟、精細大方,穿著講究簡潔明快,
以表現與眾不同的文化層次和氣質。
用:主要青睞一些科技含量高、時代感強的高檔家電產品,如無氟環保電冰箱、數碼純平彩電、高保真超重低音音響
及家庭影院、制冷量大和噪音低的變頻式空調、具有夜視功能的微型攝像機、代表當今科技新水平的數碼照相機等。移動電話
擁有量增速加快,每百戶中的中高檔樂器、電炊具等擁有量也有不同程度增長。
住:調查顯示,高收入家庭平均每戶住房建筑面積111.3平方米。居住樣式為單元房一居室的占4.2%;,單
元房二居室的占38.3%,單元房三居室的占41.9%,單元房四居室及以上的占11%。高收入家庭平均每戶裝修支出
金額5.2萬元,平均每戶購房總金額為21.8萬元。
行:調查顯示,高收入家庭百戶擁有轎車22輛。其中有車家庭平均每戶購車支出19.95萬元。在有車家庭中,
擁有桑塔納的占26.4%,奧拓占12.9%,富康占9%,夏利占6.9%,捷達占3.9%,別克占2%,奧迪占1.
9%,紅旗占1.4%,其它國產車占19%,進口車占16.7%。
通訊: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電話普及率逐年提高,手機擁有量逐年增長,使居民家庭移動電話百戶擁有量比上
年增長1倍以上。現代化的通訊服務已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涵蓋面逐步擴大,對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起到示范作用。
投資: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居民的個人投資渠道呈現日益拓展的發展趨勢,居民對購買有價證券依然"情
有獨鐘"。居民購買有價證券支出繼續上揚,人均年增長15%。調查結果顯示:有26.2%的高收入家庭已投資于股票;
投資于商業和服務業的比重占16.1%;國庫券占8.4%。高收入家庭的投資是社會民間投資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在國民
經濟運行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高收入家庭今年新增投資意向也顯示:有16%的高收入家庭準備向股票投資,向商業和服務業
投資的比重為6.1%。
高收入家庭在購買保險教育方面舍得花錢。1999年所有高收入家庭平均壽險支出2065元,財險支出1185
元。其中,購買保險的家庭占總樣本的49.3%。
教育:投資教育已成為居民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就業競爭日趨加劇,人們越來越感受到就業的壓力和競爭
的壓力,體會到投資教育的重要性,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據統計,高收入家庭子女教育年人均消費11301元。
其中生活費用支出4183元,學習費用支出為3193元,擇校費用支出為3925元。在國有學校就學的比例占89.1
%,在國外學校就學的比例占3.4%,在國內民辦(私立)學校就學的比例占7.5%。這一變化說明,高收入居民在文教
類的消費中,已轉向重視子女智力開發和自身素質的提高。
旅游:除了滿足物質生活需求外,旅游消費成了"假日消費"熱點,外出游覽名勝古跡,出境領略異國風情,成為高
收入居民假日消費的重要內容。
從消費傾向看,高收入居民消費意向仍較高。調查結果顯示,2002年,25.6%的高收入家庭準備購買通訊設
備(包括電腦),19.9%的高收入家庭準備購買貴重家電,14.4%的高收入家庭準備購買住宅(包括裝修、家具),
12.8%的高收入家庭準備購車。
3、低收入群體消費狀況低收入群體的生活狀況,已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低收入水平消費者的家庭年人均
收入為2500-5000元,其消費以基本生活消費為主,影響這一層次居民消費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且增加緩慢,所
以增加其收入是最有效的啟動手段。由于收入水平越低,消費傾向就越高,所以增加低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將對促進整體消費
帶來較大效用。政府可以考慮以稅收和補貼方式調整收入分配增加對低收入水平居民的補貼,如加強社會保障建設,增加對失
業(下崗)工人的補貼,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等等。
從某種程度上說,目前低收入群體也就是指貧困人口。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城鎮地區的貧困人口主要是指那些無工作
能力、無儲蓄或其它收入來源和無親友撫養贍養的"三無人員"。城鎮職工之間的收入差距很小。這主要是由于當時社會的高
就業、低工資、收入平均化造成的。直到九十年代初,受"二元"社會結構的影響,中國的貧困問題一直都集中在農村地區。
但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城市貧困已逐步成為一個對城市居民構成潛在影響的社會問題。4、農村消費群體消費特征
有關部門組成的中國農村家電市場聯合調查研究課題組,在全國14個省(市)的50個縣(市)300多個鄉(鎮
)開展了專項調研。據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村除個別的仍十分貧困地區以外,經濟水平大體可分為三個消費層次。
一是溫飽型消費,人均年收入在1000到2000元家庭,占調查家庭總數的30%左右(1998年統計)。這
部分家庭整體生活已進入溫飽階段,消費以生活必需品為主,邊際消費傾向強烈,對各類消費品的消費需求呈數量擴張,但由
于購買力有限,有效需求明顯不足。這一部分地區主要集中在我國西部大部分地區、中部小部分地區以及東部少數地區。
二是溫飽向小康過渡型消費,人均年收入在2000到3000元的家庭比重為50%左右,整體生活水平處于溫飽
向小康過渡階段。這個類型家庭的消費特征是對消費品的需求已由數量擴張過渡到質量提高階段,具有一定購買實力,消費觀
念處于由農村向城鎮轉化階段,對日常消費品、生產資料以及家電產品的需求上,已開始對品種、質量、品牌、檔次表現出明
顯的關注,但要實現消費能力的升級,還需要一定時期的積累,在預期收入不高的情況下,即期消費能力受到抑制,這部分地
區主要集中在中部大部分地區、東部和西部部分地區。
三是小康型消費,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調查家庭總數的20%左右。小康型家庭多分布在東部大部
分地區、中部小部分地區、西部少數地區,這部分家庭整體生活已步入小康。由于其手持現金和存款已具有滿足消費意愿的能
力,因此傳統的生產生活消費品基本飽和,特別是住房消費大多已經完成,消費熱點已開始向家電產品轉移,消費結構的升級
愿望強烈,消費觀念明顯趨向城市化。而占農村家庭總數5%左右、年收入超過30000元的富裕家庭已開始消費大屏幕彩
電、家庭影院、電話、空調、微波爐等高檔商品。
決定農村家電市場購買意向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和家電產品擁有率水平的高低,收入水平越
高購買意向越強,而擁有率越高則購買意向越低。這兩個因素在實際購買中常是反向作用的,這勢必造成不同的家電產品在不
同地區細分市場上的購買意向強弱分明。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盡管農村居民普遍收入較高,購
買力較強,但由于某些家電如彩電、電風扇、洗衣機、冰箱擁有率相對較高,居民購買意向反而有所下降。
通過調查顯示,農村居民家庭中,家電產品的擁有率以及對家電產品、品牌、家電企業的認知度與城市市場相比仍然
處于較低水平。地區之間家電產品擁有率差異較為明顯,華東、華南等東部沿海地區家電擁有率較高,中西部地區家電市場發
展潛力巨大。
消費政策建議:分層次促進居民消費
從總體上判斷,目前國內消費需求基本平穩、大體正常,居民購買力實現程度穩中有升。但由于收入分布不均,使不
同階層實現購買力程度不同,突出表現為收入高的群體實現程度低,收入低的階層實現程度高。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一方面低收
入階層有旺盛消費需求但購買力不足,消費潛力難以得到釋放;另一方面擁有強盛購買力的高收入群體,其消費需求已基本實
現,購買力大量以儲蓄和金融資產的形式沉淀下來。這一反差是形成目前內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擴大內需,啟動消費應根
據不同消費群體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消費政策和稅收政策,調節收入分配關系,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1、引導高收入群體,創造投資環境,促進大額消費
針對目前民間資本難以啟動的特點,應加大政策力度,在投資和保險領域出臺一些優惠政策,提高高收入群體的投資
傾向,增加社會消費需求。在消費領域,也要有一個好的消費環境,盡量促進他們在旅游、文化以及大件物品上的消費,關鍵
是豐富其消費內容、提升消費品位、引導其消費方向。比如開發適合這一群體的文化和旅游消費項目,減少對汽車和住房等消
費的行政性干預,同時積極改善這些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最終達到促進消費的目的。
2、改善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預期,增加即期消費
對中等收入群體,刺激其消費主要應以穩定收入,增加和改變其心理預期為主。其一是要給他們以收入將會持續穩定
增長的信心。其二是要盡快出臺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改革的明確方案,讓他們對未來的支出狀況更加明朗,從而改善心理
預期,增加當期消費。對于中等偏上收入者可以以消費信貸等方式引導一部分中高收入者首先購房買車,對于中等收入者可以
增加其文化娛樂消費,對于中等偏下收入者可以增加其耐用消費品的消費與換代。
3、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提高購買力
低收入者的消費以基本生活消費為主,影響這一層次居民消費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且增加緩慢,增加其收入是最
有效的啟動手段。由于收入水平越低,消費傾向就越高,所以增加低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將對促進整體消費帶來較大效用。可
以考慮以稅收和補貼方式調整收入分配增加對低收入水平居民的補貼,如加強社會保障建設,增加對失業(下崗)工人的補貼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等等。
4、減輕低收入農民負擔,增加農村居民消費
對大部分農民而言,收入水平低是制約其消費的主要原因。要增加消費,增加收入是關鍵。在當前的情況下,最有效
的方法是通過其他產業吸收第一產業剩余勞動力,使農民在農副業之外的收入有較大的增長。通過改善農民的收入狀況,從而
使居民的各種需求轉變為現實的消費以帶動經濟發展。同時要堅持并加快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5、促使商品消費從自我
積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轉變
目前我國消費信用與生產信用不對稱,既影響了消費結構升級,也影響到產業結構升級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發展信用
消費,使購買高價值商品有提前實現的可能,能夠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購上不足,購下有余"的消費斷層問題,使有穩定收
入、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居民可以通過分期付款提前實現消費愿望。在市場需求約束強化的情況下,消費者持幣觀望將嚴重影響
產業的發展,信用消費對消費需求的刺激作用將激活相關產業,進而帶動經濟的回升。
6、轉變"重城市、輕農村"的思想,大力啟動農村消費
農村在消費層次和消費時間上的滯后性,可以使同一種商品在城市滯銷時卻在農村走俏。但城鄉居民在消費時間上的
階段性,以及在商品種類
、性能等方面的消費差異性,并不等于說在城市質次價高的商品在農村就有銷路,在城市一些冷、次、呆、背商品,
在農村同樣也難以找到市場。農民收入較低且來之不易,購買行為較之城市居民更加精細和慎重,常常是貨比三家,分厘必爭
。
現階段,我國農村市場所潛在的巨大商機與難以啟動的種種現實說明,要想迅速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就必須貼近農民
、貼近實際,有的放矢。要克服"一切從城市出發的毛病",深入農村搞好市場調研,結合農民消費特點,開發研制適銷對路
的產品。
居民收入調查:誰站在收入的塔尖上
一、居民總體收入差距
目前,我國居民總體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從總體上看,絕對收入都增加了,同時人們的收入差距也拉開了,城鄉
居民的收入結構已呈現多層次化趨向。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意味著一部分人絕對收入可能并沒有下降,但相對收入下降了。
收入差距的擴大,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收入階層,也因此而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消費階層。
據初步測算,處于金字塔頂端的高收入階層,人口接近4500萬,占城市人口的10%左右,占全體人口的3.5
%左右。他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0000元,這個階層的消費傾向最低,恩格爾系數已降至15%以下,達到了發達國
家的平均水平,其所進行的消費是一種富裕型消費。
處于金字塔中部的中等收入階層,總人口在4.5億左右。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純收入在6000至7000元
之間,這個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居中,恩格爾系數在35%左右,其消費正在從小康型向富裕型、從數量追求型向質量追求型
轉變。
處于收入"金字塔"底部的低收入階層,總人口在7億上下。他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純收入低于2000元,這個
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最高,但收入增長緩慢,恩格爾系數在50%左右,其消費尚處于溫飽有余的階段。在這個階層中,還有
8000萬左右人均純收入低于700元的農村人口,其恩格爾系數在60%以上。
二、城鎮居民間收入差距
住戶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近年來也有所擴大,基尼系數由1978年的0.16上升至20
00年的0.32,占城鎮居民10%的最高收入戶的戶均年收入13311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戶年收入只有2653
元,增幅是最低收入組增幅的7.8倍,差距已由1992年的3.26倍擴大為2000年的5.02倍,比1999年的
4.6倍又有所擴大。從收入增速看,不同收入階層收入增速呈階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的群體收入增長越快,中等偏上收入
的群體收入增長均快于全國平均增速。這意味著社會財富越來越向高收入的居民集中。不同收入群體分布形態不理想,低收入
群體所占比重很大。從1994年和1999年的分布看,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群體,合計只占總人數的28.62%;
而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體占總人數的64.15%。
三、農村居民間收入差距
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經營類型的農民,收入差距也有所拉大。少數高收入農戶的收入在增長,多數低收入農戶的收入
增長不多甚至減收。1996-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戶數占農戶總數的比例,由2.53%擴大到
2.64%,人均純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高收入戶比例,則從24.67%上升到35.45%。將農村住戶調查資料按
純收入進行5等份分組(每組各占總戶數的20%),2000年最低收入組農戶和較低收入組農戶人均純收入分別是802
元和1442元,分別比上年下降了6%和0.6%。中等收入組農戶、較高收入組農戶和高收入組農戶人均純收入分別是2
005元、2768元和5198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3.3%和6%。收入越低,增長越難。農村居民家庭的基
尼系數由1996年的0.32擴大到2000年的0.35,表明農戶間收入差距拉大。
四、高收入群體基本構成
為了解高收入群體的基本情況,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對10個省市抽取了12000戶高收入家庭進行
了調查,結果表明,城市高收入群體平均收入在25000元以上,其基本構成在不斷變化。
1、從崗位角度看,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在城市高收入群體中的比例最大,占31%,其次為專業技術人員,占城市高
收入群體的25.2%。知識與高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出現了高素質人
才供不應求的局面,其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2、從性別角度看,男性在收入分配中的優勢地位依然未被動搖,占城市高收入群體的73%,而女性占27%。
3、從年齡角度看,30-50歲的人成為城市高收入群體的主體。高收入群體中比例最高的是30-40歲的人,
占城市高收入群體的37%。其次為40-50歲的人,占城市高收入群體的31.3%。
4、從學歷角度看,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的人平均收入最高,年人均月收入12000元左右。
5、從具體職業來看,私營企業經營者的平均收入最高。收入前10名中的另外8種職業是:社會中介服務人員、導
游、股份制企業負責人、三資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IT行業從業人員、個體經營者、工藝美術人員、國有企業負責人等。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